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陕西杨凌地区黑光灯下金龟甲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动态

环境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5~9月,在陕西省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试验站设置黑光灯,系统诱集金龟甲并鉴定种类,分析金龟甲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陕西杨凌地区黑光灯可诱到金龟甲3科17种,从5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发生盛期;优势种类为铜绿丽金龟、赤绒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关键词: 金龟甲种类 优势种 种群动态 黑光灯 发生盛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措施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碳库顽固性指数的影响,以山西矿区复垦土壤的2年定位施肥试验为例,采用硫酸水解法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矿区复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其中有机肥处理土壤活性碳库Ⅰ较CK提高了100%,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土壤活性碳库Ⅰ较CK处理提高了267%,有机肥处理土壤活性碳库Ⅱ较CK提高了500.5%,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活性碳库Ⅱ较CK提高了335.4%;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活性碳库Ⅰ、Ⅱ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施肥措施都能有效降低土壤碳库顽固性指数(RIC),有机肥处理降低的最多。总之,施肥能有效促进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增加,且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矿区复垦土壤 活性碳库 碳库顽固性指数 施肥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樱桃传粉昆虫的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大樱桃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山西省大樱桃主产区以样地调查法与定点网捕方式调查绛县申王坡村、史村的大樱桃花期传粉昆虫。结果表明:(1)采集标本3290头,经鉴定共分为4个目15个科26个种。在传粉昆虫中膜翅目占64.83%~74.81%,膜翅目传粉昆虫中以蜜蜂科为主;(2)β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川区和山区2个调查样地传粉昆虫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63,沿着从山区到平川区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有相对减少趋向;(3)9:00—11:00为昆虫采集活动高峰时段,按一天中采集昆虫数量排序依次为蜜蜂、地蜂、食蚜蝇和条蜂;气温10℃时,开始有昆虫活动,最早出巢活动的昆虫为蜜蜂。大樱桃访花昆虫种类较多,膜翅目昆虫是大樱桃花期的主要传粉昆虫,山区传粉昆虫的物种较平川丰富。

关键词: 大樱桃 传粉昆虫 膜翅目 群落相似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紫苏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占0.18%~1.42%,硬脂酸占0.32%~1.86%,油酸占11.42%~23.06%,亚油酸占9.97%~13.02%,α-亚麻酸占58.48%~71.23%,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32%~95.43%。ZS-5和ZS-9两个品种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是榨油和α-亚麻酸工业化分离提取的优良资源。

关键词: 紫苏种子 营养成分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阳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晋阳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7年以自选系MP311作母本,自选系499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根据玉米鉴定、品比、区试、生产试验、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在2 000℃左右的区域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

关键词: 玉米 晋阳3号 特早熟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锦鸡儿花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英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 CSCD

摘要:测定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花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花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差别,其总抗氧化能力与溶剂极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其它抗氧化活性与溶剂极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一极性黄酮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差别。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乙酸乙酯层(EC50=0.11 mg/mL),其次是二氯甲烷层(EC50=0.38 mg/mL)和乙醇粗提物(EC50=0.56 mg/mL)。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强的为水层,在1 mg/mL时为1.482个T-AOC能力单位。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正己烷层和乙醇粗提物,在3.57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6.23%、66.04%和64.63%。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乙醇粗提物,在1 mg/mL时其清除率分别相当于0.15 mg/mL Vc清除率的336.17%和318.20%。可见,小叶锦鸡儿花的粗提物和不同极性黄酮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提取、制备抗氧化特性和作用不同的天然抗氧化剂。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极性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紫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动物分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步移法对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紫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233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以及长度为381bp的非编码区。A、T、C、G碱基含量分别为39.7%、40.2%、12.2%、7.9%。9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4个tRNA基因在J链编码,其余4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在N链编码,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已知鳞翅目昆虫相同。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外,其余蛋白质基因均以ATN作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多数为典型的TAA、TAG,只有COⅡ和ND4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 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它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大紫蛱蝶的非编码区序列中散在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在与其近缘物种非编码区的比较当中并未发现共同的保守序列区。

关键词: 鳞翅目 大紫蛱蝶 线粒体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介绍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的扶贫瞄准机制,即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贫困户对应的帮扶责任人和考评标准。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广东省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提高了农民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活跃了农村经济。"双到"扶贫项目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案例,为实现低保和扶贫的衔接、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动态贫困瞄准、扶贫任务的"官员问责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农村贫困户 扶贫瞄准机制 连南县 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碱地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国产化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牧草和绿肥兼用型紫花苜蓿为供试作物,研究重度盐碱地施用国产1号(2 250 kg·hm-2)、国产2号(7 960kg·hm-2)和脱硫石膏(22 500 kg·hm-2)3种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出苗率和鲜草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0~20 cm)和紫花苜蓿茎、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处理的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18.4%~31.7%,3茬鲜草总产量提高18.9%~43.5%;土壤pH下降0.11~1.46,容重降低0.01~0.06 g·cm-3、孔隙率提高1.15%~10.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施用脱硫石膏和含有脱硫石膏的国产2号使土壤和紫花苜蓿中汞、铅和铬含量有显著提高,但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1规定的二级土壤使用标准,紫花苜蓿中汞、镉、铅和铬的含量检测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指标(GB13078—2001)的规定。本研究表明,3种盐碱地改良剂以国产2号的施用效果最好,可在同类型盐碱地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脱硫石膏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紫花苜蓿 重金属

‘黑宝石’李果实发育期间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黑宝石’李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绿熟期、着色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黑宝石’李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49种,主要有醇类、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酸类、酚类,还有少量的烃类和胺类化合物。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香味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醇类主要包括以C6醇类为主的脂肪醇、甾醇以及芳香醇,C6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降低;甾醇中22,23-二氢-豆甾醇的含量最大,并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醛类物质在‘黑宝石’李果实中含量最高(29.16%),主要包括C6醛类和芳香醛类,前者的变化同C6醇类;芳香醛类苯甲醛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商熟期达到最高(0.40%),到完熟期又下降至0.29%。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有乙酸酯和γ-十二内酯,它们到商熟期或完熟期才检测出,含量低于1%。除2,3-二氢-香豆酮和十六酸外,酮类化合物(7种)和酸类化合物(3种)只在完熟期出现。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和二叔丁基对甲酚,其相对含量绿熟期最高,完熟期最低。3-羟基-2-丁酮、苯甲醛、十六酸、反式-肉桂酸、乙酸丁酯、乙酸己酯、γ-十二内酯、22,23-二氢-豆甾醇等成分的相对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初步推断是黑宝石李的主要香气成分,对其香气贡献较大。

关键词: ‘黑宝石’李 果实发育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