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苹果矮化砧木——SH_1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H1苹果矮化砧是从国光×河南海棠的杂交实生苗中选育而成。经30 a的田间调查及区试鉴定表明,其做中间砧与基砧八棱海棠、山定子和红星、红富士等苹果品种亲和性好、树体矮化、结果早,尤其是果实着色、风味品质、耐贮性及抗逆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了M26。SH1矮化砧适宜在黄土高原或气候类似的苹果产区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果实发育期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扁桃质量而了解扁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状况十分必要。【方法】以‘晋扁1号’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为试材,测定了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组织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扁桃果实中总糖、蔗糖、山梨醇、葡萄糖含量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果糖含量变化不大,果实成熟时迅速增加;淀粉含量前期快速升高,后期呈波动状态,维持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和淀粉酶均在幼果期达到最大值,后期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整个果实发育期表现为前期弱,后期强;山梨醇氧化酶(SOX)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前期很强,后期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淀粉酶、SOX、SDH活性与总糖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AI、SOX、SDH活性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由此可知花后15~45 d是‘晋扁1号’扁桃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夏旱发生年份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春玉米产量(1.49~2.63 t/hm2)和水分利用效率WUE(41.3%~72.3%)、降水利用效率PUE(45.7%~80.7%)。以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产量(5.89 t/hm2)和WUE〔13.15 kg/(hm2.mm)〕、PUE〔14.39 kg/(hm2.mm)〕最高。增施有机肥极显著降低了表层(0~40 cm)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夏旱发生前期,由于降雨和土壤贮水稳定,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表层(0~60 cm)土壤含水量,6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夏旱发生程度的加剧,0~200 cm土层含水量持续降低,各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肥处理条件下由于作物生长耗水量持续增加,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增加,导致4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较无肥处理下降较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晋单80号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晚熟玉米品种晋单80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T14-3B为母本,以X19-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种植密度一般为52 500株/hm2,一般产量为9 000~12 000 kg/hm2,高产示范中最高产量达14 578 kg/hm2。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硫、硒处理对茎瘤芥营养元素吸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土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硫(S)、硒(Se)处理,研究其对茎瘤芥13种矿质元素吸收积累及其对膨大茎营养品质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和膨大茎的硫浓度随着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硫硒浓度的低比率(S/Se=17,S 50 mg.L-1,Se 3 mg.L-1)更有利于叶片和茎中硒的积累,同时也促使无机硒向有机硒转化。硫、硒素不同浓度处理主要影响茎瘤芥膨大茎中磷、钾、硫、硒、钼、钙和铁等7种矿质元素吸收,其中膨大茎中有机硒含量与磷、钾、硫、硒含量呈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磷、钾、硫、硒、钙、铁元素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除与钼元素呈负相关外,与其余的磷、钾、硫、硒、钙、铁均呈正相关。综合分析,S50Se(1S50 mg.L-1,Se 1 mg.L-1)处理为较合理的土壤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50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0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和粗蛋白(CP)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4.23%。WSC与NDF、ADF极显著负相关,NDF与ADF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高油系表现为高WSC、CP和低NDF、ADF含量,总体上高油系秸秆品质优于普通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铅、铜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4种基因型谷子幼苗对Pb2+、Cu2+胁迫的生长响应、DNA损伤及吸收积累、迁移特性。结果表明,D2-8、安06、黄米和朝谷幼苗对Pb2+、Cu2+的平均耐性指数分别为0.87、0.81、0.78、0.71和0.96、0.97、0.79、0.74。在400 mg/kg Pb2+、Cu2+浓度下,4种谷子幼苗叶绿素a、b总量分别为对照的33.3%、52.6%、37.5%、49.4%和113.5%、72.3%、51.9%、75.6%,而叶绿素a/b值均高于对照。Pb2+胁迫下4种谷子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和DNA含量随浓度升高逐渐下降,Cu2+处理组则表现为低浓度(≤100 mg/kg)的促进和高浓度(≥200 mg/kg)的抑制效应。4种谷子幼苗的DNA增色效应值在Pb2+、Cu2+胁迫下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Pb2+对朝谷和D2-8的增色效应影响较大,而Cu2+对朝谷和安06的影响最为明显。D2-8和朝谷对Pb2+、Cu2+的吸收富集能力高于安06和黄米,D2-8和安06对Pb2+、Cu2+的转运能力大于朝谷和黄米。总体来看,Pb2+对谷子幼苗的生理生态影响和遗传毒害效应大于Cu2+,4种基因型谷子对Pb2+胁迫的耐性顺序为安06>D2-8>黄米>朝谷,对Cu2+的耐性顺序为D2-8>安06>朝谷>黄米。
关键词: 谷子 Pb、Cu胁迫 生长响应 生理生态特性 积累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
《玉米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从5月6日至6月7日共设7个播期,研究春旱条件下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各阶段生育进程加快,播种期推迟30 d,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4 d;出苗至抽雄天数各品种间表现不同,先玉335缩短11 d,郑单958缩短8 d,浚单20缩短3 d。随播期的推迟株高和穗位高增高,总叶片数和穗上叶片数不变;秃尖增长,行粒数减少,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不变;子粒长度减小,宽度不变,千粒重和容重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容重。产量与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浚单20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先玉335,郑单958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浚单20播期最迟为5月16日(有效积温2752.9℃.d),先玉335播期最迟为5月23日(有效积温2624.4℃.d),郑单958播期最迟可至5月27日(有效积温2560.9℃.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基因的克隆与逆境下的表达分析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是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一种重要的合成酶,催化γ-生育酚向α-生育酚的转化,改变维生素E组成,利于动物和人体的吸收。本实验通过RACE-PCR技术,得到紫花苜蓿γ-TM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sT-MT。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此序列全长1 306bp,包含1个长为93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2个氨基酸。MsTMT属于甲基转移酶家族(AdoMet-MTases),有1个腺苷脱氨基酶信号(SLSTDDP),包含有2个保守的S-腺苷甲硫氨酸结合结构域(XXDXGCGIG,VXXPGGXXIX)。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MsTMT基因在紫花苜蓿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受NaCl、PEG以及黑暗诱导后,该基因表达上调;低温胁迫后该基因表达下降;外源ABA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紫花苜蓿 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 维生素E 抗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