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水层 水质变化 氨氮 溶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化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展望 2012

摘要: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负面问题,并受土地、水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分析认为,传统养殖方式是造成现存问题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工业化的新型水产养殖方式,根据其标准化、高度集约和控制排放的特征,论证推行工业化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传统方式向工业化方式发展所需的转变。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工业化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某水产科研院所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渔业科技与渔业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科技兴渔"的重要过程,新的形势下加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某水产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类成果转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综合效益是评价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学术水平是评价基础研究类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综合影响是评价软科学类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为进一步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方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渔业 科技成果转化 综合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匙吻鲟 池塘 混养 浮游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鲕鱼卡氏菌感染卵形鲳鲶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阳江闸坡海水网箱养殖的患病卵形鲳够(Trachinotusovatus)病灶中分离出病原鲕鱼诺卡氏菌(Nocardiaseriolae),并人工回接感染卵形鲳碜,病鱼的脾脏、肾脏、肝脏、鳃、心脏等器官出现直径为0.1-0.3cm的白色结节,对患病卯形鲳骖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脾脏出血,淋巴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增生;肝脂肪变性;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相互融合在一起棒状化;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

关键词: 卵形鲳鳄 鲕鱼诺卡氏菌 组织病理学 Trachinotus Nocardia seriolae histopatholog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不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山东蓬莱(SP)、山东黄岛(SH)、江苏前三岛(JQ)、韩国统营(Korea)等魁蚶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4个魁蚶群体在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1.3333—14.33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6.2977—9.5873;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为0.4083—0.5641,平均杂合度期望值(He)0.7849—0.8753,各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7703—0.9102,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聚在一起,蓬莱群体与统营群体聚在一起最后聚类。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魁蚶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学资料。

关键词: 魁蚶 遗传结构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镜鲤骨骼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镜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骨骼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检测表明,构建的初级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8×106CFU;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6.64×106CFU,插入片段集中在1-2 kb之间,具有较好的多态性。随机挑取的24个克隆没有空载体,全部发生了重组。较高的库容量、较长的插入片段以及较高的重组率保证了文库的完整性和覆盖度。镜鲤骨骼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为克隆全长目的基因及研究影响骨骼肌发育的信号传导通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镜鲤 酵母双杂交 Gateway技术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湖水系鳜遗传结构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77±0.033和0.019 70±0.000 74。洞庭湖的万子湖和南岳坡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湘江常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98 03(P>0.05),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1.2%的变异来自群体内。除常宁群体分化显著外,其它群体没有出现明显遗传分化(两两之间FST在-0.065~0.024之间)。

关键词: 鳜(Siniperca chuatsi) 遗传结构 保留Cytb基因 洞庭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对似刺鳊绚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10℃、15℃、20℃、24℃、27℃、30℃6个温度组和0%0、2.5%0、5%0、10%o、15%o、太湖湖水组6个盐度组,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对似刺鳊鲍(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似刺鳊绚胚胎发育的起始温度(生物学零度)为9.5℃,适宜的发育水温为20-24℃.水温10℃时胚胎卵裂异常,未能进人原肠期;水温升至30℃时胚胎在发育至原肠期前后死亡.水温度为24℃时孵化时间仅为73.5h,孵化率高达80%,畸形率为0,为最适孵化水温;水温对胚胎发育速率的影响后期较前期大.盐度实验表明:似刺鳊鲍胚胎对盐度有一定的耐受力,各盐度梯度下的胚胎发育速率差异不大,但孵化率的差异极显著.在水温18℃、盐度为2.5%.的水体中胚胎的孵化率为81.67%,高于太湖湖水组的孵化率,此盐度应为似刺鳊鲍胚胎发育较适盐度.

关键词: 似刺鳊绚(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温度 盐度 胚胎发育 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temperature salinity embryonic developmen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大叶藻与幼参混养效果的模拟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冬季大叶藻Zostera marina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当年生幼苗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叶藻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的控制作用以及大叶藻对幼参生长的集聚效果。试验设置大叶藻与幼参混养组、幼参单养组和大叶藻单养空白组,每组设5个重复。试验幼参为2010年培育的秋苗(体长2.90 cm±0.04 cm,体质量0.69 g±0.02 g),试验总水体75 L,幼参放养密度为1个/L,水温为(15±1)℃,盐度为31~32,光照强度为(271±14)lx,试验共进行30 d。结果表明:大叶藻单养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含量最高;幼参摄食大叶藻碎屑,对水体营养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混养组各种营养盐含量居中;幼参单养组各种营养盐含量最低。试验期间,底质情况良好,水质对幼参的生长无影响;大叶藻可为幼参提供附着基,对幼参的集聚效果良好,超过80%的幼参栖息在大叶藻叶片上。

关键词: 大叶藻 刺参 混养 营养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