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SMV株系划分、组成与分布、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定位及病毒新类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MV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黄淮海SMV株系组成和分布最新研究结果。对比历年国家或地方区域试验的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了黄淮海地区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抗病育种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SMV) 抗病育种 抗性鉴定 黄淮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为冀中南棉区棉花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品种审定设置合理的品比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棉4号、冀棉958和快育66为供试材料,于2012-2013年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密度试验(37 500,52 500,67 500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陆地棉株高、果枝数、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高、果枝数减少;产量构成因子单铃重和衣分降低,不同时期单株蕾花铃数也降低。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52 500~67 500株/hm2是冀中南地区棉花适宜种植的密度范围,可作为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区域品比试验安排的参考密度。密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存在一定影响,随密度的增加,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增加的趋势,马克隆值呈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生育动态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条件下覆膜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抗倒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验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否适用不同气候地区。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在灌溉条件下观测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倒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小麦生长发育,尤其是前期群体数量和叶面积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季小麦生长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会因使根系分布变浅、基部节间变长而增加小麦倒伏风险,抵消其增产增收的效果,据此探讨了华北灌区小麦覆膜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产量 根系发育 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双标图筛选棉花创新种质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种质材料,按照6×5NCⅡ设计进行双列杂交,采用GGE双标图法对3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97G1、99-68、05N205、97-668(审定名称‘冀668’)和02N95一般配合力(GCA)较高,02N109和02N9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最低;05-1441和97G1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2)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组合有99-68×02N95、05N205×97-668、07-1495×02N95和05-1441×02N97。(3)99-68是父本97G1、02N97、02N95的最佳组配母本,07-1495是父本642的最佳组配母本,05-1441是父本‘鄂荆55173’的最佳组配母本,05N205是父本97-668的最佳组配母本,02N95是07-1495、99-68的最佳组配父本,97-668是05N205的最佳组配父本,02N97是05-1441的最佳组配父本。经过筛选评价,发掘出创新种质资源6个,分别是99-68、97G1、97-668、05-1441、05N205和02N95,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储备了有价值的骨干亲本。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双列杂交 GGE双标图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灾害对河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灾害学 2014 CSCD

摘要:利用1985-2010年统计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河北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种自然灾害对河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人口、受灾面积对河北省1985-2010年粮食产量影响较强,风雹灾受灾未成灾率,粮食风雹灾成灾率、粮食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对河北省1985-2010年粮食产量影响较强。提出稳定和提高河北省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以保证河北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的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Thatcher及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开展了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研究,获得了适合小麦MITE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所用56对引物有27对获得稳定扩增。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抗病基因 MITE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效率类型茄子苗期生理特性差异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氮效率类型茄子苗期生理特性,以高氮高效低氮高效型(HH-LH)06-991和高氮高效低氮低效型(HH-LL)06-867茄子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类型茄子苗期植株形态和根系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氮处理下06-991和06-867茄子的植株形态、根系形态差异不显著;低氮处理下06-991的平均株高、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植株叶面积、植株干质量、平均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和氮累积量显著高于06-867,06-991的植株向根系中分配的氮素较06-867显著增加。

关键词: 茄子 氮效率 植株形态 根系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

园艺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莓8号’草莓,果实圆锥形,鲜红色,光泽度强;去萼较易;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42.7g,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3.6 g;果肉橘红色,质地密且细腻,香气浓,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3%;果实硬度0.549 kg·cm-2,耐贮运性好;丰产性好,平均株产444.5 g,适宜露地及保护地半促成栽培;果实适宜鲜食及加工果汁、果酱。

关键词: 草莓 优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沟垄系统覆膜改土的产量与氮效应研究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北坝上砂质栗钙土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垄沟覆膜、化肥用量及聚土措施对小南瓜生物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及改土处理间小南瓜鲜、干生物产量(成熟期小南瓜和茎叶的鲜、干重之和)差异显著(P<0.05)。垄、沟覆膜下,聚土处理可使小南瓜干生物量增加1.65%~67.87%。施肥和聚土措施增加了土体有效氮素总量和植株吸氮量,但降低了单位氮素的产出效率,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氮素生理效率(NPE)均以垄膜无肥(R1)处理最高,无肥处理平均比施肥处理NPE(瓜)高42.17 kg kg-1N。垄膜条件下,氮(肥料)响应度平均为11.27 kg kg-1N,而沟膜处理的氮响应度均值达到了21.91 kg kg-1N,比垄膜处理每1 kg肥料氮多生产小南瓜10.65 kg,表明沟覆膜能较好地促进小南瓜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以沟膜结合聚40 cm熟土和施肥处理所获产量最高,达到9812.5 kg hm-2。

关键词: 沟垄系统 覆膜 改土 小南瓜 氮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新田大冠岭野生大豆居群遗传结构与空间分布关系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在特定微环境中演化和分化的信息,为自然居群的取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1对SSR引物对湖南新田大冠岭地区及其周围的16个居群612份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居群多样性与空间分布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41个SSR位点在612份野生大豆材料中共检测出414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4~19个,平均为10.1个.每个位点Shannon指数(I)变异范围为0.283~2.542,平均为1.751.通过比较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与其周围居群间有较高的基因流.用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3软件分析群体结构,可将野生大豆居群分为19个组群,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居群互混成不同组,而远离大冠岭的野生大豆居群则大都独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1 400 m以内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向西岭至桑梓一带是大冠岭区域野生大豆居群的一个多样性中心,周围野生大豆自然居群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海拔呈正相关,大冠岭野生大豆传播方式为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辐射传播.因此认为该地区野生大豆遗传结构模式应属于距离隔离模式和陆岛模式.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空间分布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