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枸杞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枸杞炭疽病菌对19种药剂的敏感性以及各种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筛选出的10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g/L戊唑醇SC 3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WG 2 000倍液、450g/L咪鲜胺EW 1 200倍液、40%氟硅唑EC 6 0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7d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均在70%以上。

关键词: 枸杞 胶孢炭疽菌 杀菌剂 毒力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量对山地核桃光合与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不同施肥量对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特性、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地核桃的最佳肥料用量,为西北山地核桃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通过测定山地核桃生长量、光合日变化、响应曲线及快速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地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核桃树体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升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尤其在高光强下,高施肥量会造成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下降;CO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2)比饱和光强下的Pnmax1高,表明强光下核桃光合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CO2供应的限制;中午高强光下核桃的OJIP曲线变形为OKJIP曲线,高施肥量的荧光诱导曲线中K点和J点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说明高温对核桃叶片放氧复合体(OEC)和PSⅡ反应中心造成了伤害。[结论]适宜的施肥量能提高核桃光合能力,可以缓解高温及强光对核桃叶片的胁迫程度,而过高的施肥量不利于核桃光合速率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山地核桃的株施肥量为尿素612.8 g、磷酸二铵187.5 g、硫酸钾230.77 g。

关键词: 核桃 山地 施肥量 光合特性 快速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冻苹果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速冻苹果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抽真空时间、真空度、抽真空介质对速冻苹果硬度和色泽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设计原理,研究载样量、速冻温度、样品中心温度对速冻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速冻苹果抽真空处理的最优条件为抽真空时间20min,真空度0.7MPa,抽真空介质为2%Na Cl+0.3%D-异抗坏血酸钠;在载样量3kg·m-2、速冻温度-30℃、样品中心温度-18℃时,产品的感官品质、硬度和色泽最高,可溶性糖损失率、可溶性蛋白损失率、Vc损失率最低;速冻苹果最优加工工艺参数为载样量2.5kg·m-2、速冻温度-31℃、样品中心温度-19℃,此条件下实际感官评分为91.26。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生产的速冻苹果的感官品质、色泽及质构参数显著升高。本研究增加了苹果产业附加值,并为苹果速冻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响应面分析法 速冻苹果 加工工艺 抽真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降解膜降解、保墒增温性能及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试验,研究生物降解膜降解、增温保墒性能及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苗期0~25 cm土壤温度动态和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明确生物降解膜在生产中对普通农用地膜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埋入土壤约30 d左右可以观测到降解效果,40 d以后开始快速降解,到80~90 d时降解可达到85%~95%,种植地膜玉米后,压入土壤或地膜上有土覆盖的部分同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而垄上的地膜在玉米收后绝大部分仍与常规膜一样保持完好;生物降解膜保墒性能达普通农用地膜的90.4%~95.4%;作物生育前期0~25 cm土层08∶30、14∶30和20∶30平均温度比普通农用地膜低0.85℃,比露地高1.91℃;生物降解膜全覆盖双垄沟播玉米比裸地平作出苗提前5~9 d,成熟期提前11~12 d。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不能降解的普通农用地膜。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全覆盖双垄沟播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麻产量形成模型是胡麻生长模型中的重要子模型,其准确性关系到整个模型的模拟性能。本研究拟构建能较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情况下胡麻的产量形成模型,为胡麻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模型利用2012—2013年胡麻西北主产区定西和榆中试验站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氮磷水平的试验结果,以胡麻生理生态过程为主线,分别构建了产量构成因素法(基于品种遗传参数: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粒重与水肥胁迫因子、累积光合速率)的产量形成模型和基于粒壳比法(基于粒壳比和蒴果干物质总量)的产量形成模型;利用2014—2015年试验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较广泛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定西地区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产量模拟值的RMSE平均为133.47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5.51 kg×hm~(-2);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决定系数R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分别为0.819 8和0.743 9。榆中地区12个氮磷处理水平产量构成因素法平均RMSE值为140.70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3.22 kg×hm~(-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预测的产量值与观测值R2分别为0.832 9和0.805 8。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产量的模拟效果优于粒壳比法,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把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与粒重作为品种遗传参数的产量构成因素法能更精确模拟胡麻的产量,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通用性。

关键词: 胡麻 产量形成模型 产量构成因素法 粒壳比法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甜高粱研究态势分析

