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砜霉素在鲤鲫鱼体内组织蓄积规律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砜霉素在鲤鱼和鲫鱼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蓄积规律。按照30 mg/kg的给药量对鲤鱼和鲫鱼连续口灌给药3 d,停药24 h后采样。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鲤鲫鱼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蓄积量。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0.1~2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7,回收率82.37%~107.92%。甲砜霉素在鲤鲫鱼各种组织中呈现相同的蓄积趋势,其中以血浆和肾脏中最高,鳃及脾脏中最低,鳔、肝、肠、胆汁、性腺、肌肉和皮中均有药物蓄积,且在鲫鱼卵巢药物蓄积量略大于精巢。甲砜霉素应用于鲤鲫鱼病害防治时应注意其对肾脏及性腺的影响,避免造成机体或生理机能损伤。
关键词: 甲砜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鲤 鲫 蓄积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的分子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8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然后利用PCR方法检测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并对其携带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对-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且菌株间耐药谱差异较大。53.57%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1.43%的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阳性株,表明整合子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以aadA、dfrA、catB家族为主,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盒的排列以aadA2+dfrA12类型为主。此外,Ⅰ类整合子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盒的类型无直接相关性。


灰树花多糖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灰树花多糖对吉富罗非鱼免疫细胞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灰树花多糖。将规格相同、质量140~150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饲养在装有温度为26~30℃的曝气自来水的水箱(60cm×42cm×38cm)中,投喂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0.20%灰树花多糖的饲料,饲喂一个月。试验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能增加吉富罗非鱼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但对白细胞吞噬活性无明显影响。灰树花多糖对血清、肝脏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低促高抑现象;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多糖的促进作用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研究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灰树花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吉富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鲤鱼(Cyprinuscarpio,Cyprinidae)ants基因及其对鳞片发育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nts(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s),又称为ATP/ADP载体,利用Genefishing差异筛选技术对普通鲤鱼和德国镜鲤的皮肤转录产物进行筛选,得到了其中一个ant基因的部分片段,利用RT-PCR技术对皮肤中的ants基因进行钓取,得到6种不同的CDS序列。利用CLUSTALW对这6条翻译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这6条序列编码4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表明ants基因至少有6种不同的转录产物(isoforms),但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可能存在4种不同的翻译产物。利用NCBI上的blast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这4个蛋白产物与斑马鱼ant2最为相似,其相似度分别达到97%,97%,96%,98%。对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物种的ants基因与鲤鱼的4个ants表达产物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这4个蛋白产物在93/100再现性水平上明显聚类为ant2,说明皮肤中表达的这些ants基因很可能是ant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nt2在受精后4.5 h和6 h不表达,从受精后10 h开始在外包处强烈特异表达,在受精后12 h的胚胎中很弱表达,在受精后24 h的体节中特异强烈表达,在受精后48 h胚胎无表达,但是在着生鳞片的部位特异强烈表达,而在皮肤的其他部位则表达较弱或者不表达。以上的结果表明,ant2基因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转录产物在精细调控鳞片的发育。
关键词: ants 鳞被 Isoforms Genefishing 原位杂交


江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江鳕肌肉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利用常规方法对野生江鳕(采集自牡丹江海浪河流域)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江鳕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81.82%、15.93%、0.44%和1.06%;肌肉(干样)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2.43%,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29.82%,占氨基酸总量的41.17%,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优质蛋白质标准;肌肉(干样)中含有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8.34%,占氨基酸总量的39.13%;肌肉(干样)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分别为8.65%和20.32%,明显高于斑驳尖塘鳢(EPA:2.24%,DHA:4.74%)、中华倒刺鲃(EPA:0.87%,DHA:3.08%)和舌虾虎鱼(EPA:3.94%,DHA:8.10%)等养殖鱼类。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江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2.58。综上,江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合理,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淡水鱼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基于SUKF的海洋溶菌酶发酵菌体浓度软测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实时地测量海洋生物酶制剂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活性浓度,提出了基于SUKF(scale unscented transformation kalman filter)算法的非线性状态估计软测量.算法采用Kalman滤波框架,嵌入非敏变换,通过变尺度变换有效解决发酵高维非线性模型采样的聚集劣化效应.在σ点集对称采样策略中,根据发酵各维均值的先验信息增加了均值点.通过采用交叉检验办法选择模型参数,并将算法与支持向量机、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试验比对.结果表明,SUKF软测量的训练和测试最小方均根统计误差减少2%左右.该软测量方法不需要建立精确的发酵模型和观测模型.对于非线性系统辨识,SUKF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且方法精度高.
关键词: 溶菌酶 菌体浓度 发酵过程 软测量 卡尔曼滤波 变尺度非敏变换


低温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了低温适应对罗非鱼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选用的1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849个位点。耐寒品系检测到的位点数为411个,对照组为438个,其中发生甲基化的位点数分别为72和104个,总甲基化率分别为17.52%和23.74%;全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个和65个,全甲基化率分别为9.00%和14.84%;半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5个和39个,半甲基化率分别为8.52%和8.90%。结果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的总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和半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下降了6.22%,其中以全甲基化位点变异为主,其下降幅度比例明显,为5.84%。由此可见,经过连续多代的低温胁迫可导致尼罗罗非鱼DNA甲基化水平发生改变,发生了去甲基化反应,表现为基因组甲基化程度降低的特征,说明了DNA甲基化与罗非鱼抗寒性反应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低温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航次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初步探讨
《海洋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陆海同步调查数据对其来源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季两个航次的叶绿素、营养盐、化学需氧量、温度、光照、盐度、溶解氧等各调查要素相应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相同,除盐度和温度外均表现出由河口向离岸逐渐降低的趋势。秋季可能成为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要素与叶绿素a相关性强弱顺序如下("**"和"*"分别代表置信水平P=0.01和P=0.05):活性磷酸盐:0.889(**)、溶解无机氮:0.724(**)、溶解有机氮:0.549(**)、溶解有机磷:0.523(**)、颗粒态氮:0.474(**)、温度:–0.696(**)、活性硅酸盐:0.410(*)、颗粒态磷:–0.191、浊度:–0.096。由相关性分析结果及陆海同步调查结果可初步得出与叶绿素a相关性较强的各要素来源如下:化学需氧量、盐度、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溶解有机氮、溶解有机磷具有明显的陆源输入特征,颗粒态氮以浮游植物新陈代谢产生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