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特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咸水资源运用于农业灌溉为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关键途径,适宜矿化度水质灌溉棉田可有效增加作物产量且在短期内不会加重土壤盐渍化.为探明不同矿化度水质膜下滴灌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生长的影响,于2018—2020年开展测坑试验,设置1、2、3、4、5、6 g·L-1等6个不同矿化度灌溉水源情景,分析土壤水盐、八大离子、水化学类型变化及棉花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下土壤含水率在花铃期达到峰值,矿化度5、6 g·L-1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窄行处灌后12 h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在60 cm土层处达到峰值,各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峰值为20.61%;土壤盐分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及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并逐年增加.(2)离子含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加;(微)咸水灌溉下各处理盐分被滴灌水淋洗至60~100 cm土层,土壤溶液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型.(3)灌溉水矿化度>4 g·L-1时,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4 g·L-1处理下产量高出淡水处理0.02%,矿化度≤4 g·L-1的水源灌溉下土壤积盐较少,是适宜的灌溉水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两个主栽核桃品种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比较
《经济林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现有优良早实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在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方面的差异情况,为新疆地区早实核桃品种的丰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的‘温185’和‘新新2号’实生核桃大树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测新梢叶片的组织结构,使用Li-6800光合仪测定环境因子(温度、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及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并对所测数据分别进行单因素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的叶面积和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的厚度及叶片组织的紧密度,‘温185’均大于‘新新2号’;‘温185’和‘新新2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类型均为单峰型;‘温185’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新新2号’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核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温185’和‘新新2号’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正相关;‘温185’和‘新新2号’的净光合速率与CO2浓度、叶片厚度均呈负相关;‘新新2号’的净光合速率与其胞间CO2浓度、叶片组织紧密度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而‘温185’的净光合速率与其胞间CO2浓度、叶片组织紧密度均无相关性;‘温185’的净光合速率与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疏松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新新2号’的净光合速率与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疏松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核桃叶片的栅栏组织、叶片厚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的水分利用率都能影响其光合速率;‘温185’比‘新新2号’更能适应南疆地区的气候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玉米品质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农业科技与装备 》 2022
摘要:以饲料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利用全波段光谱数据建立玉米粗蛋白预测的简单快速精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去趋势算法预处理后,Rank-KS算法选择校正集和预测集,使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方法进行建模,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5和0.9813,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34和0.1138.预测集的相对分析误差RPD为5.02,大于评估阈值3.0.所建模型精度和稳定性较为理想,可满足在线生成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饲料玉米 近红外光谱 Rank-KS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蚜虫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异瓢虫是新疆地区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可取食蚜虫、粉蚧、木虱等多种害虫。开展多异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对于推进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食物,是保证其人工扩繁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比较饲喂6种蚜虫(麦长管蚜、棉黑蚜、棉蚜、玉米蚜、豌豆蚜、桃蚜)后多异瓢虫的生命参数,筛选适合用于其人工扩繁的活体饲料。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取食6种蚜虫显著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世代历期。其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7.70 d)和玉米蚜(7.67 d)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4种蚜虫的;取食麦长管蚜发育成的雌、雄成虫均较重(雌11.02 mg、雄8.54 mg);取食棉黑蚜时蛹期(3.80 d)和卵期(2.52 d)均较短;多异瓢虫取食麦长管蚜(20.02 d)、棉黑蚜(21.14 d)、棉蚜(20.07 d)和玉米蚜(20.37 d)的世代历期均较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96.33%)、棉黑蚜(96.50%)和棉蚜(90.67%)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蚜虫的。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分别在取食棉黑蚜(44.67 d)和麦长管蚜(59.13 d)时寿命最长。在繁殖力方面,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麦长管蚜(3.53 d)和棉蚜(3.68 d)时产卵前期均较短;取食棉黑蚜(1044.02粒)和棉蚜(1084.45粒)时单雌产卵量较高。