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板栗树针叶小爪螨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1984—1986年,作者等在北京市密云县着重研究了针叶小爪螨在板栗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小爪螨越冬卵的孵化期与板栗树展叶抽梢期相符合.田间虫口数量,年与年之间相差很大,主要受自然天敌的影响.总结出乐果涂干的时期,药液浓度、施药次数、操作注意事项等技术措施要点.一次涂干的控制效果可达一个月以上,涂干树的栗实在收获期已检测不出乐果,在针叶小爪螨中度发生年和严重发生年,乐果涂干可增产板栗10%以上,净收益与成本相比约为9:1.


土壤有效磷测试方法的简化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在土壤测试推荐施肥技术系统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的测试是十分重要的项目.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提取剂种类很多,但是,不管何种提取剂在提取过程中都要有一个振荡过程.以我国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碳酸氢钠提取剂为例,常规操作法是在22±2℃的恒温条件下振荡30分钟,然后过滤、比色.这种测定法费时,费设备,不能适应大规模批量测试的需要.测土施肥技术的发展要求土壤测试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分析测定.因此,研究土壤测试的简化方法,


水稻施用大颗粒尿素肥效试验初报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1988年我们用挪威Norsk Hydro公司提供的大颗粒尿素肥料在京郊中下等肥力水平的潮土类土壤进行了水稻肥料效应试验.用普通尿素和碳酸氢铵为对照.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布置在北京市大兴县魏善庄乡和庞各庄乡.均不施有机肥,共设11个处理.处理1作对照.处理2、3、4、碳酸氢铵、普通尿素、


杆菌肽锌等饲料添加剂对肉用仔鸡饲养效果的研究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肉用仔鸡生长发育速度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高.为了保证鸡对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利用,一般饲料中添加一些非营养性的添加剂,如抗生素和其它一些药物,以抑制鸡体肠道内的某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鸡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起到促长作用.属于这类添加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杆菌肽锌、土霉素、喹乙醇等.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验证这些非营养性添加剂和氯化胆碱对肉用仔鸡的促长作用及相互作用,


冬小麦新抗源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我们在应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新品种的同时,选育了一批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的冬小麦新抗源,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病性表现很好.BT8811(87-601):对条中23、25、28、29、洛13Ⅱ,洛10V、水11Ⅰ七个生理小种免疫,对洛13V小种高抗,中抗叶锈,1987年北京白粉病大发生时表现免疫.抗寒性优于丰抗8号.株高92厘米,穗长8厘米,呈纺锤形.籽粒红色,半硬质、饱满度较好,千粒重40克,小区亩产358公斤.5月7日抽穗,6月13日成熟,比丰抗8号早熟2~3天,是一个中早熟新品系.BT88鉴1(87-603):对条中23、25、


玉米的涝害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Ⅱ、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涝害的反应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玉米对涝害的反应以生育前期较敏感,三叶期、拔节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淹水3天使单株产量分别降低13.2%、16.2%和7.9%,而开花期和乳熟初期淹水3天则未造成减产.生育前期涝害首先抑制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活动,进而间接影响地上部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生产.但雌小花分化期和开花期淹水明显地促进了气生根的发生.


我国地膜覆盖玉米栽培的现状及展望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一、地膜覆盖玉米栽培的发展及效果日本是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最早的国家,1948年开始研究,1956年应用于生产,1965年以后应用面积迅速扩大,欧美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约比日本晚10年.我国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1979年开始进行试验.最初以在蔬菜栽培上应用为主,继而发展到经济作物、粮食


靛酚蓝比色法中的干扰问题及消除方法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资料介绍有多种金属离子对靛酚兰比色法有干扰,比如Cu~(++)、Fe~(+++)、Zn~(++)等等.应用这种方法分析植物样本的全氮比较简单.而土壤就不同了,因为土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不仅所含的金属离子种类多,而其含量也大大超过植物体的含量,所以分析土壤样本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干扰.石灰性土壤中含有大量的CaCo_3,高者可达百分之十甚


套种玉米上玉米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北京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京郊玉米年播种面积约300多万亩,麦茬套种玉米目前仍占重要地位.套种玉米上玉米螟发生危害情况如何?应当如何进行防治?是值得研究的.本文综述1974~1978年的研究结果. 顺便指出,京郊玉米螟种类,经全国玉米螟协作组及我们自己的研究,已经明确优势种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仅有极少数量存在.因此,本文所述玉米螟发生规律,实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