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99

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 育种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安全和持续农业

农业经济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每谈到持续农业,人们便自然联想到食品安全(foodsecurity)问题,食品安全是保证全球人口食品需求的大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粮食生产虽然取得惊人的成就,但为什么仍然没有解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世界上仍有8亿多人口不能得到足够的食品,为什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资源研究——分布及分种描述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CSCD

摘要:记录了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资源分布,并对该属66种植物(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树锦鸡儿、黄刺条、锦鸡儿、红花锦鸡儿、密叶锦鸡儿、鬼箭锦鸡儿、毛掌叶锦鸡儿、白毛锦鸡儿、甘蒙锦鸡儿、矮锦鸡儿、繁花锦鸡儿、矮脚锦鸡儿、狭叶锦鸡儿、毛刺锦鸡儿、柄荚锦鸡儿、秦晋锦鸡儿、北京锦鸡儿、南口锦鸡儿、五台锦鸡儿、昆仑锦鸡儿、库车锦鸡儿、短叶锦鸡儿、变色锦鸡儿、二色锦鸡儿、白皮锦鸡儿、青甘锦鸡儿、川西锦鸡儿、云南锦鸡儿、猫耳锦鸡儿、陕西锦鸡儿、长爪锦鸡儿、甘肃锦鸡儿、扁刺锦鸡儿、青海锦鸡儿、二连锦鸡儿、弯枝锦鸡儿、昌都锦鸡儿、楔翼锦鸡儿、高山锦鸡儿、藏北锦鸡儿、尼泊尔锦鸡儿、沦江锦鸡儿、吉隆锦鸡儿、文县锦鸡儿、粗刺锦鸡儿、西藏锦鸡儿、刺锦鸡儿、粉刺锦鸡儿、草原锦鸡儿、阿拉套锦鸡儿、伊犁锦鸡儿、阿尔泰锦鸡儿、镰叶锦鸡儿、中亚锦鸡儿、邦卡锦鸡儿、绢毛锦鸡儿、白刺锦鸡儿、多叶锦鸡儿、新疆锦鸡儿、刺叶锦鸡儿、粗毛锦鸡儿、准噶尔锦鸡儿、吉尔吉斯锦鸡儿)的特征、习性及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 锦鸡儿属;资源;特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增乳预混料应用试验

中国奶牛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我们于1997年12月26日至1998年3月15日在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奶牛场对山西省饲料监察所研制的奶牛增乳预混料进行了为期80天的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重复交叉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奶牛增乳预混料,头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083千克,提高5%,乳脂率提高02个百分点,每产1千克奶消耗精料048千克,比对照组减少004千克,降低77%。整个试验期,奶牛头日产奶收入比对照组增加149元,头日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016元,两项合计,头日效益比对照组增加165元。

关键词: 奶牛,增乳预混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栽培化控技术

山西科技 1999

摘要:农业传统的栽培方法缺乏影响器官形成的手段,难以提高农作物对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但这些缺陷可以应用化控技术得到弥补,使农业生产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烟草,化控技术,抑芽剂,抗蒸腾剂,催黄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瓢虫名录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自80 年代中期开始,采集、收集、整理、鉴定了山西省有经济意义的瓢虫种类41 种,隶属6亚科,11 族,27 属,并附有它们的寄主及省内分布。标本均保存在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昆虫标本室及植保系昆虫研究所

关键词: 山西省 瓢虫 名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u~(2+)、Pb~(2+)和Cd~(2+)对荞麦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有关荞麦降血脂、降血糖和抗衰老等的作用引起国内外生化、营养和医药学界的普遍关注[1,2].一些研究表明,荞麦中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能够清除机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H2O2等有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知识经济与“三色农业”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1知识经济与“三色农业”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知识经济的时代已开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泉市郊县发现玉米新病害——疯顶病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1998年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县调查玉米病害时发现玉米的一种新病害———疯顶病。初步调查,发生该病的有2个县区3个乡镇4个村的至少8块玉米地,面积约1.3hm2,涉及太单30号、晋单35号、农大3138和农大60等4个品种。病株多发生在苗期曾积过水的地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易微喷灌技术”及其在旱塬麦田应用研究初报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塑管渗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简易微喷灌技术,除具有渗灌的优点外,还具有可移动、投资小、简便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小麦越冬期即使补水量不大,也可使土壤水分有明显的增加,到翌年春,50~80cm土层含水量补水田高于对照2.57%。小麦返青期补水0~30cm土层平均比对照高3.39%。1997-1998年在特殊干旱条件下,不同补水时期的增产效应为抽穗期>拔节期>返青期。补水量在450m3/hm2以内,随补水量的增加,增产幅度增大。地膜覆盖加补水产量增加366.0~1324.5kg/hm2,增产率为25.0%~90.4%。裸地麦田补水产量可增加315.0~701.6kg/hm2,增产率为22.5%~50.2%,产投比为1.2~1.6。实践证明该技术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旱地,微喷灌,节水,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