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Pob32与B群种质,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灌水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越冬前灌水时间(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春季灌水时间(3月5日,返青期;4月5日,拔节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前灌水时间主要影响冬前和拔节期群体大小,而春灌时间对冬小麦成穗数、产量、干物质运转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而且越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与春灌时间密切相关.在春季返青期灌水条件下,越冬前灌水时间越早,成穗数和产量越高;在拔节期灌水条件下,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成穗数和产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穗粒数逐渐增加,千粒重受影响较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均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而降低,随春季灌水时间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在秸秆还田足墒播种条件下,将越冬前灌水时间适当提前,可以塌实土壤,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增加群体大小;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可以控制早春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稳定粒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组培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其Basta耐受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昌7-2’、大豆‘晋遗19’和高粱‘晋粱5号’的种子为受体,质粒pCAMBAR.CHI.11为供体,采用非组培转化法导入bar基因。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昌7-2’、‘晋遗19’和‘晋粱5号’的划胚种子都获得了转化植株,转化率均在5%以上,未划胚种子的转化率为0。共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能使玉米种子转化率比对照提高8倍,赋予300W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转化率可再提高60%。划胚处理对种子的出苗率影响较大,为17%左右。划胚种子于实验室条件下的Basta耐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对Basta的耐受性存在差异,玉米、大豆和高粱转bar基因植株的Basta耐受临界值分别为0.15%、0.1%和0.05%,Basta处理后的幼苗成活率在各作物间差异不大。田间喷雾Basta溶液结果证明,按Basta耐受性大小排列顺序为高粱<大豆<玉米,但按对Basta敏感性的排序为大豆<高粱<玉米。不同生育期喷雾除草剂的实验结果(T2)证明,在生育期后期作物植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比前期有所降低,生长前期喷雾后玉米、大豆和高粱的苗存活率分别为57%、49%和52%,生长后期喷雾后苗存活率分别为77%、70%和73%,但各个群体的PCR扩增阳性结果率均在80%以上,证明存活率差异是由植株对除草剂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差异引起的。多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草粉对獭兔消化率及饲用效果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对獭兔饲用价值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56日龄獭兔108只,分别测定苜蓿草粉(alfalfa meal,AM)、玉米(Zea mays)秸秆(corn stalk,CS)和大豆(Glycine max)秸秆(soybean straw,SS)单一饲喂时的消化率,3种粗饲料源配制的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以及不同水平AM对獭兔胴体与毛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M与CS和SS具有相似的粗饲料价值;AM对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低于SS和CS;50%的AM有利于提高獭兔的屠宰率、肌肉系水力与毛皮强度。因此,AM优于CS和SS,饲喂50%的AM有利于獭兔商品价值的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900、1200和1500 m3/hm2)和施氮量(0、150、210和270 kg/hm2)对夏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超过最低量900 m3/hm2、施氮量超过150 kg/hm2时,二者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百粒重及穗粒重)和收获指数(HI)以及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等均没有明显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二者均表现为900 m3/hm2>1200 m3/hm2>1500 m3/hm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以W900N150处理的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较高,并且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最小,为当地地域气候条件下夏玉米生产中节水减氮的较为适宜的水氮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中晚熟冬小麦“窄行稀条播”的群体质量和产量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20 cm)相比,窄行稀条播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其中山农9801增产幅度大于山农9-1;山农9-1增产原因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都显著提高,而山农9801是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窄行稀条播增加了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数量,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叶面积系数,而且延长了叶片功能期。说明窄行稀条播种植模能改善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数量和质量,进而起到增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染色体1A1D亚基缺失小麦的品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PAGE对11份小麦品种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检测,发现了染色体1A1D亚基缺失的小麦资源,其小麦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沉降值分别为0.11、0.3 min、9,都明显低于其他染色体1A1D亚基不缺失的普通小麦,可以断定染色体1A1D亚基缺失的小麦品种为弱筋小麦,可以作为很好的饼干、冰激凌等专用小麦亲本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SDS-PAGE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品质 1A1D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种植年限对山西石灰性土壤磷含量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日光温室的施肥管理和生态条件会影响土壤P素循环和利用,明确山西石灰性土壤P素变化对提高温室P肥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西中南部栽培年限为0~15年的温室土壤分析表明:随栽培年限增加,土壤全P、无机P、Olsen-P及无机P组分的Ca2-P,Ca8-P,Ca10-P,Al-P,Fe-P含量均明显增加,但Olsen-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全P和无机P含量的增加;Ca10-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其他无机P组分Ca2-P,Ca8-P,Al-P,Fe-P含量的增加,其中,Ca8-P含量增加最为明显。栽培年限对无机P占全P的比例没有影响;粮田Ca2-P,Ca8-P,Ca10-P,Fe-P和Al-P占无机P的比例分别为3.4%,23.9%,67.2%,3.3%和2.0%,栽培2年后,Ca2-P占无机P的比例提高到8%~9%,然后趋于稳定;栽培年限4~5年后,Ca8-P占无机P的比例高达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硫肥和硒肥对茎瘤芥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硫、硒肥施用量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干物质量,硫、硒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探明茎瘤芥对硫、硒肥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S)(0,50,100mg/kg)、硒(Se)(0,1,3mg/kg)不同用量处理组合(S0Se0(CK)、S50Se1、S50Se3、S100Se1、S100Se3)对茎瘤芥不同部位干物质量和硫、硒积累及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S0Se0相比,施用硫、硒肥能明显提高茎瘤芥根、膨大茎和叶片及单株干物质量。施用硫、硒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茎瘤芥各部位对硫、硒的吸收与积累,且硫和硒主要积累在茎瘤芥地上部分膨大茎和叶中。施用硫、硒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部位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其中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含量明显高于无机硒;5个处理中,S50Se3处理根、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与无机硒含量均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S100Se1处理最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以S50Se3处理最高;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硫、硒肥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施用硫、硒肥后,茎瘤芥叶片中MDA含量较高,抗坏血酸(A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低。【结论】施用硫、硒肥能提高茎瘤芥单株干物质量,促进硒的吸收与积累,对SOD和GSH-Px活性及MDA含量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50mg/kg S+3mg/kg Se是硫、硒肥施用的最佳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