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产区桃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明确河北产区桃中农药残留水平和风险状况。方法在河北省采集70份桃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对检出农药残留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并利用风险排序矩阵对农药残留风险大小进行排序。结果 70批次桃样品共检出农药残留33种,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00%,个别样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超标农药为多菌灵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桃中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DI表示,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在0.00%~1.06%之间,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Rf D表示,acute reference dose,ARf D)在0.00%~11.33%之间。根据农药残留风险排序结果,高风险农药共有5种,其中毒死蜱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5.7%和18.6%。结论河北地区桃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94.3%样品的农药残留值符合国家限量标准,桃中农药残留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多菌灵、毒死蜱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桃中应重点关注的风险因子。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是中国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我国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来自农业面源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基于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土壤存在的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病虫害、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等障碍,并在已实施的改良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治理措施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设施蔬菜 土壤障碍 治理措施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污染已成为影响南四湖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南四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的种类和系统发育信息,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并用格利斯试剂检测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强弱,从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的氨氧化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及分析.结果筛选到5株氨氧化细菌,经鉴定:3号和11号属于异氧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5号属于嗜酸菌(Acidovorax ebreus)、4号和12号属于酯香微杆菌(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出的5株氨氧化菌,既可利用有机氮又可利用无机氮,其营养来源多样,适应力极强.该结论不仅为研究南四湖内部的氮素循环起重要作用,还为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株材料.

关键词: 南四湖人工湿地;氨氧化菌;氮素循环;富集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豆在中国粮食组成、人类健康、土壤改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食用豆基因组相继被破译,推动了食用豆分子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食用豆新品种,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生产机械与技术研究初显成效,产后加工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研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随着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食用豆总产和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过去十年内蚕豆、豌豆由干籽粒生产转变为鲜食菜用生产,食用豆种植面积提高了21.1%,单产提高了3.9%,总产提高了36.8%。随着食用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食用豆种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形成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在食用豆产业的带动下,品种权保护与转让数量逐渐增多,食用豆种业开始起步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快速上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大力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给食用豆生产和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中国食用豆生产和种业也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突破性大品种、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挑战。本文在总结中国食用豆产业和种业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食用豆 产业 种业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最大限度减少茎基腐病感染造成产量损失的灌溉制度和品种的最优组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灌溉制度为主处理(不灌水对照处理-W0,1水-W1,2水-W2,3水-W3,4水-W4),以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副处理(小麦品种为衡观35,济麦22,衡9966),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和品种对茎基腐病感病率、土壤含水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茎基腐病具有显著影响,W3处理和W4处理相对其他处理患茎基腐病的概率最低,患重度茎基腐病的概率最低,衡9966的抗病性相比衡观35和济麦22要强;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土层含水率垂直分布变化较大,在成熟期,灌溉次数越多土壤中未被利用的剩余水分越多;在受茎基腐病的影响下,3个品种在不同灌水处理下的产量均为W4处理>W3处理>W1处理>W2处理>W0处理,不同品种的产量依次为衡9966>衡观35>济麦22;根据茎基腐病的感病率折算出的产量和实际产量,拟合度很高,其中济麦22的拟合效果最好;3个品种在W0处理产量损失最大,W3处理和W4处理较小,且衡9966较衡观35和济麦22产量损失较小。【结论】在茎基腐病影响下建议春灌3水,品种选用衡9966,可以在减少水消耗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茎基腐病感病率,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品种 茎基腐病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小麦减肥潜力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335.6万t,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小麦养分用量现状为N 223.9 kg·hm-2、P2O5 151.2 kg·hm-2、K2O 59.8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分析,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养分推荐用量为N 155.9 kg·hm-2、P2O5 117.2 kg·hm-2、K2O 92.5 kg·hm-2,与农户用肥现状相比可节肥12.58万t。其中可节氮14.55万t,占小麦氮投入量的28.4%;节磷4.94万t,占小麦磷投入量的28.4%;钾需增加投入6.91万t。小麦单位面积节氮、节磷潜力以石家庄市最大,邢台市最小。

关键词: 河北省 小麦 氮磷钾 节肥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品种冀红20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小豆品种冀红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引自山西的特大粒红小豆为母本,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小豆品系9901-1-1-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择培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评价,定名为冀红20号(省级登记号:20191694)。该品种为中熟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90.8d,百粒重16.9g,籽粒大,饱满整齐,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不炸荚、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在河北省春播区最适种植密度为10000~14000株/667m2;在河北省夏播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最晚播期可持续到7月5日左右,最适种植密度为12000~14000株/667m2

关键词: 小豆 新品种 冀红20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书记领学,让政治理论学习“活起来”

共产党员(河北) 2021

摘要:去年以来,省农林科学院开展"书记领学"工作法,使全院的政治理论学习"活起来",有效提高了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的党性修养。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微信群"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主体,建立了覆盖全院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领学促学制度。创建"书记领学"组织。以院属14个单位的总支书记和院机关9个部门的支部书记为主体,建立了"院属各总支(支部)书记工作微信群",群主为院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负责"书记领学"组织管理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明确苹果果实品质与海拔的相关性关系,以河北省44个果园的‘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成熟期采样、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的方式,研究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质构特性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果园平均海拔247.77 m,在果实外观品质方面,果实单果重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5),着色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r=0.43,P<0.01),裂果指数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P<0.01);在果实内在品质方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硬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均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在果实质构特性方面,果实粘附性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5),内聚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5),脆裂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胶粘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咀嚼性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弹性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海拔高度在700 m以下时,较高的海拔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海拔高度与果实质构特性显著相关。

关键词: 苹果 海拔 相关性 果实品质 质地剖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浓缩还原梨汁品质评价体系构建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NFC梨汁综合评价体系,以32个品种梨果实为材料,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对其鲜榨汁的12个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建立NFC梨汁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NFC梨汁品质指标间离散程度差异很大,变异系数在5.46%~105.73%之间,其中,类黄酮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5.73%;而亮度(L值)变异系数最小,为5.46%。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功能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7.873%)、风味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4.890%)、外观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7.364%)、甜度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4.23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362%。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酚类物质质量浓度、糖酸比、色度角(h值)、可溶性糖质量浓度、L值、类黄酮质量浓度6项指标为NFC梨汁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由此建立了NFC梨汁品质等级判别函数,建模样本判别正确率为100%,可用于NFC梨汁综合品质定性的判别。

关键词: 非浓缩还原梨汁 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