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河子地区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种类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石河子市及周边植物地区上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种类,为其科学防除、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在石河子市内及其周边不同寄主上采集菟丝子茎、花和成熟、饱满的种子,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rbc L、trn L-F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ITS、rbc L、trn L-F序列分析结果将37份菟丝子样品鉴定为2个种,分别为单柱菟丝子(Cuscuta monogyna)和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结论】单柱菟丝子和田野菟丝子是新疆石河子地区的主要危害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玉米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研究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及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关系,为遥感快速无损准确监测玉米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ZD958、KWS3564和XY335 3个品种,6万、12万和18万株/hm~23个密度下获取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及叶面积指数,分析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定量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1)在6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350-532、563-704和742-100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RVI[497,935]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7;在12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720-1158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720,936]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49;在18万株/hm~2密度下,波段范围415-672、678-1750 nm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VI[551,724]与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65。2)经过模型精度检验推荐RVI[497,935]构建6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DVI[720,936]、DVI[551,724]构建12万株/hm~2密度下与18万株/hm~2密度下的LAI估算模型。结论:春玉米不同密度下叶面积指数与高光谱间有高的相关性,建立的提取模型具有高的精度,可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层膜日光温室设计及其热性能测试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设计建造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冬季生产的现代双层膜日光温室,其特点是有内外两层支撑骨架和覆盖系统,测试了该温室在冬季无保温被覆盖、通风口关闭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并与普通单层膜日光温室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层膜日光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土壤平均温度、最低气温和最低土壤温度的最低值较单层膜日光温室分别提高了2.1℃、1.7℃、3.7℃和1.8℃,较室外分别提高了12.4℃、0.9℃、18.5℃和0.9℃。在雪天、晴天、阴天和雾霾天等典型天气,双层膜日光温室较单层膜日光温室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分别提高了0.4℃和1.4℃,较室外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提高了3.0℃和9.7℃。研究表明,与单层膜日光温室相比,双层膜日光温室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有明显提高,室内温度较稳定。该研究为双层膜日光温室建造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构对气泡雾化喷头临界压力的影响研究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种气泡雾化喷头,利用喷头雾化性能综合实验平台,对喷头的混合室临界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结构对临界压力特性的影响,对影响气泡雾化喷头混合室临界压力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压比只与喷头的结构有关,与气液压力无关。临界压比随着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出口直径越小,临界压比越大。通气方式对临界压比的影响比并不大。增加旋流芯,喷头临界压比增加。混合室收敛角对喷头临界压比的影响很小。实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结构气泡雾化喷头的临界工况时临界压比的变化规律,为气泡雾化喷头的设计及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基因GhWRKY40-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棉花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WRKY转录因子通过激活下游一系列抗逆应答基因的表达而提高植株的综合抗性。本研究旨在研究WRKY转录因子在陆地棉中的功能。【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鉴定出1个逆境诱导的陆地棉WRKY转录因子基因,由于此基因编码蛋白含有1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且与拟南芥At WRKY40具有较高相似性,故命名为GhWRKY40-1。采用电子克隆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获得GhWRKY40-1基因c DNA全长,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结构与功能预测。【结果】GhWRKY40-1的开放阅读框为981 bp,编码32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5.78×103,等电点为8.39。GhWRKY40-1在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RT-PCR结果表明,GhWRKY40-1受甘露醇诱导上调表达。【结论】推测GhWYKY40-1可能参与干旱胁迫应答反应,并且在植物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分析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验证其抗逆生物学功能以及揭示棉花非生物胁迫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黑斑病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新疆农垦科技 》 2017
摘要:枣树种植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风沙荒漠化和土地盐碱化的区域,枣树的种植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且效益突出、惠民成效显著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枣黑斑病在多个枣产区发生普遍,给职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枣黑斑病分布及危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为综合防控枣黑斑病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颗粒细胞筛选绵羊VEGFR有效干扰片段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的作用,试验采用电穿孔技术(Electroporation)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中的两个受体FLT1和KDR/FLK-1设计的6条双链小RNA导入到绵羊颗粒细胞内,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FLT1和KDR/FLK-1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出针对VEGFR的有效干扰片段。结果表明:试验组F2(FLT1-siRNA-2)第1~3天的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17×10~(-6)±4.97×10~(-8)、5.92×10~(-6)±4.73×10~(-8)和1.14×10~(-5)±2.84×10~(-7),极显著低于其他FLT1试验组(P<0.01),且FLT1 mRNA相对表达量相差100倍或10倍;试验组K1(KDR/FLK-1-siRNA-1)第1~3天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10~(-7)±6.08×10~(-9)、2.80×10~(-7)±1.82×10~(-8)和7.99×10~(-7)±2.60×10~(-8),极显著低于其他KDR/FLK-1试验组(P<0.01),且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相差100倍或10倍。从第4天开始试验组F2 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和试验组K1 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到达第9天与其他组趋于相近。最终确定针对FLT1和KDR/FLK-1最有效的干扰片段分别是FLT1-siRNA-2和KDR/FLK-1-siRNA-1。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RNA干涉 颗粒细胞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复混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选用4年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5-氨基乙酰丙酸、赤霉素和脲型细胞分裂素为材料进行复配7个配方,调查分析其在盛花初期喷施后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形态特征、产量以及品质特征。【结果】(1)5-ALA与GA_3混合使用时,GA3浓度越高,IAA和CTK的含量越高;相同浓度的5-ALA、GA_3与不同浓度的CPPU组合使用时,幼果初期的IAA含量逐渐升高,且CPPU浓度越高,IAA的含量越大,越有利于坐果。(2)较高浓度5-ALA显著降低了红枣果实内源激素IAA和CTK的含量,但提高了IAA/ABA的比值,促进果实内部激素水平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减少红枣生理落果。(3)果实单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0.24%和20.89%;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85%和38.00%;降低了总糖和总酸的含量,但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35%和19.07%。【结论】故在枣树盛花初期间隔7d喷施2次20μl/L 5-ALA或5μl/L 5-ALA+5μl/L GA_3+15μl/L CPPU均有增加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田光伏提水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疆农垦科技 》 2017
摘要:本文简述了光伏提水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分析了光伏提水农田滴灌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选取新疆农垦科学院高效用水观测站试验地3.33 hm~2,依据不同作物的轮灌需求、全生育期灌水次数及其所需总耗电量,开展了滴灌自动化系统与光伏提水技术的有机整合与集成研究。研究结果:(1)依据示范点面积,作物轮灌制度及全生育期总用电需求,筛选出了3.33 hm~2滴灌面积内的太阳能板组件、直流光伏水泵、MPPT控制器、蓄电池组、输出逆变器等光伏提水器材及技术指标优化组合;(2)依据示范地作物轮灌用水要求及现有滴灌管网布设条件,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设计并试用了一种纯电力机械式开关,内径为75 mm的适合大面积农田滴灌的农用"电动"控制阀;(3)将已选型配套的大田光伏提水系统与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自主开发的农田滴灌自动化"电动"控制阀等进行兼容性与适应性研究分析和有机整合,建立了一套大田光伏提水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