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辐照与水果保鲜膜剂复合处理柑桔的保藏效应
《核农学报 》 1987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用低剂量γ辐照与液态水果保鲜膜剂复合处理柑桔的保藏方法。该法具有增进柑桔贮藏效果、降低贮期腐烂损耗、保持和改善桔果品质和外观的作用。小试表明,经辐照+SM_1和辐照+京2B复合处理的温州蜜柑,在常温下贮藏140天的损耗率分别比相应膜剂处理下降12.9和8.0%、比单一辐照处理下降19.3和15.6%。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对温州蜜柑和椪柑的长期贮藏均有效。温州蜜柑和椪柑经复合处理后,常温下分别贮藏125和140天的损耗率为20.6和17.9%,比托布津浸果分别下降5.4和7.6%。通过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测定表明,复合处理对桔果总糖,总酸、维生素C及氨基酸组分均无不良效应。该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希望作为一种柑桔采后保藏技术在商业上应用。


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对朝鲜球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控制作用的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 1987
摘要:本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瓢虫与球蜡蚧的生潘史相配合,在春季、初夏和秋季瓢虫对球蜡蚧均有控制作用。2.瓢虫幼虫的4个龄态和成虫的3个阶段对球蜡蚧密度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捕食量逐龄递增,4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幼虫的发育历期随球蜡蚧密度的增加而缩短,发育速率加快。3.在干扰法效果测定中,除去瓢虫和保留瓢虫的两种处理,球蜡蚧种群趋势指数1分别为1.474和0.0029,其Ⅰ值之比为105:1。


家蚕抵抗白僵菌感染的机理研究
《蚕业科学 》 1987
摘要:白僵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抗性品种蚕幼虫体表面,自萌发到侵入的全过程都不形成一个明显象附着胞那样的构造;分生孢子萌发后的侵入情况可观察到三种不同状态;蚕毛窝间隙、气门是自僵菌易侵入的部位之一.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蚕.对白僵菌的感染性存在差异.家蚕体壁的表面构造,化学性质的防御反应,以及家蚕血液对白僵菌发育、增殖的影响.是造成此差异的机理之一.


褐稻虱取食试验及防治探讨
《昆虫学报 》 1987
摘要:本文用茚三酮法,以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排泄的蜜露面积来测定其相对取食量。试验表明:取食量随虫期增大,逐日取食分布各虫期呈现明显的峰期(图3);发育历期与累积取食量成幂函数关系: N(t)=0.0531t~(2.298)式中N(t)=累积取食量,t=发育历期(天);褐稻虱各虫期取食率的变化;若以一龄若虫为1计算,一一四龄若虫取食量比分别为1:1.66:2.10:3.16:10.26,成虫为73.19;羽化后8天,短翅型雌虫日均取食量比长翅型雄虫大6.33倍;按褐稻虱的取食行为,化学防治适期以世代成虫初见期为宜。


溪滩桑园施用泥炭混合肥的效果
《蚕业科学 》 1987
摘要:浙江省溪滩土地较多,发展蚕桑生产很有前途.但因溪滩土质疏松,缺乏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差,而浙江又有一定的泥炭资源,泥炭中含有的腐殖酸类物质,有较好的吸水保肥性能,为此探求泥炭混合肥(将化肥拌入泥炭)对溪滩桑园的效果.现将1981—1984年此项研究的结果简报如下.


DS84—10型茧丝检测机的研制与应用试验
《蚕业科学 》 1987
摘要:DS84-10型茧丝检测机由机架、传动系统、排丝、茧丝长计数、茧丝切断监控、百回自停数控等部件组成,用于活蛹(鲜茧)缫丝和干茧一粒缫,可测定茧丝长、茧丝量、茧丝纤度、茧丝切断次数、颣节数等.具有灵敏可靠、使用方便、保养及维修容易、工效高等特点.每机有(竹或)盘10只(相当10台检尺器),其中4只(竹或)盘可兼做百回茧丝的自动区分,测定茧丝纤度偏差.转速可分为60转/分、89转/分、108转/分3档调节.


聚醚抗生素的研究 Ⅰ.刺孢吸水链霉菌桂林亚种的分类鉴定
《抗生素 》 1987
摘要:从我国广西桂林地区的灌木林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吸水链霉菌No.1834和No.1835,产生不同的聚醚抗生素类,对鸡球虫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经鉴定与刺孢吸水链霉菌相似,但有显著差别,故定为新亚种,命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桂林亚种(Streptomyces hygrospinosus Subsp.guilinesis n.subsp)


杂交水稻早衰和后健的形态及生理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目前,杂交水稻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大面积生产中发现杂交稻组合之间表现的优势很不平衡,有的组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生长健壮;而有些组合则易于发生早衰,空秕率高达2~40%,严重影响产量优势的发挥。本试验应用已知的早衰杂交组合V_(49)和后健组合V_(35)进行形态和生理的比较,以探讨早衰的生理机理,寻求预防早衰的有效途径,并为育种工作提供预测早衰的生理指标。


桑辐射育种的研究——Ⅳ.辐射在改良叶质和抗病性上的作用
《蚕业科学 》 1987
摘要:用照射量为6000伦和照射量率为50伦/分的~(60)C_o-γ射线,辐照品种新-之濑嫁接苗,诱导获得了R81—1和R81—2两个突变体.用照射量为5721拉德和照射量率为85拉德/分的~(137)C_x-γ射线,照射桐乡青品种的一年生穗条,诱导获得了另外两个突变体R82—1和R82-2.通过养蚕试验,其中3个突变系R81—1,R81—2和R82—1的叶质,在秋期都显著超过,在春期也大多显著超过标准对照品种荷叶白及其亲本.同样这3个突变系,经连续两年的人工接种桑疫病病菌的鉴定,其抗病性显著强于标准品种荷叶白及其亲本.结果表明,辐射在改良叶质和抗病性方面是有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