综合来看,在6种蚜虫中,麦长管蚜、棉黑蚜和棉蚜均相对适合多异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饲养与人工扩繁多异瓢虫较为理想的活体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无乳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无乳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牛源无乳链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并且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菌株的8种毒力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无乳链球菌对11种药物的敏感性达到了65%以上,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氟苯尼考(92.4.%)和头孢噻呋(88.4%),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了50%以上,对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也达到了45%以上.(2)无乳链球菌耐药基因gyrA、sul1、ermB、ermC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6.67%、93.3%、33.3%,而ermA、sul2、sul3及parC 4种耐药基因未检出.(3)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pavA、cfb、fbsA、bibA、cspA、sip、iagA、hylB的检出率为100%,rib检出率为13.3%,bca的检出率为53.3%,cyl E检出率为73.3%;未检测到bac、lmb、scp B这三种毒力基因.(4)不同菌株之间毒力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是宿主感染疾病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大数据 《农村科技》影响力量化评价
《科技传播 》 2022
摘要:以农业科技期刊《农村科技》为例,采用检索式(JN=农村科技),对该期刊2003—2022年在中国知网上刊载的12270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期刊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基金论文被引频次、被引文献比及被引文献频次等指标.总体上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2019年期刊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在载文量及被引频次方面有所回落,说明期刊总体发展稳定,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对该期刊的关注度较高,说明期刊对基层农业指导意义比较大,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从基金论文被引频次来看,期刊在文章质量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期刊量化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期刊影响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播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春麦冬播高产、高效水氮运筹模式,2019-2021年在田间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灌水量设 3 150(W1)、3 600(W2)和 4 200 m3·hm-2(W3)三个水平;施氮量设 0(N0)、135(N1)和 210 kg·hm-2(N2)三个水平,研究了 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小麦品种新春48号0~100 cm 土层耗水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提高了 0~40 cm 土层含水量,减少了 40~100 cm 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了总耗水量;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施氮量对总耗水量影响不显著;水、氮协同增产效应大于其单因素效应,增加滴水量或氮肥量均增加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1.12~1.23 kg·m-3)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7.58~11.17 kg·kg-1)呈先增后降趋势.水、氮协同增产是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的结果.北疆春麦冬播适宜的水、氮运筹模式为总灌水量3 600~4 200 m3·hm-2、总施氮量135~210 kg·hm-2.
关键词: 春麦冬播 土壤含水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熏蒸工艺对鲜杏制干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硫化方法易导致杏干果实发生漂白、异味及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残留量高等问题,本研究以新疆吊干杏为材料,利用NO对杏果实进行制干前、后熏蒸工艺处理;研究在常温((25±1)℃)贮藏条件下,杏干生理指标、NO残留情况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NO熏蒸能较好维持杏干的水分质量分数和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抑制杏干贮藏期褐变度和总色差的升高,减缓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抗坏血酸(vitamin C,VC)和还原糖(reducing sugars,Rs)水平的下降,显著抑制杏干表面微生物的生长,较好地维持杏干的色泽和营养品质,其中NO-NO处理能更好地保持杏干的贮藏品质.杏干中NO3-和NO2-残留量均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本研究可为NO气体熏蒸技术在杏干贮藏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一氧化氮;熏蒸;鲜杏制干;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丽轮枝菌外切葡聚糖酶VdCBH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酶活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大丽轮枝菌外切葡聚糖酶VdCBH1(exoglucanase)的酶活与催化机理,本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大丽轮枝菌V991菌株为材料克隆了 VdCBH1基因,进一步构建了 pPIC9-VdCBH1重组质粒并转入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测定了重组VdCBH1蛋白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将预测的VdCBH1催化残基位点进行突变,随后通过SDS-PAGE分析了重组VdCBH1蛋白及其催化残基位点突变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了 VdCBH1催化残基位点突变前后的酶活变化.结果表明,VdCBH1基因编码区全长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大小为48.574 kDa,理论等电点为4.29,N端前17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表明,VdCBH1蛋白含有GH7_CBH_EG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域是糖基水解酶7家族(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7,GH7)所特有的,与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的外切葡聚糖酶蛋白亲缘关系最近.重组VdCBH1蛋白具有典型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而G1u233催化残基单突变与Glu228、Asp230和G1u233催化残基三突变蛋白的酶活明显下降.这表明催化残基Glu233在外切葡聚糖酶活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Glu228、Asp230则可能在其中起协同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VdCBH1蛋白的催化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外切葡聚糖酶 基因克隆 毕赤酵母 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