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花器性状与抽穗前生育期的关系
《杂交水稻 》 1991
摘要:以125个粳稻品种(包括3个大粒种品系)、18个籼稻品种(包括5个南朝鲜的粳籼杂交品种)、12个爪哇型品种和1个普通野生稻( Oryzasatiua L.f. sponton-ea)为材料,研究了花器性状的相关及花器性状与抽穗期的相关和回归。结果表明,品种间花器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将抽穗期相同的品种比较还可看出,粳型品种的花药比爪哇型品种和籼型品种短,花粉粒数也少,每朵颖花的花粉粒数与颖花长、花药长、抽穗期及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呈现高度正相关。但是柱头长与抽穗期及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无关。迄今许多研究都表明,花器性状(除柱头长度外)与抽穗期及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呈现高度正相关,其原因之一是低温使花器性状发育不良(Nishiy-ama1970、 Satake和Hayase 1970、钤木1985、佐竹等1985)。本试验的早熟品种中也出现这种现象。但是,早熟品种的花器性状发育不良不仅受低温影响所致,与其遗传周家和生长具不足也有关一一’‘“ 一花药长与抽穗前的相关度(高度显著正相关)高于与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显著正相关),这是由于退熟的普遍野生稻和长香稻等品种尽管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较低,但其花药仍然较长的缘故。这与小麦迟熟品种由于环境不良,花药长度变短 (下转第44页)是不同的。另外,Vir。am与Athwal(1973)和Parmar等(1979)也曾研究报道:普遍野生稻花药长、花粉粒数多。 便型品种中,十石、小丈玉锦是具有半矮生基因的迟熟品种,其花药大,花粉数多,因此,可以推断,半矮生基因与花器性状无关。 花粉粒数(T)和花药长(X)的回归关系式为:y。1181x—1098,与铃木(1981)的研究结果(y。1277x—1172)基本一致,这表明铃木的从花药长推算花粉粒数的关系式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所以,今后在选育多花粉粒父本上,应用这些回归关系式可望节省大量劳力。 从与异花授粉有关的花药长、花粉粒数等性状看,粳型的迟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因此,在寒冷地区进行杂交稻制种是有困难的,如果把爪哇型或税型品种中的控制柱头长及花粉粒数的有效基因导人粳型品种中。便可育成长柱头的母本品系和多花粉粒的父本品系’使寒冷地区也能培育出早熟性的杂交稻。水稻花器性状与抽穗前生育期的关系@石田宏·笹原!(日本) @健夫!(日本) @陈友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芥兰营养生理的研究 Ⅱ.氮钾营养对芥兰生长和菜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摘要:试验设N_1,K_1,N_1K_1,N_2K_1,N_1K_2和N_2K_2六个处理。结果表明,K_1处理菜薹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抗坏血酸的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含量最低,其植株生长不良,菜薹重最小。N_1处理菜薹的可深糖含量比N_1K_1,N_2K_1和N_2K_2较高,而比N_1K_2低,其蛋白质含量比NK配合各处理低,但抗坏血酸含量比N_1K_1和N_2K_2两处理较高,而与N_1K_2和N_2K_1两处理差异不大。N_1处理植株生长和菜薹重比K_1处理较好,而比NK配合各处理差。NK配合各处理中,以N_1K_2处理的植株生长和菜薹产量最好,菜薹的营养品质较佳。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由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及双胞镰孢(F.dimerum)引起,其中半裸镰孢致病力最强。4种镰刀菌均由伤口侵染,香蕉在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香蕉冠腐病原镰刀菌不存在潜伏侵染。目前利用聚乙烯袋进行香蕉常温防腐保鲜,冠腐病严重发生不仅和机械伤、温度有关,而且与袋内湿度、CO_2浓度高低也有密切的关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多脂介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脂膜水乳剂:水为1:5:1000)浸蕉梳1分钟,防效高达90—100%。


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性状配合力分析
《花生科技 》 1991
摘要:为早期辨别杂交组合的优劣,本文对珍珠豆型花生产量和含油率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仁重、含油率这四个性状在组合间存在着真实差异,亲本性状水平越高,其一般配合力也越高,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互有高低的双亲有互补作用,两个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皆高的亲本,其特殊配合力并非就高,两个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低的亲本,其特殊配合力也不一定最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皆高的组合才是产量和含油率均高的组合。


南美洲玻利维亚特立尼达地区野生稻
《作物品种资源 》 1991
摘要:作者在玻利维亚特立尼达地区考察并收集到两种野生稻,经种植观察鉴定为阔叶野生稻(O. latifolia Desv)和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W. Griffith)。


广陈皮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Ⅰ.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中药材 》 1991
摘要:与陈皮比较,测定了广陈皮各种商品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并用GC-MS-DS联用仪鉴定了挥发油中的20多个成分,测定了相对含量。广陈皮中均含柠檬烯、β-月桂烯、α-蒎烯及α-松油醇等具镇咳、祛痰、抗菌的有效成分,尚属首次报道。


双季稻施磷效果的差异
《土壤肥料 》 1991
摘要:通过连续12年的水稻定位试验证明:(1)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的稻谷总产量相同;(2)经逐年比较,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之间出现优胜的机率相等,各占5年;(3)早稻施磷效果的大小与早季前期气温确实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由于水稻当季施磷的增产效果与后效之间存在互相弥补的关系,因而早稻施磷与晚稻施磷两者的总产量相同。所以,对于水稻施磷效果的大小,不能一概认为早稻优于晚稻。


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作物学报 》 1991 CSCD
摘要:测定不同类型25个水稻品种维生素 B_1、B_2品质的结果,维生素 B_1含量糙米0.299—0.436毫克/100克,精米0.087—0.195毫克/100克;维生素 B_2含量糙米0.068—0.092毫克/100克,精米0.029—0.043毫克/100克。在籼稻中,糙米维生素 B_1含量白米高于红米。糙米维生素 B_1、B_2含量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递减,贮藏1年 B_1下降率为0—11%,B_2为0—9%,充氮贮藏可有效地保存稻米 B 族维生素的营养成份,可提供食品加工及营养保存作参考。
关键词: 稻 品种 维生素B_1、B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