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个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平凉地区的种植表现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以饲草高粱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在全膜穴播栽培方式下,对6个外引和自育的饲草高粱新品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当地均能正常生长及成熟,田间均未发现病害.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以JC16-3最高,为118.27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4.30%、12.37%;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以LC-2最高,为22.60 t/hm2,较对照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3.48%、29.14%;LC-1次之,为21.97 t/hm2,较晋牧1号和皖草2号分别增产0.60%、25.54%.综合各参试饲草高粱新品系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及其农艺性状考虑,认为JC16-1和JC16-3这2个新品系表现较好,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15.12 t/hm2和118.27 t/hm2,全年干草平均折合分别为20.73 t/hm2和21.09 t/hm2.虽然这2个品系的全年鲜草平均折合产量和全年干草平均折合产量均低于晋牧1号,但均显著高于皖草2号,在甘肃平凉半湿润偏旱地区种植更具潜力.
关键词: 饲用高粱;新品系;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适应性;平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mtDNA变异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分析线粒体DNA变异与产羔数性状的关系,寻找影响绵羊繁殖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为高繁殖力绵羊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本研究以有产羔记录的健康小尾寒羊多羔母羊(multiple Small tailed han sheep, XM)、湖羊多羔母羊(multiple Hu sheep, HM)、蒙古羊双羔母羊(twins Mongolian sheep, MT)、蒙古羊单羔母羊(singletons Mongolian sheep, MS)、欧拉羊双羔母羊(twins Oula sheep, OT)、欧拉羊单羔母羊(singletons Oula sheep, OS)、甘肃高山细毛羊双羔母羊(twins Gansu alpine fine wool sheep, GT)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单羔母羊(singletons Gansu alpine fine wool sheep, GS)为研究对象,通过PCR和测序法检测试验羊mtDNA多态性,并结合产羔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A1099T、T1112C、C13576T、T13837C和T13855C位点,XM与HM之间基因型分布基本一致,XM与MS、OT、OS、GT、GS之间基因型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15668C位点,MT与MS之间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15445C、T15627C、T15657C、T15732C、G15977A、A16101G和C16429T位点,OS与OT之间基因型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15923G位点,GT与GS之间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T15668C变异位点显著影响蒙古羊产羔数(P<0.05);T15445C、T15627C、T15657C、T15732C、T15956C、G15977A和C16429T变异位点显著影响欧拉羊产羔数(P<0.05);A15923G位点显著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产羔数(P<0.05)。单倍型Hap2(TTCTTACGC)和Hap4(TTTTTATGC)对试验绵羊产羔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马铃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21
摘要: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分析方法,以其独到之处被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为筛选出适宜甘肃中部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区、高寒阴湿区、河西绿洲灌区4个不同生态区栽培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系),以甘肃省主栽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灰色关联度理论,对4个不同生态区薯块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5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在2016、2017和2018年的平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薯8号'陇薯9号'L1039-6'天薯11号'和'L1036-34'在中部半干旱定西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陇薯8号'L1039-6'LY08104-12'天薯11号'和'陇薯7号'在高寒阴湿渭源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陇薯8号'L1039-6'天薯11号'L1036-34'和'陇薯9号'在陇东半干旱庆阳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L1039-6'陇薯8号'天薯11号'陇薯7号'和'L1036-34'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产区,综合营养品质表现优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能科学合理地评价马铃薯的品质,可为甘肃省各区域马铃薯品种科学合理布局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武山县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省武山县施肥管理粗放、土壤养分不均、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不稳等问题,研究评价其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及土壤养分诊断提供依据。通过采集和检验分析典型土壤样品,对武山县62个耕层(0~20 cm)土样进行取样监测,用频数分布分析了土壤养分特征,从土壤养分盈缺入手,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土壤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武山县土壤pH在7.81~8.67之间,平均值为8.35,属弱碱性。有机质含量在10.55~23.38 g·kg-1之间,平均值为14.82 g·kg-1,处于缺乏范围。全氮含量在0.67~1.69g·kg-1之间,平均值为1.04 g·kg-1,处于中等范围。碱解氮在44.4~166.3 mg·kg-1之间,平均值为85.41mg·kg-1,处于缺乏范围。全磷含量在0.69~3.17 g·kg-1之间,平均值为1.01 g·kg-1,处于丰富范围。有效磷含量在13.1~248.2 mg·kg-1之间,平均值为45.07 mg·kg-1,处于丰富范围。全钾含量在23.0~28.0 g·kg-1之间,平均值为25.04 g·kg-1,处于丰富范围。速效钾含量在111.0~510 mg·kg-1之间,平均值为248.77 mg·kg-1,处于丰富范围。综合肥力评价的结果是大量元素综合肥力指数为2.28,肥力评价状况处于一般等级。可见,该地区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中等偏上,具体表现为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缺乏、磷素和钾素丰富。建议采取增加有机肥投入,适当增氮降磷限钾的化肥施用原则,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武山县农业生产中科学平衡施肥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7份外引种质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337份外引玉米种质进行抗丝黑穗病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337份玉米种质中,有14份材料表现高抗(HR),33份材料表现抗病(R),39份材料表现中抗(MR),各占供鉴材料的4.2%,9.8%和11.6%。其余251份表现感病(S)和高感(HS),共占鉴定材料数的74.5%。由此可见,供试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丝黑穗病的抗病能力较低。分析发现,在261份美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7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27.6%;在76个俄罗斯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14个,占供试杂交种的18.4%,说明美国自交系较俄罗斯杂交种的抗性资源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李远缘杂交新品种-陇缘红
《中国果业信息 》 2021
摘要:"陇缘红"是以"大石早生"李为母本、"张公园"杏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的李、杏远缘杂交F1代杏李新品种。2020年7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4683.2)。该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微凹,果面洁净,有光泽,平均单果重80.0 g,最大单果重164.2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农业改革开放研究概述 -《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2021版)主要成果介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持编研的《甘肃农业改革开放研究报告》是甘肃农业科技绿皮书系列的2021年度成果.该书以甘肃农业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包含总报告和"改革篇""开放篇""特色篇"3个专篇,共18篇研究报告.全书回溯了甘肃省农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系统研究了深化农村改革与扩大农业开放的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提出了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是对这部著作主要研究成果的概括介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GE双标图在甘肃省啤酒大麦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综合分析甘肃省啤酒大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应用Genstat的GGE双标图对2017年甘肃省联合区试9个啤酒大麦品种(系)在5个参试地点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较好的品种(系)是0520-34、Z06-278-9、2153122;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系)是0521-6、Z06-278-9、甘啤6号,0520-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较差.Z06-278-9是所有参试品种(系)中最具推广潜力的理想品种.GGE双标图为评价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