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最具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为明确植物介导的RNAi沉默致病疫霉基因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克隆同时与晚疫病菌4个ces基因均同源的融合基因C1234,构建内含子连接的C1234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疫病易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129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有97个转基因株系发病速度明显慢于野生型,接种6 d后病斑大小和霉层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并且叶片感病部位没有出现失绿斑,而野生型产生了明显的失绿斑。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发病延缓的叶片上致病疫霉4个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本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中产生的以晚疫病菌ces基因为靶标的ds RNA能够沉默致病疫霉相应基因表达,延缓发病进程。

关键词: 植物介导的RNAi 马铃薯 致病疫霉 基因沉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田土壤水分过程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作用,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和贮水消耗特征以及灌溉后水分再分布过程。结果表明:与FRB相比,PRB 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8.9%、7.5%、24.7%和17.4%。与CT相比,ZT 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15.2%、3.6%、11.6%和4.6%。春小麦播种-拔节和拔节-抽穗是水分损失的2个关键阶段。播种-拔节期PRB和ZT处理水分损失最高,拔节-抽穗期FRB和CT土壤水分损失最高。0~20cm表层,抽穗后FRB和CT土壤贮水消耗高于PRB和ZT,但20cm以下结果相反。FRB垄床水分主要依赖垄沟水分的横向入渗补充,而PRB处理垄沟水分的垂直入渗和横向入渗能力都较强,垄床在100cm处形成含水量高值区。与FRB相比,PRB沟灌水分易于以侧渗形式补充垄床水分,在作物生长关键期能保证土壤水分供给,达到保墒节水的目的。在灌区连续多年采用平作和垄作固定道耕作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本试验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分高效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固定道耕作 土壤水分 再分布 干旱绿洲灌区 春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量与留茬高度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播量和留茬高度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栽培草地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评价了肃南牧区3个不同播量处理的老芒麦在5种留茬高度处理下的再生性能,产量性状和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3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播量对老芒麦再生性能、草产量、粗蛋白质产量、ADF和NDF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各指标均在播量S2(45kg·hm-2)处理下表现最好。留茬高度则对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且各指标均在留茬高度H6(6 cm)处理下表现最好。两者的互作对再生强度、草产量和ADF含量影响极显著。总体而言,肃南牧区老芒麦栽培草地的利用,在播量45 kg·hm-2、留茬高度6 cm时,不仅再生性能好、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关键词: 老芒麦 播量 留茬高度 产草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低温胁迫下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与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的遗传规律,拟为选配亲本和选育抗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6个抗寒能力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按Griffing方法Ⅰ配制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1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越冬率等性状,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30个组合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丙二醛含量外,陇油7号的其它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达到了最高,可以优先作为培育抗寒品种的亲本材料;GY×陇油7号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是抗寒性较强的组合。越冬率的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97.20%和82.05%,且二者之间相差较小,说明越冬率主要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其余6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相差很大,适合在后期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低温胁迫 抗寒性 双列杂交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莨菪生物碱类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莨菪碱和樟柳碱4种生物碱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这4种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碱均对线虫卵囊、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囊、卵孵化的抑制率以及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0.6 mg/m L山莨菪碱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后达到95%。0.6 mg/m L东莨菪碱对线虫卵孵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36,48 h分别达82.43%,98.5%。4种生物碱在1.0 mg/m L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各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的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东莨菪碱的LC50最小,达到0.480 7 mg/m L,表明东莨菪碱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同时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东莨菪碱的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莨菪 生物碱 孵化 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砂田西瓜苗期生长,伸蔓期或膨果期不施氮肥则限制了西瓜"源"或"库"的形成,在相同的施氮量水平下,T4(30%基肥+30%伸蔓肥+40%膨瓜肥)和T6[100%基肥+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处理较传统施肥模式T1(30%基肥+70%伸蔓肥)西瓜坐果后茎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显著降低,而果实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中,T4处理的氮素运转率和氮素贡献率分别达到33.6%和12.0%,T4和T6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较传统施肥模式T1分别显著提高14.1%和12.7%、11.6%和12.5%、5.3%和8.7%.T4和T6处理较T1西瓜分别增产11.6%和12.