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531条记录
高寒山区优质油菜高产栽培试验

作物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高寒山区优质油菜高产栽培试验杨明寿(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牧局,443513)杨林清,李靖(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油菜研究室)(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农牧站)经历年实践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秋播油菜一般不能正常成熟,即使能够结实,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兴办经济实体难点和对策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兴办经济实体难点和对策的几点思考马生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开发总公司西宁810016)农业科研单位经费困扰所带来的矛盾、困难和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定要求科,研单位兴办企业型经济实体,事业费由国家拨给逐步过渡为事业费自给的精神,毫无置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东部干旱农区农牧结合耕作制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从1988~1991年在青海最干旱的乐都县白崖坪村60户农户中进行了农牧结合耕作制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年减少11.8%的粮食播种面积,但总产和亩产逐步上升,平均亩产比前4年的76.4kg增产91.9%,总产比前4年提高69.2%,人均产粮增加81.82%,人均收益增加72.5%。农业收益比重降低10.6%,牧业收益比重提高16.1%,农牧收益之比从原来的1:0.18提高到1:0.84。自然降水转化效率比对照处理提高30.4%。

关键词: 农牧结合耕作制 豆科绿肥牧草 经济效益 粮草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巴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调查

林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丹巴腮扁叶蜂(Cephalcia danbaica Xiao),自1987年由肖刚柔教授根据采自四川丹巴(桑地)的标本,定为新蜂种以来,迄今未见有关其生物学和为害的报道。近年来,该虫在青海部分林区为害相当严重,现将其发生情况记述如下。一、生物学特性 (一)寄主主要为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亦加害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二)分布国内发生于四川(丹巴)、甘肃(武威),青海(大通),互助,湟中。大通县东峡林区是丹巴腮扁叶蜂的严重发生地,境内多青海云杉的片状纯林,海拔为2600-2800m。 (三)生活周期和主要习性 1.成虫发生期观察方法是在奇数年份,选择受害的云杉树,在其下用尼龙纱围绕基干扎成裙网,共计5个。在成虫出现前,每日检查一次,捉净网中当日羽化的成虫。这样直至羽化结束。据1989年定位观察,共查得成虫747头,其中雄蜂226头,雌蜂521头;

关键词: 丹巴腮扁叶蜂 生物学特性 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盆地沙地特征及风沙化趋势

地理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青海湖沙地进行系统分区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片判读,阐述了沙地的扩大速度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青海湖 沙地特征 沙化速度 风沙化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野燕麦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野燕麦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化学防除配套技术,包括土壤处理与苗期施药两项技术。麦田以燕麦畏与野燕枯,禾草灵、骠马配套使用,并与防除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结合使用;油菜、豆田等采用氟乐灵与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配套使用,充分发挥化学除草效果。(2)以深耕-浅耕-浅耕或深耕-浅耕相结合的耕作法,使耕层土壤中野燕麦种子60%-80%分布。0-10cm的浅层,配合除草剂使用,便于集中防除,收到了最佳除草效果。(3)实行小麦(青稞)-油菜(豆类)-小麦(青稞)轮作,配合使用除草剂,控制野燕麦效果达95%以上。(4)在野燕麦严重危害地区,实行化学除草与合理的耕作、轮作、人工除草等综合治理技术。三年即可控制野燕麦危害,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关键词: 农田 野燕麦 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跳甲类害虫和油菜茎龟象的危害对奥罗油菜主要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奥罗油菜为材料,用t检验法比较了油菜苗期受跳甲类和油菜茎龟象危害的样本与正常样本之间的差异。同时分组进行油菜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茎秤重和株高性状对单株产量起显著作用,其它不显著。

关键词: 跳甲类害虫 油菜茎龟象 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耐旱苹果新品种——青帅

中国果树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抗寒耐旱苹果新品种“青帅”系1966年以金冠为母本、黄魁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在青海高原西部和柴达木等地栽培,表现出抗寒、耐旱的特性,果实为大中型,平均单果重165g,品质中上等,丰产稳产。1992年春通过省内审定,确定为青海省的推广品种。目前,该品种已在青海省的湟水中游冷凉地区和西部柴达木地区以及内蒙、山西北部和黑龙江省的牡丹江等地,栽植有5万余株。

关键词: 苹果 品种 青帅 抗寒性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集约持续农业的特点与实施途径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高原自然生态类型的基本分析,指出高原农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种植业独具特色的低投入、低转化、低效益的农业系统.高原东部的河湟谷地,西部的大片绿洲,是青海种植业的精华地段.70%以上的“雨养型”旱作农业是本区的潜力所在.为此,高原集约持续农业,以其地区特点分为:温暖灌溉区,工业一种植业“集约型”;高寒旱作区,农牧结合“生态型”;荒漠绿洲区,种养加贮运“贸易型”;名优特产区,产销挂勾“资源型”,各类型区提出相应的不同实施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旱地农业综合防旱技术体系的探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山旱地区生态条件、旱农生产特点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旱对策,即从种草造林与建设抗旱保收农田入手,以节能辟源及控制水土流失为突破口,以良田、良制、良种及良法保增产,建立起以种植业为中心、农林牧相结合的旱农生态系统,实行综合防旱技术体系。

关键词: 旱作农业 防旱 技术体系 青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