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伍锡岳 1 ; 熊宝珍 1 ; 何睦礼 1 ; 苗爱清 1 ; 李勤 1 ; 庞式 1 ; 吴秋典 2 ; 文克生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红卫茶厂
关键词: 茶花;茶幼果;生化成分;工艺技术;茶叶品质
期刊名称: 广东茶业
ISSN:
年卷期: 1996 年 03 期
页码: 11-23+38
摘要: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王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的标准,产品经商检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O%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相关文献
[1]茶小绿叶蝉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及高效低水溶性药剂防效试验. 刘嘉裕,黎健龙,周波,陈义勇,廖侦成,唐颢. 2020
[2]超声波辅助提取茶花多糖的工艺研究. 孙世利,庞式,赖兆祥,曾琼,王秋霜,潘顺顺,苗爱清. 2010
[3]一个高抗多季茶花新品系‘摇曳多姿’的选育及其养护. 刘小飞,孙映波,于波,钟荣辉,黄丽丽,杨钰钗. 2024
[4]发酵饲料工艺技术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崔艺燕,马现永,陈卫东,王丽,胡友军. 2016
[5]龙眼酒酿造工艺研究. 姚荣清,肖更生,陈卫东,刘学铭,吴继军,梁世中. 2003
[6]一种绿色食品专用有机肥的研制与评价. 罗文贱,杨少海,徐培智,陈建生,谢春生. 2005
[7]利用香蕉菠萝茎叶工厂化生产复合生物有机肥关键技术研究. 匡石滋,田世尧,肖维强,刘传和,李春雨. 2016
[8]红枣桑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徐玉娟,肖更生,陈卫东,邹宇晓,李升锋,吴继军. 2005
[9]桑椹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徐玉娟,肖更生,陈卫东,姚锡镇,刘学铭,吴继军. 2001
[10]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茶园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史芳源,刘嘉裕,唐颢. 2024
[11]花香红茶品种“云大淡绿”化学品质与区域适应性研究.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2008
[12]模式识别优化单枞茶加工关键性因素. 林晓文,许旋,马钟彬,罗一帆,陈海强,庞式. 2006
[13]茶园间作广金钱草的综合评价. 李煦红,农红秋,蔡晓怡,邹俊红,黎书辉,罗永雄,农红艳. 2022
[14]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对金萱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周波,黎健龙,唐颢,唐劲驰. 2017
[15]华南山地茶园有机肥高效施用模式. 崔莹莹,周波,唐劲驰,黎健龙,唐颢,陈义勇,刘嘉裕. 2023
[16]不同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比较研究. 唐劲驰,唐颢,冯平万. 2006
[17]茶园土壤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唐颢,唐劲驰,黎健龙,戴军. 2011
[18]粤北红茶区土壤酸化改良与茶叶品质形成研究. 李睿,吕庄,周波,崔莹莹. 2024
[19]高咖啡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与化学品质特征的研究.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2008
[20]云南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黄华林,吴华玲,左成琳,陈栋.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茶青;贮青温度;贮青方式;红碎茶;品质
-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作者:张淑怡;马成英;陈维;苗爱清;乔小燕;林冬纯;夏红玲;许靖逸
关键词:炒青绿茶;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
-
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作者: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关键词:黄茶;香气;闷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多元统计分析
-
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作者: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关键词:辉干;炒青绿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野化白云黄茶闷黄过程中的品质成分变化及其菌种分离鉴定
作者:刘展良;吴晓蓉;黄溢锯;黄锡朋;黄雪雅;伍锡岳;林月春;陈玲;周巧仪
关键词:白云黄茶;闷黄;品质成分;菌种分离鉴定
-
不同保鲜处理过程中茶青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
作者:胡蝶;陈维;马成英;吕恩利;苗爱清;乔小燕
关键词:茶青;保鲜;品质;儿茶素类化合物
-
半连续化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梅双;乔小燕;陈维;苗爱清;马成英
关键词:客家;炒青绿茶;生产线;单机;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