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甘蓝硫代葡萄糖苷总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PLC方法分析了作图群体双亲及F283个单株的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在已构建的高密度甘蓝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硫代葡萄糖苷总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3个控制甘蓝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性状的QTLs(分别位于LG7上的qGS-7-1和位于LG8上的qGS-8-1、qGS-8-2),其贡献率分别为13.6%,7.5%,5.6%。并得到同时控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QTLs共分离的分子标记me27-em25-2和E38M55-7,均可为辅助选育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甘蓝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结球甘蓝 硫代葡萄糖苷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Like对逆境胁迫响应的信号途径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对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Like克隆、表达特性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基因响应不同逆境胁迫的信号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2O2处理能显著上调ZmHSF-Like基因的表达,42℃热激上调ZmHSF-Like基因的表达依赖于H2O2的存在,ABA上调基因表达部分依赖于H2O2的存在,而PEG-6000诱导基因表达不依赖于H2O2;外源Ca2+处理也能上调ZmHSF-Like基因表达,而螯合胞外钙离子并阻断其内流并不能降低上述逆境胁迫诱导的ZmHSF-Like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ZmHSF-Like基因通过H2O2信号途径实现对热激和ABA胁迫的响应。在H2O2处理过程中,热激蛋白基因HSP704的表达与ZmHSF-Like基因的表达同步,可能是该途径中ZmHSF-Like结合的下游热激蛋白。单独钙离子诱导处理,热激蛋白基因HSP701、HSP702和HSPeu701的表达均与ZmHSF-Like基因的表达同步,可能是ZmHSF-Like基因响应Ca2+反应的下游结合蛋白。ZmHSF-Like通过与下游不同热激蛋白的结合实现对不同逆境胁迫的响应。

关键词: 玉米 热激转录因子ZmHSF-Like 逆境胁迫 H2O2信号 Ca2+信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药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对4种杀线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均对豇豆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效,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的数量和抑制根结的形成,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的防效最好,具有低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作为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的首选药剂;其次为5%阿维菌素颗粒剂。同时供试的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豇豆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5%阿维菌素颗粒剂来防治豇豆根结线虫病。

关键词: 豇豆 南方根结线虫 药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方式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灌水方式和灌溉量下冬小麦根冠结构的变化,在2年试验的基础上,设置畦灌和喷灌两种灌水方式,畦灌设置1 300和1 911 m3·hm-2两种灌水量;喷灌设置900、1 200、1 500、1 800m3·hm-2四种灌水量,与灌水时期形成6个组合处理,分析了灌水方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光合性能、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灌下少量多次灌溉能促进叶面积指数(LAI)提高,尤其早春灌返青水或起身水可明显增加单叶面积,促进倒5和倒6叶生长,灌水1 200m3·hm-2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单叶面积和LAI;喷灌条件下LAI和光能截获率明显高于畦灌。少量多次喷灌可明显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并延缓其在生育后期的下降,促进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与畦灌比较,喷灌主要是提高了花后叶片Pn。喷灌处理的1m土层内根干重、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明显小于畦灌处理,但根系变粗,0~20cm根长度减小。在灌水次数较少、灌溉量较低的条件下,喷灌处理增产增效显著,而在灌水次数较多、灌溉量较高的条件下,喷灌处理由于LAI过高,奢侈蒸腾增加,反而不利于产量和WUE提高。相比畦灌,少量多次喷灌使小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大冠层、壮根系"的形态特征,在2012/2013年气候条件下,喷灌1 200m3·hm-2、灌水3~4次、拔节期灌溉第一水就可以构建高产高效冠层。

关键词: 喷灌 畦灌 冬小麦 根系 冠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筛选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适用于金针虫的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方法】笔者以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icollis Miwa 3龄幼虫为试虫,分别采用浸虫法、土壤混药法和食料浸渍法,测定了多种杀虫剂对试虫的室内毒力。并从试验方法的灵敏性、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以及试验操作过程的简便性等方面,全面分析和比较了3种毒力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评价了3种毒力测定方法在地下害虫金针虫室内毒力测定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3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土壤混药法灵敏性高,但操作过程复杂,试虫死亡与否不易辨别;食料浸渍法结果可靠,但对食料的要求非常严格;浸虫法灵敏性稍低,但可重复性强,操作简便易行,死亡标准易确定,并可同时处理较大量试虫。【结论】3种毒力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该虫的毒力测定,而从应用前景方面来看,浸虫法更易得到推广应用。但还应根据试验目的和供试药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毒力测定方法。