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6.5%和11.7%,有效酸度分别提高4.5%和2.8%,糖酸比分别提高19.4%和13.4%,Vc含量分别提高35.6%和19.0%.因此,T4和T6处理为砂田西瓜高产优质的较优氮肥运筹模式,若减轻砂田施肥难度,延长砂田使用年限,可采用100%基肥+NAM(T6)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西瓜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防冻营养剂对“富士”苹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果树防冻营养剂为试材,选取甘肃、陕西和山西3个苹果产区果园为研究对象,以果树防冻营养剂涂抹"富士"苹果树干后,分别对"富士"苹果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新梢生长量、果实品质进行了测量分析,以探究果树生物药剂对果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果树防冻营养剂后能够提高叶片中全氮、全钾、镁和锰的含量;新梢长、单果重增加;能够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花色苷的含量,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 果树防冻营养剂 “富士”苹果 叶片营养 生长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氮积累及土壤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省秦王川灌区种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试验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施氮水平0,51.75和103.50 kg(N)·hm~(-2)(记为N0,N51.75,N103.50),研究施氮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氮积累及土壤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物质积累,紫花苜蓿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氮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03.50水平下最高,经回归分析得出施氮量与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之间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可以显著提高西北荒漠灌区刈割苜蓿田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全氮含量没有太大影响。因此,西北灌区紫花苜蓿适宜施氮量为103.50kg(N)·hm~(-2),为了使紫花苜蓿达到更高产量,应在每次刈割后补施氮肥。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物质 氮积累 碱解氮 全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漠绿洲灌区甜瓜氮磷钾用量优化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优质甜瓜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以挖掘产量潜能,降低生产成本,防止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方法】连续两年田间试验按氮、磷、钾3因子5水平312-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进行,建立以甜瓜收获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肥料效应方程,解析肥料的独立效应与交互效应,确定甜瓜氮磷钾施用量阈值。【结果】相对于不施肥处理(N0P0K0),施肥后甜瓜产量提高了16.42%—65.98%,SSC提高了6.71(2012年)和6.62(2013年)个百分点;在其他两个施肥因子一致时,施氮量由0增加到360 kg·hm-2,产量分别提高31.23%(2012年)和31.47%(2013年),SSC增加2.89(2012年)和2.46(2013年)个百分点;施磷量由0增加到180 kg·hm-2,产量提高5.77%(2012年)和7.53%(2013年),SSC提高0.55(2012年)和1.09(2013年)个百分点;施钾量由0增加到90 kg·hm-2时,产量提高5.51%(2012年)和5.09%(2013年),SSC提高1.37(2012年)和1.69(2013年)个百分点。甜瓜产量、SSC和经济效益随着氮、磷、钾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对甜瓜产量、SSC和经济效益影响顺序为氮>钾>磷。氮磷、氮钾互作对产量、SSC和经济效益影响较为明显,而磷钾互作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互作对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正效应,对SSC不显著;氮钾互作对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负效应;磷、钾肥含量较低时,增施氮肥对产量、SSC形成抑制作用,较高时氮肥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综合考虑氮磷钾肥对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绿洲灌区大田甜瓜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施肥方案为:施氮量260.22—263.64 kg·hm-2,施磷量133.03—134.08 kg·hm-2,施钾量87.53—88.52 kg·hm-2,产量为44 356kg·hm-2,SSC 13.61%,经济效益68 445 yuan/hm2。

关键词: 甜瓜 沙漠绿洲 312-D饱和最优设计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3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膜下秸秆还田双覆盖与双垄种植对土壤养分平衡及玉米(Zea may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叠加放大了地膜覆盖增温增湿、秸秆覆盖调温保湿和双垄种植集保水效应,使0-25 cm土层温度和0-100 cm土层含水量比露地平均提高3℃和3.71百分点,有效加速了还田秸秆的腐解与养分释放,第2年即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3年定位试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P、K,以及土壤速效N、P、K平均含量,分别比露地增加了1.19%、3.08%、9.14%、6.78%、6.28%、1.85%和7.10%。水温环境与地力的改善优化了生境,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改善了株高、穗位、双穗率、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和用水效率,使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玉米较露地平均增产64.22%。因此,膜下秸秆还田双垄种植是550 mm降水量半干旱区培肥地力及玉米高效种植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全膜双垄 膜下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 玉米 高效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