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445条记录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抗虫育种进展情况及展望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摘要:经过水稻育种与植保部门6年合作,采用80个抗源,作284个组合,筛选鉴定材料1.2万份次,已获得一枇抗褐稻虱、白背飞虱、稻瘿蚊的单抗或多抗株系,初步育成一些高产、米质优良的抗褐稻虱品种,如三五糯、三芦占7号、晚玻早,高抗稻瘿蚊的抗蚊1号、抗蚊2号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稻常规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种子 1991

摘要:广东省水稻育种始于1926年,由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丁颖教授主持创办的中山大学石牌稻作试验场承担。他首次从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f.Spontanea Roschev)的自然杂交材料中,选育成抗性较强的晚籼品种中山1号;以后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陆续育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中国家禽 1991

摘要: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了广大养禽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作一论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虫磷在甘蔗上残留动态研究

农药 1991

摘要:为对地虫磷防治甘蔗地下害虫进行安全性评价,于1988~1989年进行了此项研究。试验在广州、梧州两地,结果地虫磷在甘蔗及蔗田土壤中消解动态较均匀,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_oe~(KT)。在甘蔗中半衰期广州、梧州分别为41、37天。在土壤中半衰期广州、梧州分别为39、20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的利用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摘要:广东外引稻种用于杂交育种始于丁颖教授,其中早年育成的竹印2号,至今仍发挥优良的育种效应,衍生出一批高产、抗性好的品种。50年代开展矮化育种,利用国外矮源育成的矮秆良种,使我国水稻品种产生巨大的变革,水稻工作者对如何利用外引种的优良种质,育成适应本地种植的良种做了大量工作,使国外稻种资源对广东的水稻生产和育种起到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作物杂志 1990

摘要:一、株型育种的历史回顾50年代,为选育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提出了“矮化育种”,并先后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和广陆矮等矮秆耐肥抗倒,高产稳产良种。在南方稻区分别推广年逾千万亩。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为以后选育系列耐肥高产稳产矮秆良种开辟了广阔前景。矮秆品种比诸高秆品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矮秆密节,耐肥抗倒;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叶片配置较好,叶面积指数较大,光能利用率高;有较高的碳氮代谢水平;根系比较发达,活力较强;增肥效果好,生物学产量高,谷草比值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果汁饮料的研制

食品科学 1990

摘要:本试验于1988年初开始,利用优良乳酸菌种或酵母菌种对新鲜橙果菠萝进行连皮发酵并制成乳酸鲜橙汁、乳酸菠萝汁,营养成份有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崩岗植物治理技术及效果

中国水土保持 1990

摘要:一、快速生物治理崩岗技术问题的提出 崩岗是花岗岩山丘水土流失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的产物。它是由沟蚀、重力侵蚀作用下,由崩壁(崩塌造成的峭壁)、堆积坡(在崩壁下部由崩块和泥砂堆积而成)和崩口(崩岗径流出口)组成的地貌形态。峭壁一般坡度在70度左右,堆积坡也多在45度左右。崩岗地表由松散的风化物组成,坡度大,易于受径流的冲刷、搬运,源源不断的下泻物,危害山下良田,淤塞河道。 对于崩岗治理,过去曾进行过生物治理、工程治理,也采取过“上拦、下堵、中间削”等治理方法,但都未能奏效。原因在于,生物治理,种植难度大,新种植物经常被冲被埋,难以成活;工程治理中的拦沙坝需要不断加固加高,投资大,效益小,等等。使治理进度受到影响。为此,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以植物的生长速度战胜流失速度的治理设想,并设置了快速形成植被覆盖的治理技术试验研究课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食产量上新台阶与水稻超高产育种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世界著名育种家、水稻矮化育种的先驱黄耀祥教授1990年8月17日至26日访问了贵州,24日在贵州省农科院作了题为《粮食产量上新台阶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学术报告。本刊征得黄耀祥教授的同意,将该讲稿的全文在此发表,以满足读者的渴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莲质源不育系丛广41A的选育及广优青的试验和试种

杂交水稻 1990

摘要:红莲质源不育系丛广41A属配子体不育,圆败花粉类型,其柱头外露率比珍汕97A高,包颈率较低,盛花期早,有利于制种。广优青是用丛广41A与特青2号配组的迟熟杂交早稻组合,1988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78.5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之首,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1%,且比汕优63早熟1天;该组合宜在广东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作早造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