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雌、雄团头鲂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饲料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对雌(♀)、雄(♂)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选用于桥水库同一水域雌、雄团头鲂各6尾,利用常规肌肉生化成分测试方法测定了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雌、雄团头鲂皮肤的粗蛋白含量(26.85%、26.15%)均显著高于团头鲂肌肉(19.37%、19.98%;P<0.05),且雄团头鲂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雄团头鲂皮肤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雌性(P<0.05);团头鲂肌肉的水分含量(78.45%、78.64%)均显著高于皮肤(60.76%、59.87%%;P<0.05),但雌、雄团头鲂肌肉之间和皮肤之间的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团头鲂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雄团头鲂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15.16%、6.27%、4.99%)显著高于雌团头鲂肌肉中的含量(14.33%、6.03%、4.70%;P<0.05),雌团头鲂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26.36%、4.99%、12.92%)显著高于雄团头鲂皮肤中的含量(23.06%、4.65%、11.14%;P<0.05)。研究表明,雄团头鲂肌肉较雌团头鲂营养丰富,雌团头鲂皮肤较雄团头鲂的营养价值丰富。

关键词: 团头鲂 肌肉 皮肤 雌雄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凝砂砾石坝体的受力特性及超载能力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

摘要:为了研究胶凝砂砾石坝体的受力特性,运用线弹性有限元方法,计算坝体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性态.为了研究坝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情况,采用D-P弹塑性模型来模拟胶凝砂砾石本构关系,同时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胶凝砂砾石坝体进行了容重超载法、水头超载法和降强安全储备的研究.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坝 受力特性 极限承载能力 安全储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概况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水产养殖品种、饲料、加工、消费和贸易、渔业管理机构、法律法规、科研、技术推广与教育等方面对菲律宾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和中菲水产品贸易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菲律宾 水产养殖产业 发展概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二五”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对策措施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

摘要:对"十五"以来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并对"十二五"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重点及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质量安全 水产品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业科技需求及科技布局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我国现代渔业发展实际出发,按照产业六大领域方向,系统概括分析其科技需求。根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渔业主要领域科研重点内容的总体部署,对水产领域科技布局和推动产业发展的效果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十二五"末我国渔业科技竞争力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 渔业科技创新 科技需求 科技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碱鱼类大鳞鲃的研究现状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2

摘要:我国内陆有大量的低洼盐碱水资源,但由于盐碱度高、缓冲能力差、某些离子严重缺乏,这些地区的渔业生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改善这些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拓宽宜渔水域是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盐碱水域渔业的开发利用意义、国外引进耐盐碱鱼类品种大鳞鲃的研究现状、大鳞鲃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以期推动我国盐碱水域渔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 大鳞鲃 养殖 盐碱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鱼类时空分布变化,2009—2010年的秋季、冬季和春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澎溪河的鱼类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季节鱼类水平分布不均匀,鱼类最大密度分别为67.07尾/1000 m3,19.66尾/1000m3,17.25尾/1000m3且不同季节上层、中层鱼类密度水平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3);各季节鱼类密度垂直分布也有一定差异,冬季上层鱼类密度和下层鱼类密度差异较为显著(P=0.05);另外鱼类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类的昼夜垂直节律(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引起;3个季节的鱼类目标强度(TS值)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其中秋季鱼类TS最高((-57.0±5.6)dB),春季TS值最低((-58.6±4.9)dB),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是4—6月是长江上游鱼类繁殖季节,仔稚鱼居多。鱼类空间分布及其位点的水深关系分析显示,鱼类密度水平分布秋季、冬季与水深不相关(︱r︱<0.2),春季与水深中度负相关(r=-0.5,P≤0.05)。

关键词: 澎溪河 三峡水库 时空分布 水声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仔稚鱼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9.05±0.14)mm,出膜后7日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仔鱼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视觉是主要的感觉功能;8日龄至22日龄为晚期仔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卵黄囊已消失,仔鱼转为底栖生活,开始主动摄食,各鳍条及其支鳍软骨逐渐发育完善,视网膜、味蕾、嗅囊和壶腹等器官的分化基本完成;23日龄至57日龄为稚鱼期,主要从骨板开始生长到骨板形成,各器官发育完善,身体各部分比例、体形及体色基本上与成鱼一致为止。西伯利亚鲟主要感觉器官的发育特征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充分体现了西伯利亚鲟物种的古老性,在生物进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稚鱼 胚后发育 感觉器官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对鱼类毒性效应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研究综述了MC对鱼类的毒性效应、MC构象和毒性的关系、进入鱼体的途径以及可能存在的2种毒性机制等,并对MC毒性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展望。对国内外大量的MC毒理研究的比较发现:MC进入鱼体的途径可能有多条,但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的吸收。MC可能通过2条通路来表现其毒性影响,即通过氧化胁迫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OS)对蛋白磷酸酶起到第二信使作用,或者与其产生的ROS共同对蛋白磷酸酶起到抑制作用。MC对鱼类的氧化胁迫机制涉及到特异性抗氧化和内源性抗氧化两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疗MC的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毒理学 机理 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业化、信息化与新时期渔业现代化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摘要:本文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为视角,综合了世界上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要求,提出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关键问题。分析了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渔业现化化的关系,科技进步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工业化与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渔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升华,是渔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

关键词: 渔业 现代化 信息化 工业化 智能化 科技进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