草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重要的饲用和能源作物。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挖掘重点研究主题和热点,本研究基于Scopus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和机构、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载文期刊、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外发表于1985-2015年的有关甜高粱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甜高粱方面的相关研究处于非常活跃的态势,论文发表量增长迅猛,利用甜高粱生产乙醇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中国甜高粱的研究总体居世界先进水平,发文量、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数量等指标均为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辽宁、黑龙江、新疆等省级农科院作为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以品种选育、乙醇制取技术、抗逆性、种质资源引进和鉴定及评价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甜高粱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高粱 文献计量 Scopus数据库 CNKI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磷水平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啤酒大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CK),N 0kg/hm2+P2O5 0kg/hm2;N45P45,N 45kg/hm2+P2O5 45kg/hm2;N90P90,N 90kg/hm2+P2O590kg/hm2;N135P135,N 135kg/hm2+P2O5135kg/hm2;N180P180,N 180kg/hm2+P2O5180kg/hm2;N225P225,N 225kg/hm2+P2O5225kg/hm2;N270P270,N 270kg/hm2+P2O5270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磷施用水平低于135kg/hm2时,啤酒大麦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氮磷肥施用水平超过135kg/hm2时,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施肥处理对成穗数和穗粒数总体有显著影响,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产量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对籽粒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而籽粒饱满度和氮肥农学效率总体降低。氮磷肥施用水平在90~135kg/hm2时,啤酒大麦各项测定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37%~47%,氮肥农学效率为23.36~27.91kg/kg,蛋白质含量在12.0%~13.0%,饱满度均在92%以上,符合啤酒大麦酿造要求,而且此时纯经济收入也较高,为14 184.8~14 691.1元/hm2。【结论】综合考虑"甘啤7号"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区"甘啤7号"适宜氮磷肥施用量为90~135kg/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氮磷肥水平 氮肥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其生长发育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年降雨量400 mm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研究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的土壤水分、地温效应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普通地膜覆盖、渗水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耕层含水量、温度,收获后记产。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的渗水作用使其比普通地膜能接纳更多的雨水(在抽穗期,渗水地膜下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8.1%、10.3%、12.7%,而普通地膜为8.1%、9.3%、12.6%,在成熟期,渗水地膜覆盖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7.4%、9.6%、10.7%,而普通地膜为5.8%、6.3%、9.1%,均是T1>T2);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渗水地膜在温度较低时提高地温的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谷子成熟期,当温度低于15℃时,T1>T2),在温度较高时渗水地膜的微气孔张开,具有调温作用,使得在气温较高时渗水地膜覆盖下的地温明显低于普通地膜覆盖下的地温(在出苗期的12∶00和18∶00普通地膜下温度超过30℃时,T2、T1之间的差值明显增大);渗水地膜覆盖处理较普通地膜相比,具有改善谷子农艺性状的作用,且使谷子增产6.75%。

关键词: 渗水地膜 旱地谷子 土壤水分 地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废弃物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有机生态型蔬菜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蔬菜废弃物微生物发酵物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条件下室外堆肥、基质研制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有机生态型基质各配方处理对番茄的株高、展幅、主茎粗、结果数、产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处理即配方为蔬菜废弃物∶玉米秸秆∶牛粪∶发酵菌剂,配比为100∶4∶2∶0.25的处理,其番茄的产量较对照增长了97%,该处理番茄的干物质、有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1.9%,139.6%,36.8%和18.7%,特别是该处理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了57.1%。各配方处理番茄的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残留均低于对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结论]有机生态型基质各配方处理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栽培基质 番茄 生长发育 营养品质 有害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旱塬集雨保墒措施对苹果发育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缓解黄土旱塬区苹果园深层干燥化,保证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选取甘肃镇原盛果期苹果园,连续6 a定位测定了黑色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立体化入渗对苹果产量、新梢生长量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分析了6 a不同处理苹果产量、形态指标和不同生育期果园0~500 cm土壤相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立体化入渗较对照平均增产16.49%,优果率增加8.91%;300~50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0.50~2.63百分点,降水入渗深度达到了480 cm,在60~500 cm水分相对亏缺指数为-0.05~-0.12,最大补偿区域为200~300 cm,水分补偿为春季花期和收获期。因此,黑色地膜覆盖+立体化入渗技术提高了果树产量与优果率,改善了果园深层水分状况,缓解土壤深层干燥化。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生长 黄土旱塬 苹果园 保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