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体系及实施效果
《中国蚕业 》 1996
摘要:广东属于亚热带气候条件,桑树生长旺盛,全年蚕期长达8个月,蚕作密集,批次重叠,极利微粒子病传播;珠江三角洲蚕区,采用蚕沙喂鱼、塘泥肥桑、桑叶养蚕的循环生产方式,使微粒子病病原进入桑园污染桑叶,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普通种制造实行农村原蚕区饲养原蚕,原蚕区消毒防病难度大;原有的普通种母蛾检疫方法发放的蚕种,难以杜绝病原,如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家蚕微粒子病流行.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花生栽培种与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F_2)杂交试验
《中国油料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生四大类型栽培种为母本,4个人工合成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为父本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花果率和针果率变化范围都很大,显示各组合间杂交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异。野生种杂交种中以(Arachis.cardenasii×Arachis.batizocoi)F2为父本与栽培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而栽培种类型中以天津豆(普通型)为母本与野生种杂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但珍珠豆型与4个野生种杂种之间杂交的亲和力差异最小。16个组合中有许多授粉花不能形成果针而相互间表现不同差异。果针形成正常荚果有4种败育现象。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广东茶业 》 1996
摘要: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王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的标准,产品经商检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O%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广东省肥料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 1996
摘要:广东省肥料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林翠兰,叶细养,卢金贵(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广州510640)作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按其所需合理供给各种养分就能促进它旺盛生长.在农业生产上来说就是合理施肥.施肥是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新台糖16号在广东省区试结果初报
《广西蔗糖 》 1996
摘要:省内新台糖16号新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16号是个早熟、高糖品种,其熟期和蔗糖分介乎新台糖10号和新台糖1号之间,蔗产量均高于新台糖1号、新台糖10号和对照品种粤糖63/237,其宿根表现及榨季后期蔗糖分尚待进一步试验。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影响荔枝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因素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1996
摘要:对荔枝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来源于30天龄幼胚的愈伤组织容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8.0mg·L-12,4D+0.2mg·L-1NAA和5%蔗糖的MS培养基上,作为期7~10天短暂的激发培养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64.2%。在含1.0mg·L-12,4D的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并保持胚性。在去掉2,4D,降低蔗糖浓度为3%,附加0.2mg·L-1NAA+0.1mg·L-1IBA的液体培养基上振荡培养,形成体胚的胚性愈伤组织频率为62%。培养成的正常成熟胚在1/2MS附加0.2mg·L-1NAA+1.0mg·L-1IBA和2%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萌发成苗率为22.3%。
关键词: 荔枝;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稀土对花生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花生苗期和花针期喷施300mg/l稀土溶液,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强度;对根瘤固氮活性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叶片铵态氮和全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从而改善了植株的碳氮代谢,达到增加花生荚果产量、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稀土;光合作用;氮素代谢
 全文链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