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种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适应性和光合生产力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人工气候箱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杂种稻Lemont/七桂早(Le/七)及其亲本Lemont和七桂早对短期高温及中温处理条件下的光合适应性和光合生产力.当早稻试验植株从室外平均高温29.4℃移至箱内经41℃处理3h后,七桂早及Lemont两个亲本的单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了80%左右,而杂种稻Le/七只下降了约50%,表现了较强的抗“高温+中等强光”所引起的光抑制伤害.Le/七的作物生长率(CGR)及总生物量,无论在早季或晚季,无论在高温或中温处理条件下,都比双亲明显为高.结合以前关于高低光强适应性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由于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Le/七在光合适应性及光合生产力方面均比亲本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作物生长率,杂种稻,光抑制,光合生产力,光合速率,温度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院部机关后勤改革的初步做法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1994
摘要:院部机关后勤改革的初步做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余之德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央就明确提出,机关的后勤服务应该企业化、社会化。我院的后勤管理改革,也必须走这条道路。但在具体实施步骤上,则应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当前,要根据市场需要,逐步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通用活资金 提高资金效益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1994
摘要:融通用活资金提高资金效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陈焕仪,欧阳成资金的筹集,融通用活、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计财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能。多年来,我院计财处按照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配合各业务主管部门,认真做好资金的筹集、院内资金融通用活,资金投放和管理工作,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办好科技成就展览 促进成果推广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办好科技成就展览促进成果推广应用杨五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510640)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成就展览已由卢钟鹤副省长、农业部科技司费开伟司长等领导剪彩开幕了。这个展览反映了我院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其对促进农业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三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推动我院科研、开发再上新台阶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加快“三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推动我院科研、开发再上新台阶李润昌,张孝祺,郑业鲁,谢思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建院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科技人员发扬团结、求实、进取、奉献的精神,勤于耕耘、刻苦钻研,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大特色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广东经济发达地区正在瞄准高效率持续农业的发展,走出一条不步世界后尘、跨越时代、适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它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振兴农村工业为启动,在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化、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在发扬传统有机农业精华的基础上,组建高效集约持续农业新模式;三是发挥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产销经营结构的形成,逐步实现农业企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抛秧栽培的生育生理特性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抛秧栽培的生育生理特性毛璧君,潘玉 ,罗家镏,刘怀珍,卢德成,张万巧,杨江(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广州510640)1抛秧栽培早期的生长特点纸筒秧抛掷下田后,由于纸筒和带土的重力而接触泥表,比人工插秧显著浅植、无植伤,因此能早生快发。1987年早、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条件对羽毛粉可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1994
摘要:羽毛粉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资源,但由于其加工方法的不同,对动物的可利用率差别很大,本试验研究在高压高温水解条件下,控制蒸气压力作用的时间与羽毛粉可利用率的关系。设置加工条件为:在0.7MPa压力下作用时间分别为15min、20min、30min和40min、然后将加工样品依据TME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压力作用的维持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羽毛粉的营养价值,用高压水解法生产羽毛粉的最适工艺参数为:在0.7MPa压力下维持20─30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高速微弹轰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甜玉米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不至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高速微弹轰击装置将外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导入甜玉米品种甜1328的幼胚细胞中,经筛选培养20~30天后得到抗G418的抗性愈伤组织。NPTⅡ点滴分析和DNA杂交证明了外源基因在抗性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选用良种和合理密植对粤西玉米的增产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8个玉米杂交品种和3种种植密度在粤西地区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鲁玉41在春、冬两季均获得最高产量,比当地常用品种桂顶1号分别增产62%和105%;大部分供试品种合理密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