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秸秆与高粱秸秆的组合效应
《草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60和30?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分别为40?60?0(Ⅰ)、40?45?15(Ⅱ)、40?30?30(Ⅲ)、40?15?45(Ⅳ)、40?0?60(Ⅴ)、30?70?0(Ⅵ)、30?55?15(Ⅶ)、30?40?30(Ⅷ)、30?25?45(Ⅸ)、30?10?60(Ⅹ)和30?0?70(Ⅺ)],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当精粗比为30?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P<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P<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P<0.05).综合来看,精料 ? 藜麦秸秆 ? 高粱秸秆为30?40?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 藜麦秸秆;高粱秸秆;精料;体外产气法;消化率;发酵参数;饲料组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致病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于2015和2017年在甘肃省10个市(州)采集玉米茎腐病样品42份,根据形态学特征和EF-1α(tef)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0种镰孢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 FGSC, 59.3%)、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11.5%)、木贼镰孢(F.equiseti,10.3%)、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5.9%)、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 4.7%)、变红镰孢(F.incarnatum, 4.0%)、三线镰孢(F.tricinctum, 1.9%)、温带镰孢(F.temperatum, 1.2%)、锐顶镰孢(F.acuminatum,0.8%)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 0.4%),其中三线镰孢和锐顶镰孢作为玉米茎腐病新病原,属国内外首次发现。禾谷镰孢菌复合种、拟轮枝镰孢、木贼镰孢和胶孢镰孢在甘肃四大生态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陇中地区和河西走廊)均有分布,其余种仅在1~3个生态区分布。利用镰孢菌的特异性引物EF-1α(tef)对甘肃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孢复合种进行种群检测,共鉴定出布氏镰孢(F.boothii)和禾谷镰孢2个种群,其比例为2.75∶1。选用玉米品种甘宇30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10种镰孢菌均可致病。本研究结果为甘肃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中部干旱区不同品种饲用高粱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干旱区种植的饲用高粱品种.2020年4~10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七山乡,对陇草1号等10个饲用高粱进行田间小区筛选试验.结果 显示,各品种之间的鲜草、干物质、粗蛋白(CP)和总可消化养分(TDN)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将各品种的干物质(DM)产量、TDN产量、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品种NX-D-61的综合生产性能较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高粱;品种评价;产草量;饲用品质;营养物质产量;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广适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8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啤8号是2004年由甘肃省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以甘啤4号为母本、chariot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酿造品质优良等特点。2021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171984.5),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1植物学特征甘啤8号,二棱、皮大麦、春性,生育期100d左右,中晚熟品种。株高84.5cm左右,地上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份高粱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抗丝黑穗病类型和差异,本研究于2019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榆中县对28份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22’和‘瑞杂8号’2份材料表现免疫,占比7.14%;‘龙杂5号’‘吉杂227’和‘新粱N6VA’等3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比10.71%;‘晋杂22号’‘吉杂127’‘吉杂124’‘吉杂137’和‘新粱SN2’等5份材料表现抗病,占比17.86%;‘晋糯3号’‘吉杂140’和‘吉杂138’等3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比10.71%;9份材料表现感病,6份材料表现高感,占比分别为32.14%和21.43%。不同播种时期和接菌量研究结果表明,前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后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姬菇菌糠为主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筛选以姬菇菌糠为主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以番茄品种‘6629’为指示品种,选用姬菇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等物料,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以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草炭育苗基质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T4(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5:3:1:1)配方育苗基质的容重为0.2045 g/cm3,总孔隙度为68.17%,持水孔隙度为61.51%,符合国家行业育苗基质标准;通气孔隙度为6.66%,气水比为0.1083,低于行业标准;p H 7.61,速效氮821.8 mg/kg,速效磷353.00 mg/kg,速效钾16.11 mg/kg,有机质477.9 mg/kg,均高于行业标准。T4配方基质育成的番茄苗株高2.96 cm,茎粗0.24 cm,根长14.61 cm,地上鲜重22.8913 g,地下鲜重3.8272 g,地上干重3.3364 g,地下干重0.9124 g,壮苗指数2.9368,根冠比为0.2735,散坨率0%,各项指标均接近于对照(CK)。平均隶属函数值0.5961,仅次于对照(CK)。T4(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5:3:1:1)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接近对照(CK),可以作为番茄育苗的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杀螨剂对枸杞瘿螨的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登记药剂40%哒螨·乙螨唑乳油为对照药剂,研究了多种杀螨剂对枸杞瘿螨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两次用药后,各供试药剂在其低、中、高剂量下对枸杞瘿螨均表现出一定防效。其中,高剂量处理第2次施药后7 d防效在72%以上,以阿维菌素防效最高,为90.7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14 d,各药剂高剂量处理防效有升有降,总体变幅不大,均在73%以上。各药剂低剂量处理在第2次药后7d对枸杞瘿螨的防效达53%以上,14 d防效达63%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粮食生产形势及新时期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基于2010—2019年甘肃省粮食生产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法,从粮食生产总量、品种结构、区域生产能力等方面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形势.从耕地和水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技术储备、比较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粮食生产条件,研究新时期甘肃省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藏地于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藏地于技",寻求粮食生产技术的突破和提升;优化粮食区域及品种布局,增加优质绿色食物有效供给;强化行政推动及财政支持;提升宏观调控能力,重视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新时期甘肃省粮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新时期;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不同益生菌发酵南瓜浆的发酵性能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5种益生菌发酵南瓜浆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为筛选发酵南瓜浆的优良菌株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5种不同益生菌发酵南瓜浆,比较分析发酵过程中活菌数、pH、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 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适应南瓜浆发酵体系能力最强,发酵结束后,植物乳杆菌发酵南瓜浆活菌数含量最高,达9.89 lgCFU/mL,较发酵前提高了100倍;5种益生菌均能产酸,其中植物乳杆菌产酸能力最强,对碳源的代谢能力也最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南瓜浆多酚含量增加最显著(P<0.05).抗氧化实验显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更适合发酵南瓜浆.
关键词: 南瓜浆;发酵性能;抗氧化活性;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