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水稻橙叶病病原(MLO)的越冬
《植物保护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水稻橙叶病病原(MLO)的传染介体和越冬介体昆虫只有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一种,但其卵不传递该病原到子代若虫,越冬寄主植物只有水稻的再生稻株和落粒自生稻株。在茂名病区的冬、春期间电光叶蝉的带菌虫和带菌再生稻及感病落粒自生稻始终存在,其带菌率分别为2.33%—35.11%、2.37%—17.78%和1.95%—16.67%。在茂名地区由于冬、春气温不甚低,电光叶蝉仍能继续繁殖越冬,并能不断获菌和传病,所以说该病原是动态越冬的。室内试验表明,带菌电光叶蝉的寿命可长达105—125天,而在茂名的秋收期至翌年春播期一般105天,据此推测有些带菌虫可从秋收后直接存活和传病原到春播稻苗。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用电光叶蝉人工接种并回接水稻成功。但在病区田间调查从未发现病株。以下植物人工接种不成功:野生稻(Oryzea rufipogon)、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英红九号加工白茶的技术指标研究
《广东茶业 》 1996
摘要:该研究是选用云南大叶群体单株选育的英红九号茶树品种,采摘其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根据白茶的加工特点,进行不同的萎凋时间和烘干温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萎凋程度和一定的干燥的温度下,红茶品种可生产出浓醇爽口,且带花香的高档白茶。春季,白茶萎凋60小时,夏、秋季萎凋36小时;萎凋叶含水量指标控制在30%左右为适宜的萎凋程度;干燥温度掌握在70—80℃加工的白茶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母猪应注意的问题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1996
摘要:饲养母猪应注意的问题徐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如果将母猪当作生产仔猪的工厂,繁殖猪群成功的饲养方案必须致力于增加每头母猪繁殖期所产的仔猪数和仔猪断奶体重。因为母猪生产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养殖户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为此,根据母猪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 》 1996
摘要: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余德谦目前,各种饲料添加剂层出不穷,在饲料中应用的添加剂越来越多,这些添加剂大多数是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对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抗生素和药物普遍存在残留毒素和病菌抗药性的问题。一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压力与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广东科技 》 1996
摘要:我所主要从事我省农业病、虫、草、鼠害的防治研究工作,是个在岗人数仅为88人的小所。由于在“七五“、“八五”期间,坚持科技体制改革,逐步走出困境,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10年前,年创收效益仅34万元,10年后,1995年创税利568万元,人均超过6万元;10年前,自己没有科技产品,效益不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丰产优质枇杷解放钟引种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解放钟枇杷在广东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并比原产地福建早熟10-15天。在栽培管理良好的条件下,解放钟定植3年后株产5kg,4年生树株产11-12.5kg,8年生树亩产高达1368.5kg,达到国内外主产区的水平;同时还发现,灰蝶、木蠹蛾是解放钟枇杷的主要害虫,对生产危害极大。
关键词: 枇杷;引种;果实品质;丰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所“八五”期间水稻育种研究概况
《广东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我所“八五”期间水稻育种研究概况李锐吴干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广州510640)“八五”期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较好成绩。共育成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组合)13个,获得国家级奖励成果1项,省级奖励成果8项,厅局级奖励成果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稻飞虱降落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根据1987—1994年我省8个主要不同类型稻区多年资料及“八五”期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省稻飞虱的降落分布与迁入虫量、气候因素(4—5月雨日及下沉气流的影响)、地理环境(高山、丘陵盆地及江河入口处的特殊地形)有密切关系。早稻期间气候比较稳定,稻飞虱发生超标频率在65%以上的有3个明显的主要降落区;晚稻稻飞虱的发生属不稳定型,主要受8—9月热带风暴及冷空气南下带来回迁虫源,高山、丘陵盆地稻区降落虫量比平原稻区大。
关键词: 稻飞虱;降落区;超标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优质黄瓜新品种夏盛的选育
《中国蔬菜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耐热、抗病的雌性系GE作母本,优质的绿宝选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夏盛,夏季栽培从播种到始收33天,一般667m2产2500kg,高产的可达3500kg,耐热性强,抗病毒病(CMV)和中抗疫病。果实圆筒形,长21.5cm,横径4.7cm,肉厚2.8cm,质脆,皮色深绿有光泽,适于华南地区夏秋露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瓜,夏盛黄瓜,耐热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型白毛茶新品系“白毛2号”选育研究初报
《广东茶业 》 1996
摘要:本文所述“白毛2号”是从我省珍贵茶树品种乐昌白毛茶(华茶15号)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无性品系,经1964年以来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品系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性好,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产量,品比四年平均每公顷年产鲜叶15982.9公斤,比对照乐昌白毛群体增产29.9%、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多种高档名优茶,花香突出,品种优异,经济价值高。制绿茶类名茶——银毫茶,外形挺直,白毫厚披,滋味浓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春茶毫香高长,夏茶兰花香突出,制红茶类名茶——金毫茶,外形秀丽,金毫厚披,花香高长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叶底红亮,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亦表现高香优质性状;制青茶类名茶——乌龙茶,表现制优率高,易做出花香,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爽滑带香,回甘方强,耐冲泡。该品系是发展“三高”茶业的理想品种,适应粤北白毛茶产区及华南名茶产区示范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