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红壤与茶叶品质的研究——Ⅱ.红壤中茶树的碳代谢特征

茶叶科学 1988

摘要:用~(14)C 示踪等方法,研究了茶树在红壤中碳代谢特性,结果表明,红壤茶株中碳素同化产物主要分布于幼嫩新梢,其中转化成贮藏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同化的碳素大量被调用,以形成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次级产物,同时,参入结构糖粗纤维的比例也较大。与放射性强度所反映的动态情况相反,红壤茶苗中各级代谢产物的静态含量,包括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等,都比对照低。说明红壤茶苗总的代谢能力较弱。红壤茶株叶片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偏低,碳素同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将红壤中的 N、P、K 含量调整至与对照土壤相同水平时,同化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对照水平。红壤茶苗的生物学产量亦明显低于对照,与同化能力的差异一致。报告中,对红壤茶叶品质低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稻田多熟制中的地力贡献

土壤通报 1988

摘要:科学实验证明,稻田种植多熟作物所吸取养分的总量中,土壤提供了相当的比例。这说明地力贡献在多熟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浙江省滨海、河网、河谷平原及丘陵区8个点的稻田土壤中长期进行的(1979~1984)多熟制定位试验,从无肥区多熟作物产量的差别来探讨和评价地力贡献对多熟作物产量的反应,多熟制连种过程中地力贡献的持续演变,地力贡献与多熟作物高产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地力贡献的变异等问题,以上论述的结果将有助于制订多熟制生产体系中合理施肥管理技术措施而作为参考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两种标记方法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88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应用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的研究中,需要明确其扩散能力和活动范围,为此开展标记方法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生有效霉素的链霉菌一新种

微生物学报 1988

摘要:1975年在浙江省海宁县的桑园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链霉菌,编号7823。该菌株所产生的抗生素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显著作用,其化学结构相似于有效霉索(Validamycin)。7823菌株与Validamycin产生菌明显不同,又不同于已知的几株近似种。经鉴定认为,该菌株为链毒菌属中的一个新种。材料和方法 (一)菌株 1.链霉菌7823菌株系1975年分离自浙江省海宁县的桑园土壤中。 2.供试菌株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部份菌株本所保存。 (二)培养基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所用培养基均按《链霉菌鉴定手册》中的方法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用抗生素7823的分离和鉴别

抗生素 1988

摘要:农用抗生素7823的产生菌是从浙江省海宁县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经分类鉴定属金色类群海宁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hainingensis n. sp. Yan and Shi),产生的抗生素是一个葡萄糖苷类的碱性水溶性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盆栽稻苗试验12.5ppm防治效果90%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88

摘要:本文简要概括了大麦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通过单倍体、体细胞胚形成进行大麦组织培养已获得了再生植株。单倍体可由染色体消失、花药、子房等培养以及Hap基因法诱导产生。大麦原生质体培养还不能再生成植株,一些新技术和组织培养将促进大麦基因工程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塘基的桑树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88

摘要:低洼田改渔塘后的新塘基面,土壤紧实、阴凉,大多供肥能力差,因而对新植桑树的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在新塘基上栽培桑树,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确保桑叶高产。一、改良土壤低洼田的成土母质一般都为湖积物或冲积物,是比较肥沃的,但由于底土层土壤紧实,风化不良,造成供肥能力差,据化验,底土层碱解氮只有28~47ppm。因此,改造低洼田养鱼栽桑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8

摘要:瓜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是葫芦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桔叶,瓜架竹杆内越冬。1—2代主要为害丝瓜和冬瓜,3—5代主要为害冬瓜和秋黄瓜。一龄幼虫头宽为0.234毫米,Dayer常数为0.62,幼虫共5龄,取食量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产卵前期为2~3天,卵、幼虫和蛹期分别平均为4.6,11.7和8.4天。卵、幼虫,蛹和世代(卵一卵)的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12877640x~(-4.6379),Y=279253x~(-2.9963),Yp=211317x~(-3.1155)和Yg=8857x~(-1.7476),田间每年在6~10月发生,以8~9月虫量最多,在丝瓜、冬瓜和黄瓜生长季节出现两个虫量高峰,第一个虫量高峰期三种瓜类各不相同。

关键词: 丝瓜 冬瓜 黄瓜 瓜螟 生活史 形态 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突变体杂交的F_1性状遗传趋势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88

摘要: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突变体配对后的F_1部分性状的遗传优势。试验表明,用突变体小麦产生的F_1的优势普遍存在,正向优势占一半以上。不同性状优势表现不一,其顺序是株高>千粒重>单株粒重>穗数。几个性状中亲子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其广义遗传力达74.48%。通经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千粒重,其次为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综合性状分析认为,利用507、469和505等突变体来改良浙麦3号,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后代。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F_1代 性状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铯-137生物学效应研究(Ⅵ)

核农学报 1987

摘要:本文研究~(137)Csγ射线诱发水稻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和相对生物效应(RBE),结果表明,单桥、双桥和多极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适于Y=AX~B模型拟配。多桥、微核、断片和中期效应类型的剂量效应曲线适于 Y=X/(A+BX)模型拟配,落后类型和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适于配以 Y=A+BX 模型。以~(60)Coγ射线为比较基准,~(137)Csγ射线诱发根尖细胞各类染色体畸变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为0.73±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