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官1号海带的遗传学分析与评价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摘要: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带新品种黄官1号与当前广泛栽培的6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官1号海带与其它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尤其是与黄官2号海带、奔牛海带和901海带等3个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与长海带和山东早厚成海带遗传距离较远;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32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3554,说明黄官1号海带与当前主要栽培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呈中低水平,揭示了我国海带栽培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现状,为将来海带品种种质改良提供参考。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鱼类对潮间带水域的利用,2010年5月、8月、11月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水域进行了插网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出现28种鱼类,隶属于10目16科,鲤形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鲈形目;群落优势种为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可以分为河口定居鱼类、海洋偶见鱼类、降海洄游鱼类、溯河洄游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淡水鱼类6种生态类群,其中河口定居鱼类和海洋洄游鱼类占据明显优势。对调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夏季差异显著,鮻、中国花鲈、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是对季节差异贡献最大的3种鱼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鱼类群落主要受到海洋洄游鱼类的影响,而秋季主要受到河口定居鱼类的影响,这2种鱼类的幼鱼在不同季节利用潮间带水域索饵肥育可能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黄官1号海带在不同海域的营养成分分新与评价
《食品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黄官1号海带在大连和福建海域的一般营养成分、16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并与大连北方早熟海带进行营养学对照评价.结果表明,地域的差异性对黄官1号海带营养成分的含量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成分差异:福建黄官1号海带中粗蛋白、褐藻胶、总氨基酸、Fe、P、K、Na等的含量高于大连黄官1号海带,而甘露醇的含量则低于大连黄官1号.在氨基酸的组成分析中:福建黄官1号海带的氨基酸组成均衡,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9.7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6,均高于大连黄官l号海带的EAA/TAA比值与EAA/NEAA比值;但是在氨基酸的评分中,两者分数相差不大,均低于60分,受限氨基酸都为赖氨酸和蛋氨酸,因此黄官1号海带需要搭配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
关键词: 黄官1号海带 成分分析 氨基酸 营养学评价 Saccharina japonica Huangguan No.l composition analysis amino acid nutrition assessment


建鲤IGFBP1基因的克隆及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为查找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 1,IGFBP1)基因上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利用基因克隆,Clustal W比较8个个体的DNA序列,筛选SNP位点。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其中2个位点(1b-E1-A210G,1b-E3-C108T)在913尾建鲤(♂469,♀444)中的基因型分布。成功分离得到了建鲤IGFBP1的2条DNA序列,并在1a、1b上分别找到7个和24个SNPs位点,其中,1a外显子上有2个,1b外显子上有4个。检测的2个位点与增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2位点均与雄鱼增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增重快的基因型在鱼种阶段分别为GG型和CC型,在成鱼阶段分别为AG型和CC型。与雌鱼鱼种阶段增重相关的位点为A210G,其AG型增重极显著快于AA型(P<0.01),与雌鱼成鱼阶段增重相关的位点为C108T,其CC型、CT型增重极显著快于TT型(P<0.01)。对组合成的9种双倍型与增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雌雄鱼中双倍型D4、D5、D7个体生长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快于双倍型D6、D9个体,D4、D5、D7双倍型个体在整个样品中占60%,还存在改良空间。试验检测的2个位点A210G、C108T可作为建鲤增重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实践。


大鹏澳海湾养殖生态环境的化学计量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8 2009年在深圳大鹏澳养殖海域周年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分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大鹏澳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以海水温度、盐度、海水营养盐中的无机三氮、硫化物、叶绿素a(Chla)和颗粒有机物(POM)等为特征,表征了大鹏澳海洋生态环境主要受气候和水文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以海水磷酸盐(PO4-P)和沉积物硫化物为特征,与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效应有关;第三主成分以海水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为特征,与养殖生物耗氧代谢活动有关;第四主成分以沉积物有机质为特征,与养殖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有关。该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养殖活动的空间布局及其季节周期性养殖生产的共同影响。


鲟病毒性疾病诊断及防治的一般方法
《科学养鱼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鲟养殖业自从1992年成立首家鲟养殖场以来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由于鲟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收益高,导致鲟养殖户数量急剧增加,养殖量几呈直线上升,养殖品种由最初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等扩展到杂交鲟、俄罗斯鲟等。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随着养殖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导致鲟价格下滑,养殖效益不断下降;由于养殖规模扩大,导致鲟养殖水域环


个性化服务在渔业科学数据平台中的应用探索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个性化服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介绍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外内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应用现状,讨论了个性化服务在渔业科学数据平台上的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河北渔业 》 2012
摘要:针对近年来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结合养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养殖品种质量安全控制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 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于Object Pascal语言的Delphi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企业基本信息管理、苗种信息管理、投入品信息管理、生产记录信息管理、销售信息管理、质量检测管理等。有效保障了水产品出池安全,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