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虾青素果汁饮料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虾青素果汁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果汁(西瓜汁、菠萝汁、混合果汁)为原料,法夫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虾青素果汁饮料,研究果汁种类、菌体接种量和种龄等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果汁加入量、糖浓度、(NH4)2SO4、酵母膏稀释液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菌体最佳种龄为48 h,最佳接种量为10%,最佳发酵液为西瓜汁。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果汁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西瓜汁10%,糖浓度8%,(NH4)2SO43%,酵母膏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虾青素的产量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113.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虾青素果汁饮料的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椰子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pal marum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5~30℃该病原菌菌丝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pH值4.0~11.0都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为5.0。在Richard培养基上,病原菌以海藻糖为碳源生长最好,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生长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EST-SSRs标记分析巴西橡胶树魏克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橡胶树魏克汉(Wickham)种质是指1976年英国人魏克汉在亚马逊河下游与塔帕若斯(Tapajos)河汇合处的博因(Boim)采集并培育46株母树繁殖的后代中选出的初生代及其后杂交的次生代至多生代栽培品种。本研究利用25对EST-SSRs引物,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来自6个国家的278份魏克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种质总群体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0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4.12个,稀有等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14.56%;平均期望杂合度(He)值和Nei平均多样性指数(H)值分别为0.4108和0.4100;聚类分析得到种质个体间的遗传距离(GD)为0~1.1632。不同国家种质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值:巴西>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但经SPSS非参数检验表明6个国家群体之间的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国家种质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GI)为0.9812~0.9869,与中国种质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印度尼西亚、其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巴西;仅3%的遗传变异来源于不同国家种质群体间,不同国家种质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4.463,大而通畅的基因流是橡胶树6个国家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魏克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差,但通过EST-SSRs可检测到丰富的稀有等位基因。虽然不同国家种质交流频繁,导致种质之间和不同国家来源种质之间遗传距离非常近,但是,种质之间和不同国家来源种质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特别是巴西种质与中国种质遗传距离最远,基因流最小,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果西番莲引种栽培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对海南万宁兴隆地区引种的大果西番莲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开花和结果习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总结,发现大果西番莲在兴隆地区生长良好,能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开花量多,一般种植当年或次年就可收果,试验观测的大果西番莲需人工辅助授粉方能结实。在生产中,应探求自然授粉、高产的品种,才能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荔枝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53对本课题组自主开发设计的SSR特异引物对中筛选出22对多态性引物,对46份荔枝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54个等位基因,其中每对引物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4,共获得23个特异性标记,各标记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值、平均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0.451、0.355和0.507。其中L it6位点各数值最高,是最理想的选择标记。利用22对多态性引物对46份荔枝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大多数种质相似系数在0.63~0.95之间,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并发现淮枝(广东)与淮枝(海南)两者可能为同名异物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中蜂资源保护与利用
《中国蜂业 》 2010
摘要: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具有可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蜜期长,适应性强,抗巢虫能力强,消耗饲料少及温驯性中等优点[1,3]。它是海南独有的中华蜜蜂种质资源,是以热带雨林为主的森林群落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10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乳管细胞HbSKP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SKP1蛋白是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之一的SCFCOI1复合体的成员,在CUL1和COI1之间起连接作用。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的胶乳中克隆了HbSKP1基因。该基因全长778bp,含一个54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推导的HbSKP1氨基酸序列含有SKP1家族特征性的Skp1-POZ和Skp1结构域。HbSKP1与蓖麻、毛果杨、拟南芥、油棕、啤酒花、苜蓿的SKP1类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4%、61%、47%、47%、47%和47%。原核表达了HbSKP1-His(6)融合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乳管细胞中茉莉酸途径核心环节SCFCOI1复合体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乳管细胞 HbSKP1基因 SCFCOI1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摘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分离物的致病性采用针刺法进行确认,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2个木薯炭疽病菌菌株的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后各挑3个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比对以确认其序列,序列在http://www.ncbi.nlm.nih.gov/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个木薯炭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各影响因子包括:培养基种类(马铃薯琼脂葡萄糖、马铃薯琼脂蔗糖、玉米粉、燕麦、麦芽、胡萝卜培养基),菌落生长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40℃)、pH值(4.0、5.0、6.0、7.0、8.0、9.0、10.0、11.0、12.0)、光照(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分生孢子萌发温度(5、10、15、20、24、26、28、30、33、37和40℃)、致死温度(40、45、50、55、60和65℃)。[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琼脂蔗糖培养基,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 10 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