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考虑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喷雾高度影响大田对靶喷雾准确性问题,该研究设计了融合喷雾高度的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适用于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介绍了大田蔬菜对靶喷雾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根据对靶喷雾作业环节的滞后特性,建立对靶喷雾滞后模型,提出融合靶标位置、靶标大小、喷雾机作业速度和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控制方法,基于C37控制器设计了稳压喷雾系统和对靶喷雾控制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不同喷雾高度对靶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0.52 m/s的情况下,融合喷雾高度的对靶喷雾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不高于3.63和4.26 cm,比未融合喷雾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减小4.30 cm,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4.57 cm,有效喷施率不低于92.6%,验证了融合喷雾高度对靶喷雾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加,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和平均有效覆盖率下降.在作业速度不大于0.49 m/s时,对靶喷雾有效喷施率为93.5%,平均有效覆盖率为80.2%.较于连续喷雾方式,对靶喷雾节药率可达33.8%,可满足大田株间距大、冠层尺寸小的作物对靶植保作业需求.


基于专利视角的国内外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差异研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2022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受到当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影响各国制定其能源战略的重要因素。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低碳绿色理念,碳减排潜力巨大。为了剖析国内外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差异,明确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本文基于专利数据,从申请趋势、区域分布、技术分布、研发主体等方面开展国内外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差异研究,并从专利组合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地位。结果显示,国内外在技术分布、研究活跃度、技术更迭及发展方向上各具特点。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增势远超国外,但目前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储备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经过了以热解气化技术为主转向以固化成型技术和发酵制沼技术为主,热解气化技术、直燃技术和液化技术并行发展的历程,液化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在全球化保护、技术输出、技术影响力及产业化程度方面与欧美等国尚有较大差距。外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经过了以固化成型技术和直燃技术为主转向以固化成型技术和液化技术为主的发展历程,液化技术逐渐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针对当前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中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能源 专利 秸秆 能源化利用 技术发展差异


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我国当前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较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从玉米基因组学、雄性不育遗传调控、玉米株型遗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玉米抗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抗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种质资源相关基础、玉米分子遗传研究技术和平台共9个方面对近3年来我国玉米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玉米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国审玉米新品种'MC278'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针对不同生态区水热资源紧缺,风灾倒伏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京X005'为母本、'京27'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成玉米新品种'MC278'.该品种在吉林、河北等地接种表明,对小斑病、弯孢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抗性较强,易感染大斑病,中抗吉林地区玉米螟.在北京、内蒙等地不同年度的区试中,'MC278'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CK),产量最高达16166kg/hm2,平均产量增幅达8.3%;'MC278'的粗蛋白质、粗淀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郑单958'.2019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生产中,产量均高于12804kg/hm2,产量最高达14283 kg/hm2;'MC278'配套适宜播期、密度、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0030),种植区域包括安徽、山西、山东等15个省级区域.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估方法与实证
《自然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于监测各地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状况、诊断自然资源利用问题、提出高效利用对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8年全国分省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全国自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东南地区向中部、东北部、西北部递减的趋势;(2)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的限制因素不同;(3)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指标体系可以结合评价尺度和区域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自然资源利用效益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的技术手段,并为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


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大叶矮小型的矮单268(AD268)和小叶高大型的先玉335(XY335)为供试材料,设置低(3株·m?2)、中(6株·m?2)、高(9株·m?2)3个种植密度,综合利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数据、冠层三维模型与冠层光合模型,分析了对数法和回归法估算出的消光系数(klog和knls)对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差异,评估消光系数估算方法对冠层光能利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klog与knls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大叶矮小型品种AD268下表现更加明显,且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加剧,基于knls对冠层光分布的拟合效果(R2=0.86)优于klog(R2=0.77);基于klog和knls的玉米冠层光能利用特征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klog和knls模拟的AD268的日CO2同化量、地上部干物质日积累量和光能利用效率在低密度下无明显差异,但在中高密度下差异较大,二者差异开始变大的临界密度为0.7~2.5株·m?2.
关键词: 作物模型 参数估计 光能利用效率 高光效 理想株型


基于自动灌溉模式的日光温室黄瓜土壤水分参数设定
《天津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研究日光温室黄瓜土壤水分自动灌溉参数,以日光温室秋冬茬3个黄瓜品种(‘W9’,‘津优35’,‘德瑞特721’)为研究对象,在结果期共设95%FC(田间持水量)、90%FC、80%FC、70%FC及60%FC 5个土壤灌溉下限处理,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限自动灌溉处理对土壤水分、黄瓜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3个黄瓜品种表现看,‘W9’对水分处理响应不敏感,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津优35’和‘德瑞特721’黄瓜处理间的表现相对一致。当灌溉下限为95%FC和90%FC时,灌溉频次增加,高土壤含水量并不会显著提高黄瓜产量,但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都显著下降;当灌溉下限为60%FC时,灌溉频次下降,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会显著提高,但土壤相对缺水使‘津优35’和‘德瑞特721’黄瓜造成了一定减产;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70%FC及80%FC时,土壤水分基本维持在70%FC~100%FC范围内,能保证较高的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率,可作为秋冬茬黄瓜自动水肥管理的合理灌溉参数。


基于注意力机制与EfficientNet的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水稻病害图像的快速、准确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EfficientNet的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轻量级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Efficientnet-B0中的主体模块轻量翻转瓶颈卷积核(Mobile Inverted Bottleneck Convolution,MBConv),然后利用Ghost模块优化网络中的卷积层,降低网络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最后使用Adam优化算法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在由572幅水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稻胡麻斑病和健康叶片5类水稻图像构成的测试集上,本文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为95.63%,较EfficientNet-B0提高 1.75%;分别比同类经典神经网络 VGG16、Inception-V3、ResNet101 和 DenseNet201 提高 8.39%、4.72%、3.67%和1.05%.本文所提方法模型参数量为4.4 M,较EfficientNet-B0减少2.8 M;相比于对照网络,其参数量仅是这些网络模型参数量的9.05%、18.37%、9.81%和21.64%.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水稻病害图像的准确、快速识别,而且识别模型轻量,具有较少的网络参数量.
关键词: 水稻 病害识别 EfficientNet 注意力模块 Ad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