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雌雄乌鳢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凯里学院学报 》 2012
摘要:对雌雄乌鳢可食部分进行了基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雌性乌鳢肌肉、性腺、鳔鲜样中粗蛋白(18.89%,27.54%,19.43%)显著高于于雄性(17.63%,23.30%,17.97%;P<0.05),皮肤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雄性(P<0.05),而各可食部分的水分含量雌雄显著不差异(P>0.05);乌鳢各样品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雌性乌鳢性腺和鳔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乌鳢肌肉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乌鳢皮肤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雌乌鳢皮肤必需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低于雄性(P<0.01),风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乌鳢肌肉、性腺均符合FAO/WHO营养评价理想模式,但皮肤、鳔不符合FAO/WHO对于膳食蛋白质营养评价理想模式.研究表明,乌鳢肌肉和性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皮肤和鳔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


AODV路由协议的安全性改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AdHoc网络易遭受黑洞攻击而造成大量丢包现象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安全路由方法。以AdHoc网络节点和恶意节点为对象建立双人博弈模型,理论分析证明该模型存在纳什均衡点,即对博弈的双方均存在优势策略。AdHoc网络根据自己的优势策略选择路由进行防御和网络传输,恶意节点根据自己的优势策略采取网络攻击行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能有效地选择比较安全的路由,从而减少了恶意节点对AdHoc网络进行黑洞攻击造成的影响,降低了路由开销和网络丢包率。
关键词: 黑洞攻击 无线自组网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博弈 纳什均衡


唇鱼骨养殖池塘水环境因子的跟踪分析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12
摘要:唇鱼骨是首次引进天津市的鱼类新品种。为探索唇鱼骨池塘养殖的技术和经验,于2009-2010年生产季节对试验区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水体的盐度变化范围为2.98~4.87,pH值变化范围为8.3~8.6,硬度、碱度、营养盐含量较高,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较大,且变化趋势一致,即2010年各项指标均低于2009年。试验区为封闭循环水养殖体系,能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表明生物净化作用对水质改善有一定效果。养殖的3龄唇鱼骨平均体长为24.9 cm,平均体质量为250.8g,产量为7 605 kg/hm2。


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对水产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水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和产业发展趋势,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快水产种业发展的建议。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通过降解Miro影响线粒体运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和肌肉僵直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1].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可能原因之一,证据包括线粒体复合物Ⅰ特异性抑制剂能诱导PD发生[2],此外,部分家族性PD连锁基因也被证明参与调节线粒体功能,其中PINK1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Parkin编码的E3泛素连接酶已被证明


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学水平上出现光滑型(精巢)和褶皱型(卵巢)2种性腺组织结构,标志施氏鲟幼鱼性腺在解剖学水平上已经分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31~180 d为其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将孵化后56 d的仔鱼分别在不同的水温(27℃±0.5℃、24℃±0.5℃、21℃±0.5℃、18℃±0.5℃和15℃±0.5℃)中培育至210 d,组织学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结果发现,温度可影响施氏鲟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但不影响其性腺分化的方向。高温(24℃和27℃)可使施氏鲟幼鱼提前性腺分化,其中27℃组较对照组(21℃)提前50 d,24℃组提前30 d;低温(15℃组)则延长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施氏鲟幼鱼的性别分化不属于温度依赖型。


司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体中的孔雀石绿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立环境水体中痕量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水样中的孔雀石绿用硼氢化钾还原为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通过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0.25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洗脱,以AgilentC1s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0.05mol/L的乙酸铵(pH4.5).乙腈(20:80,V/V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0.0054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ug/L。以池塘水、江水和海水作为基底,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1.00、5.00μg/L时,孔雀石绿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92.6%、87.4%~94.6%和84.1%-92.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9%、2.8%~4.1%和5.4%~6.5%。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小,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水体 malachite gree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ter


丹江口水库鲤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与季节动态
《水生生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库区206尾鲤(Cyprinus carpio)肠道中检获蠕虫11种,其中复殖吸虫3种,线虫5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总体感染率为45.63%,平均感染丰度为4.23±12.65,平均感染强度为9.29±17.48,其中饭岛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的总感染率(25.24%)和平均感染丰度(1.76±6.46)最大,瓣睾鲫吸虫(Carassatrema lamellorchis)的感染强度(25.00±46.68)最大。除部分平均感染丰度较低的线虫如鲤带巾线虫(Cucullanus cyprini)外,其他蠕虫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蠕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4.63,均匀度指数为0.60,对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各季节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变化规律。每尾鲤感染蠕虫种数多在1—4种之间,所有感染的11种蠕虫中优势种为饭岛盾腹吸虫;次优势种为日本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japonica)、中华许氏绦虫(Khawia sinensis)、瓣睾棘吸虫和鲤长棘吻虫(Rhadinarhynchus cyprini);非优势种为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鲤带巾线虫、鲤杆咽吸虫(Rhabdochona cyprini)、黄颡刺盖线虫(Spinitectus gigi)、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在种间协调关系方面,鲤杆咽线虫和瓣睾鲫吸虫、鲤长棘吻虫和饭岛盾腹吸虫、对盲囊线虫和木村小棘吻虫、鲤长棘吻虫和木村小棘吻虫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关联。对优势种和次优势种蠕虫中种群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鲤寄生蠕虫各组分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秋、冬季节的感染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到春夏则急剧下降,但中华许氏绦虫无显著季节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