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草莓新品种“硕香”的选育

中国果树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硕香为早熟草莓优良新品种。1987年以硕丰为母本,春香为父本杂交而成。植株长势强,丰产性好,果实大,色泽鲜艳,果实硬度大,风味甜,耐贮性好,综合性状优于宝交早生及硕露。该品种于199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关键词: 草莓,品种,硕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草莓低糖果脯加工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桃、草莓低糖果脯加工技术颜志梅陆秀华宋宏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传统的果脯均属于高糖、高热值产品。当前消费者日益注意营养和保健,消费热点逐步向低糖、低热值、重视原果风味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从1992年开始,开展了桃、草莓低糖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泗优422制种特性探讨

杂交水稻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观察了731A、六千辛A、轮回422、77302的开花习性,并对其相互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调查。与六千辛A相比,731A开花持续天数较短,开颖角度较小,柱头外露率低,开闭时间略长。在相同授粉条件下,731A与轮回422的结实率低于六千辛A与77302。

关键词: 杂交晚粳,制种特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方稻区玉米-稻种植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江苏农业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亚热带北缘(32°N)的江苏沿江苏南地区作为建模研究区。1979年以来,研究了玉米-稻种植模式的温度和土壤适应性、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农牧结合效率和轮作效应等生态特性;形成玉米-稻种植模式的省工高产配套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显示,该种植模式在南方稻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稻;种植模式;中国南方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内碳酸酐酶的适应调节及其生理作用(英文)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光氧化品种粳稻02428和对光氧化敏感品种籼稻3037为材料,在不同的光子通量密度(PFD)、O2浓度和CO2浓度的条件下,测定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活性、光合系统(Photosvs-temⅡ,PSⅡ)活性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粳稻02428和籼稻3037叶片在光抑制条件下,CA活性都有明显增加;光合CO_2固定的动力学分析显示Km值随着PFD的增加及CO_2和O_2浓度的减少而减小,说明CA活性的增加减小了Km值,增加了对CO_2的亲和力和光合CO_2固定能力。进一步用CA专一性抑制剂处理证明,CA活性的增加有减轻PSⅡ和光合光抑制的作用。

关键词: 碳酸酐酶 生理功能 适应调节 光合系统 光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对小麦上禾谷缢管蚜的生物活性及应用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多点试验,明确了吡虫啉对小麦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处理后48h的致死中浓度为0.11mg/L,40mg/L浓度处理麦株后22天的残留活性为89.9%;每hm~2用20%吡虫啉60~75g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穗蚜的发生为害,持效期可达20天左右,用手动喷雾和弥雾具有同样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吡虫啉可增产11%~18%。

关键词: 吡虫啉 禾谷缢管蚜 生物活性 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无毒种薯;增产效果;再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Pgi-1同工酶的异常分离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_2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_2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离正常的孟德尔分离比例,带粳稻标记基因Pgi-1~2的配子明显减少,只占总受精配子的41.4%±2.8%。而另4个F_2集团则保持正常分离比例。分析结果表明,Pgi-1的异常分离与雌性育性无关,也不是由于花粉形态性败育而致,在第3染色体Pgi-1附近,存在一个独立于ga-2和ga-3的新的配子体基因,控制花粉的受精竞争。在该配子体基因位点上,一些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具有的等位基因可以消除籼粳交后代中由于受精竞争而导致的粳配子败育。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异常分离 同工酶 配子体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较低营养水平下稀土对育肥猪的增重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稀土制剂对畜禽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为了探讨其在较低营养水平下育肥猪的增重效果,通过对27头三元杂交猪进行的饲养试验结果证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21.70%,饲料转化率提高23.33%,每公斤增重耗料成本降低22.57%。

关键词: 稀土,育肥猪,日增重,料肉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剪除大、小白菜部分子叶对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大、小白菜子叶不同处理的研究表明,子叶剪除面积越大对植株的影响越大;去除两张子叶面积的3/4对植株的影响比去除1/2面积的影响显著;去除相同面积子叶,在子叶展平期对植株的影响比拉十字期明显,子叶损伤对小白菜叶柄产量比对叶片产量的影响大

关键词: 大白菜,小白菜,子叶,子叶展平期,拉十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