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橡胶树红根病患病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根病对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以患红根病和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样本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患红根病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略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出289类土壤真菌、525类土壤细菌,病原菌Ganoderma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高达31.32%,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碱解氮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noderma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为揭示红根病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研发红根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红根病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Alpha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野生近缘种与不同栽培蕉的杂交亲和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雌、雄性高度不育等因素导致现有栽培蕉遗传基础狭窄、抗逆力衰退,杂交育种是拓展其遗传多样性并改良关键农艺性状的重要途径,但国内外鲜见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可杂交利用的父、母本材料,本研究对3份野生父本材料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和Musa cheesmani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然后以5类栽培蕉,即香芽蕉(AAA)、粉蕉(AAB)、大蕉(AAB)、龙牙蕉(ABB)和皇帝蕉(AA)的多份代表性品种为母本,两两组合进行杂交,检测不同组合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率、正常苗率。结果表明:母本基因组型为ABB的品种均可结籽;与另外2份野生蕉相比,M.balbisiana作为父本时结籽率、种子萌发率和正常苗率3项指标总体上最为理想;近缘野生种M.cheesmani与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后代。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香蕉杂交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可为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正在兴起的香蕉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杂交育种 野生种 亲缘关系 杂交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心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呈色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是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热带水果之一,其果实富含花青素和甜菜红素。在果实成熟后期甜菜红素的大量积累引起红心火龙果果实转色的现象。果肉色泽是评价火龙果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其果实转色背后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并不清晰。深入研究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颜色调控的分子机理有助于丰富火龙果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美红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采集果实发育过程中9个不同时期的样品,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共识别了96种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后分析发现15个与色素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显著差异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转运活性和结构分子活性相关的功能分类上,且与色素代谢都有重要联系;KEGG代谢途径富集结果显示,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氨基酸和核酸代谢途径、酪氨酸代谢途径富集基因较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5个与色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生理分析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红皮红肉火龙果发育过程中伴随大量甜菜色素的合成,且甜菜色素合成途径中DODA基因逐渐上调,在果实转色其中在P4时期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它关键基因表达逐渐下调。本研究发掘火龙果中与果实转色相关的相关基因,为后续火龙果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基因和遗传基础。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转色 转录组测序 基因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莓籽油的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工艺优化和理化性质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树莓籽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树莓果渣的再生品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研究选择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树莓籽油,经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基于响应面优化结果,以1 g∶30 mL料液比、30 min超声时间、45℃超声温度、180 W超声功率提取树莓籽油,得率为12.01%.经此法制得的树莓籽油在10项油脂理化检测中除酸价为4.5 mg/g略高于国标(≤4 mg/g)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GB 2716—2018),并且比超声乙醇法提取的树莓籽油透明度更高,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等指标更优.因此,超声正己烷法兼顾得率和油品质量适合提取树莓籽油,所得籽油可作潜在的膳食补充用油.

