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的实验感染
《微生物学报 》 1989 CSCD
摘要:昆虫病毒作为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被日益广泛地使用。在自然环境中和在生产病毒制剂的过程中,人们与病毒的长期接触,昆虫病毒是否会感染人及哺乳动物,一直是国内外昆虫病毒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内容。197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有关医学病毒学的讨论会上,将病毒杀虫剂的潜在生态危险列为一项课题。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昆虫病毒的安全性试验,认为昆虫病毒对人、畜等哺乳动物以及家禽、植物等均安全。特别是颗粒体病毒的宿主专一性,使其安全性具有更特殊的


保护地内授粉蜂群的选择与管理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异花授粉作物在保护地内繁育原种,以往系用人工辅助授粉,现在开始采用蜜蜂授粉.用蜜蜂授粉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比人工授粉可提高20%以上的产量,二是可降低授粉费用.因此仅京郊丰台、海淀两区保护地内用蜜蜂授粉面积由1987年的5亩上升到1989年的50亩,用蜂单位由1987年3家上升到1989年12家.为了更好的发挥蜜蜂的授粉作用.需要预先对不同蜂种进行选择和管理,以保证早春棚内授粉用蜂.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56号’
《中国蔬菜 》 1989
摘要:北京小杂56号’早熟大白菜是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用双1和269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优良一代杂种,经中心内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三年的北京市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两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生产试验,1988年春正式通过鉴定。该品种植株整齐一致,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约60厘米,外叶绿,心叶黄,叶球褶抱、舒心,单株净重2公斤左右,品质中上,具有早熟(生长期50—60天)、耐热、耐病、适应性广的特点,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除适宜北京及河北地区外还适于全国大多数地区种植及消费习惯,1986—1988年已推广到全国23个省、自治区,累计面积为5万多亩,与各地地方品种相比,增产幅度为20-50%,增值25-50%。


敌百虫对‘金冠’苹果疏果机制的研究
《园艺学报 》 1989 CSCD
摘要:1200ppm敌百虫于盛花后两周对28年生‘金冠’苹果全树喷布,或单涂幼果,都有显著的疏果效应。单喷叶也有一定的疏果作用,但其疏除程度显著小于单涂果的。涂到9年生‘金冠’苹果短果枝莲座叶上或果台副梢中下部成龄叶上的~(14)C-敌百虫,5天后都能明显地运向幼果。涂到幼果上的~(14)C-敌百虫可进入种子,但未见运到其它器官。成龄叶上的~(14)C-敌百虫还可运向果台副梢顶端。乙烯作用抑制剂银离子对敌百虫的疏果效应没有显著影响。萘乙酸与敌百虫混用与相应浓度的敌百虫单用相比,其疏果效应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600ppm敌百虫可以部分抵销萘乙酸延迟幼果脱落的作用。文中讨论了敌百虫对‘金冠’苹果疏果的作用部位、乙烯在敌百虫疏果中的作用以及萘乙酸对敌百虫疏果效应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敌百虫的疏果机制提供了线索。


试论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从窦店经济起飞看农机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学报 》 1989 EI CSCD
摘要:本文试以“农村现代化的雏型——窦店”为例,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 1.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窦店1977年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全村1580个劳动力中,从事粮食生产的有1300人,占总劳动力的82.3%,粮食总产只有


北京地区苹果矮化砧栽培情况调查报告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近20~30年世界各国广泛地采用了矮化砧木,进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以达到省工,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我国从60年代开始引入东茂林系矮化砧进行少量繁殖和栽植试验,1978~1979年我市开始大量试栽,1981~1982年发展达到高潮.但是经过几年的种植实践,各地对矮砧苹果栽培的看法不一,有的全盘否定,有的认为精细管理可以发展.为了摸清矮化砧东茂林系在北京栽培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进一步确定其利用价值,近2年来我们对北京郊区14个区县60多个果园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梨黑星病化学防治的研究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 Aderh.)是北京地区梨树(Pyrus spp.)上主要病害之一.我们在1984~1986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北京密云库北地区发生普遍.一般年份病叶率达30~40%,流行年份发病严重的果园病叶率达95%以上,病果率达33%以上.对梨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各果园都比较重视对梨黑星病的防治.但是由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受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及降雨时间影响较大,以及在喷药的时间和用药品种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防治效果很不稳定,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为了提高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水平,1985~1986年我们在密云县栗棒寨村开展了梨黑星病化学防治适期及8种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拟青霉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寄生条件试验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是由京郊菜区温室内的温室白粉虱成虫体上分离到的一种寄生真菌.为摸索该寄生真菌对温室白粉虱若虫最适寄生条件,给使用该菌防治温室白粉虱提供依据,特做以下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1.由硅胶管转出第三代(第二代在13℃下保存3个月又转一代).2.由硅胶管转出第二代.3.由硅胶管转出第二代在冰箱保存17~18天.(二)试验条件1.温度:19~20℃;23℃;26℃;27℃.


世界杏树病害研究概况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世界年产杏约1505000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中亚、东亚、欧洲、北美,南半球的澳洲也有一定量生产.杏树病害是杏生产事业上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国际杏栽培及衰退学术讨论会,从1961年以来,已召开过8次.会议论文集有很多文章,报道世界各国杏病害发生情况及研究情况.本文参考美国、日本有关杏树病害名录及其它文献,简要综述世界杏病害种类及一些重要病害研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