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晚稻施用增产菌效益显著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增产菌是北京农业大学1985年研制成功的新型微生物制剂,它能诱导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合成,增强抗病机制,促进养分的运转,对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材料和方法增产菌由北京农业大学苏宝林副教授提供固体剂型含菌量2亿/克.试验安排在大兴县小羊场大队麦茬晚稻上,品种红星14,属中熟品种,秧龄期45天.6月22日插秧,采用沽根,喷洒和对照三个处理,随机排列3


试论玉米高产的技术原则
《作物杂志 》 1989
摘要:由于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复杂,在我国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玉米栽培形式:春播、套种、夏播、秋播、移栽等等。各类玉米又因播期、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其独特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本文试图


对未来十二年我国主要动物产品消费的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 1988
摘要:不同意有的专家提倡的应大力增加肉类消费量、使动物性蛋白质占蛋白日摄入量30%的观点,认为在相当时期内,我国既没有必要也无可能把动物性蛋白的消费比重定得过高;文章预测了我国1990年和2000年动物蛋白的消费量,可供有关部门研究决策参考。


培育草莓脱毒苗方法的研究
《园艺学报 》 1988
摘要:本试验通过热处理、分生组织培养和花药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花药培养经过预先冷冻处理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及较强的再生能力。花药染色体镜检绝大部分与母株的染色体数相同,为2n=28,花药植株当年开花结果率达30%,可作为获得脱毒材料的方法之一。用热处理及分生组织培养的苗已在田间生长两年,总苗数5万株以上。花药植株于1987年5月、8月分别定植于田间4000株左右。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科技通讯 》 1988
摘要:随着保护地的发展,番茄叶霉病发生越来越严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达20%以上,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一个大障碍。经过几年的研究,现找到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一、为害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开始在叶背上产生不规则或椭圆形的浅绿色病斑,继之


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无籽西瓜无性系快速育苗,包括组织培养加速繁殖;无土栽培建立采穗圃;利用抗病砧木嫁接生产用苗3个阶段。本文重点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技术措施。从1985—19873 年共发展三倍体无籽西瓜37.9公顷。无性系表现长势好、根系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


昆虫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的实验感染
《华北农学报 》 1988
摘要:用昆虫病毒杆状病毒科的甘蓝夜蛾和棉铃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小白鼠、金黄地鼠,豚鼠和裸鼠分别经腹腔和静脉接种及口服病毒进行实验性感染,于感染后15—4O天解剖,取被感染动物脏器悬液回接靶虫,使靶虫患典型病毒病,死亡率达13—100%,其中口服病毒回接靶虫的阳性,对说明昆虫杆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的意义较大.经腹腔和静脉接种的哺乳动物,可在其胰脏和脾脏中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到核型多角体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