关键词: 红树莓籽油 超声提取 正己烷 酸价 得油率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奇楠沉香为极具收藏及药用价值的上品沉香,其鉴定目前以化学方法为主,但其种苗从苗期至采香之间则难以用传统分类和化学方法进行鉴定,DNA条形码的发展为这一产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在明确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可产奇楠沉香的基础上,采用11对植物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两个沉香品种进行分子鉴定探索,发现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白木香叶片样本的DNA提取,继而发现ITS、ITS2和源自叶绿体的8个DNA条形码在两个品种均无变异,而ITS1序列的第159个碱基在‘热科2号’中为T,在普通白木香中为A,多样本实验证明该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种苗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及其幼苗的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支持,也为白木香良种的溯源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良种 DNA条形码 鉴定 ITS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F1群体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群体是进行作物遗传图谱构建、性状遗传研究、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崖城94-46’和‘新台糖22号’杂交获得了209个杂交单株,通过SSR标记鉴定真假杂种和剔除病死单株,获得了1个包含145个杂交后代的F1群体。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表明,8个性状都存在双向超亲现象,变异系数范围为9.23%~56.78%,8个性状的频数分布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均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甘蔗丛重与株高、茎径和丛有效茎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丛糖含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和丛有效茎4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4。研究结果为利用甘蔗F1群体开展遗传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甘蔗育种中重点选择性状确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栽培种 F1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广西植物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促进植物细胞壁延展以及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荔枝XTH家族基因在不同花穗处理方式下的表达情况,该文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对‘妃子笑’花穗进行疏花和喷施烯效唑处理;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29个LcXTH家族成员,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LcXTH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处理后花穗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XTH家族基因对不同花穗处理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LcXTH家族基因成员表达在对照、疏花处理和烯效唑处理后花穗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不同,且不同基因存在表达量的差异。其中LcXTH亚家族Ⅲ、LcXTH亚家族Ⅳ(LcXTH2、LcXTH3、LcXTH4、LcXTH5、LcXTH6、LcXTH7、LcXTH9、LcXTH10、LcXTH11、LcXTH12、LcXTH13、LcXTH22和LcXTH23)成员及LcXTH20表达量较高,推测在花穗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妃子笑’花穗疏花处理14 d后LcXTH家族大部分成员表达上调,推测疏花对LcXTH的表达起到正调控作用;‘妃子笑’花穗喷施烯效唑后LcX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下调,推测烯效唑处理对LcXTH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荔枝 不同处理 XTH基因家族 RT-qPCR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赤霉素调控胡椒花穗形成及增产机理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穗数目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喷施赤霉素可以增加胡椒花穗数目,但是增穗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赤霉素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机理,选用幼龄胡椒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赤霉素(20、40、60、100 mg/L)和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1500 mg/L),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喷施试验。研究测定胡椒的产量、花量,叶片的形态、光合生理、糖类物质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浓度为60mg/L时,胡椒产量相对于对照显著提高了1.46倍,花穗数目增加了1.26倍。分析花穗数目增加的原因,发现喷施60 mg/L赤霉素提高了胡椒叶面积、促进了胡椒叶片光合作用,这有利于源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该处理还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源叶中的淀粉分配,降低叶片蔗糖淀粉比。海藻糖代谢的反馈调控可能是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淀粉分配的原因之一,淀粉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能是促使淀粉累积的又一原因,所以,喷施赤霉素可以适度降低胡椒叶片海藻糖含量,提升淀粉合成酶活性,使淀粉累积实现促花。研究结果为生产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促进成穗,获取高产胡椒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花穗数目 光合作用 淀粉 蔗糖 海藻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西部植胶区水质状况及其评价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胶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是开展热带地区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基础。作者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对海南岛西部植胶区无遮挡雨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河水、池塘水、湖水和井水等样品进行采集与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水体的化学特征,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物,并初步探讨了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和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体pH的季节特征整体表现为雨旱交替期<雨季<旱季,电导率和TDS为雨季<旱季<雨旱交替期。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对水质的影响明显:穿透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a2+、HCO3--K+和HCO3--Ca2+-K+,河水以HCO3--Ca2+为主,池塘水和湖水分别为HCO3--Ca2+-Na+和HCO3--Ca2+,4处井水分别为HCO3--NO3--Ca2+、HCO3--Ca2+-Na+、HCO3--Cl--NO3--Ca2+-Na+和HCO3--Cl--SO42--Ca2+-Na+。目前,雨水及全部地表水为Ⅰ~Ⅱ级水质,水体清洁;井水为Ⅲ级或Ⅴ级水质,pH、Mn、F-、NO3-和NO2-是主要污染物。究其原因,酸性岩石和土壤是造成研究区地下水酸化以及Mn和F-等超标的直接原因,而施用化肥和农药等人类活动会使NO3-和NO2-等浓度累积进而加剧地下水酸化。因此,必须控制植胶区农业面源污染、完善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做好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 水化学类型 污染物 内梅罗污染指数 橡胶林 海南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