关键词: 地下害虫 金针虫 生物测定 浸虫法 土壤混药法 食料浸渍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适宜其生长的咸水范围,为滨海咸水区芦苇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芦苇幼苗为研究对象,设定2~14g/L之间7个咸水矿化度水平,以淡水灌溉为对照,研究芦苇在不同矿化度咸水作用下的形态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适宜芦苇生长的咸水矿化度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芦苇的株高、茎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芦苇的分蘖数受盐分的影响较小,大于8g/L的咸水处理,芦苇株高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芦苇叶片质膜透性、Pro含量、MDA含量与抗氧化系统酶(SOD、POD、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g/L咸水灌溉时,这些生理指标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芦苇耐盐性较强,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基本不影响芦苇幼苗的生长,芦苇可以在地下水矿化度低于6g/L的区域种植,或适宜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灌溉。

关键词: 矿化度 灌溉水 芦苇 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导入D1和D2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导入D7和D4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油分含量。可通过与其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经多代选择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相关品质性状。在对这些籽粒品质性状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遗传背景的作用,并适当结合世代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地方品种 群体 籽粒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晾种时间对极早熟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找出极早熟杏种子常规处理不发芽的原因,以极早熟杏宇宙红的种子为试材,在经过不同时间晾种后,再进行冷藏和赤霉素浸泡种仁以打破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晾种70 d后冷藏、晾种60 d后赤霉素浸泡种仁的发芽率分别为38.10%和20.00%,分别比鲜种的冷藏和赤霉素浸泡种仁降低61.06%和73.68%。晾种90 d后,种子彻底失去生命力。晾种后再冷藏,种子的发芽时间相对集中。各处理均在冷藏后的41~102 d内发芽,而鲜种冷藏的种子到冷藏后150 d仍有部分种子发芽,说明鲜种生命力保持时间更长。种子干燥50 d以内再冷藏或赤霉素浸泡种仁,仍能培育成苗,但干燥的时间越长,幼苗的生长时间越短,尤其是冷藏的种子,长出的幼苗细弱。极早熟杏种子常规处理不发芽,是因为种子发育不充分,再经采后到冬季的长期干燥,种子已经失去生命力,但种子经短期干燥,仍然保持一定的发芽力,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发芽力也明显降低至直失去发芽力。

关键词: 晾种时间 极早熟 种子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潮土长期定位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92-2012年共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对河北省典型潮土区土壤钾肥力的影响,并对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以及农田钾素平衡对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连续20年不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并未对河北省潮土的土壤全钾造成影响;秸秆还田(NPSt)、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44.2%~79.1%;而增施钾肥(NPK)和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显著提高了土壤缓效钾含量,提高幅度在7.66%~37.3%。单施氮磷肥(NP)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单施氮磷(NP)和秸秆还田(NPSt)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0.8,9.8 mg/kg。增施钾肥基础上秸秆还田(NPKSt)的农田钾素平衡处于盈余状态,每盈余K2O 100 kg/hm2,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增加2.71,24.4 mg/kg。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对于提高农田土壤钾肥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钾肥 潮土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控条件下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品种、密度、化控剂三因素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化控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郑单958适宜密度75 000~82 500株/hm2,先玉335为67 500~75 000株/hm2,化控剂的使用并不能改变品种的适宜密度;化控条件下穗长、穗粗、行粒数与密度呈负相关,秃尖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先玉335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郑单958穗行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先增后减;化控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增高、植株重心高度先增后降;先玉335株高降低,郑单958株高先增后降。化控剂可有效降低穗位高、植株重心、株高,降低穗位高进而降低植株重心高度增强抗倒能力是密植稳产关键因素。

关键词: 夏玉米 密度 产量 化控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