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鲜核桃保鲜研究现状及思路调整建议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探讨了目前我国鲜核桃保鲜研究的现状及其效果,分析了现行保鲜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以去青皮鲜核桃作为鲜核桃保鲜的重点研究方向,可节约鲜核桃采摘成本、贮藏成本和运输成本,更适宜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其经济价值,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青皮核桃 去青皮鲜核桃 贮藏保鲜 发展现状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食用百合根际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及鳞茎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了食用百合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为食用百合在生产过程中克服连作障碍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钾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不同组合,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各不同处理对食用百合0~20 cm土层土壤酶、土壤养分、植株养分及产量的影响。首先,在钾肥与有机肥的配施处理下,食用百合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均在高量钾肥与高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为最高,并且钾肥对酶活性的提高作用强度高于有机肥的作用。特别是在百合植株生长后期,配施的肥效更明显,而且土壤酶活性对有机肥的响应也更活跃。同时,土壤硝态氮、速效钾的含量对钾肥与有机肥配施梯度的响应表现为增长差异持续递减的态势,有效磷的含量与前两者不同之处表现为,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高而降低。此外,钾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以双高施肥量下对鳞茎产量的提高最显著,土壤酶、硝态氮、速效钾与鳞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磷则与之弱相关。钾肥与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个体发育水平,改善土壤环境,为下一年百合的继续生长储备好丰富的物质,调节好良好的土壤养分状况。

关键词: 食用百合 配施肥处理 土壤酶 土壤养分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新害虫——黄芪根瘤象的鉴别特征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芪根瘤象Sitona simillimus Korotyaev(我国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虫时误鉴为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为我国近年在黄芪上新发现的一种优势害虫,在我国黄芪主产区的甘肃陇西、岷县、临洮等地均有分布,以成虫、幼虫为害黄芪的根、叶,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与品质。本文概述了黄芪根瘤象的研究概况,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成虫、幼虫、卵、蛹及雌雄生殖器的特征彩图,为该虫的正确鉴定提供资料。

关键词: 黄芪根瘤象 形态特征 研究概况 黄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陇棉3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棉花生育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重、叶面积指数、花铃期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延长了棉花生育期2~6 d,且用生物有机肥替代40%化肥的情况延长生育期的时间最长。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从苗期到花铃期上升,花铃期升至最大,随后在吐絮期下降。在花铃期和吐絮期,6个处理中T5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施用有机肥对棉花花铃期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普通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获得与常规施肥相应的产量。而生物有机肥替代40%化肥显著增加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结论】棉花生产过程中可以用生物有机肥来替代化肥,达到减用化肥、增产增效的效果。

关键词: 棉花 有机肥 化肥 生长发育 产量

紫叶莴笋新品种红竹2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红竹2号是以小披针紫叶莴笋红竹为母本,以圆叶绿莴笋15Q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耐抽薹紫莴笋新品种。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无莲座期,耐抽薹,抗病。春季栽培从定植至采收初期89 d,抽薹期94 d,比对照品种晚抽薹11 d。肉质茎长棒型,叶型椭圆形,叶紫红,茎皮紫斑明显,肉质茎翠绿,香味浓郁、品质优良。平均单株重0.9 kg。适宜在甘肃省兰州、榆中、永登、天祝、永昌等地以及相同气候区域春秋季露地种植。

关键词: 紫叶莴笋 新品种 红竹2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条件下旱作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特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模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分析了玉米生长季土壤全氮、硝态氮(NO~-_3-N)、碱解氮、铵态氮(NH~+_4-N)在0~100 cm土层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NO~-_3-N和NH~+_4-N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整体上从表层到底层依次降低。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T处理的NO~-_3-N和NH~+_4-N含量显著低于CK,0~1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4.7%~59.9%和4.4%~46.8%,10~2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0.5%~58.0%和8.7%~31.7%;玉米进入拔节期后,20~100 cm土层T处理的NO~-_3-N和NH~+_4-N含量出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栽培方式改变了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栽培方式各生育时期全氮及碱解氮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以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20 cm土层,T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玉米进入抽雄期后显著低于CK,0~10 cm降幅在0.3%~26.0%,10~20 cm降幅在17.7%~23.8%。因此,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的NO~-_3-N和NH~+_4-N供应量显著低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引起玉米拔节后碱解氮含量供应不足,是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玉米生育后期出现早衰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旱作玉米 留膜留茬免耕 硝态氮 铵态氮 碱解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培养料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应用效果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通过对生产好的优质隧道二次发酵料进行打包处理培养,与传统发酵料直接上架培养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在相同的生产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分析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2-4])。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发酵料直接上架的栽培模式,菌种前期发菌速度和长势均比打包料栽培模式的强,出菇期提前4 d;从后期产量和效益上看,表现也优于打包料的栽培模式。但是打包料具有省工、抗污染、便于长距离运输等优点,适合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下一步优质、高效的双孢蘑菇打包料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栽培模式 打包料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地区苹果腐烂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针对2019年春季陇东苹果产区部分果园苹果腐烂病害发生较重的反弹现象,分析了发病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土肥水管理,保障树体营养平衡;合理负载;重视修剪防治;药剂预防;清洁果园减少病菌,发现病斑及时刮除;树干涂白;利用抗性砧木;桥接复壮等防控措施。

关键词: 苹果 陇东地区 腐烂病 发生原因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蒲公英漂烫中叶绿素和颜色的热降解动力学

食品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野生蒲公英加工中叶绿素降解和颜色损失规律,采用Hunter Lab表色系统测定颜色变化,测定不同漂烫温度和漂烫时间对野生蒲公英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和颜色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蒲公英叶绿素a, b和绿色值(-a~*)的热降解均属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a, b的减少和绿色值(-a~*)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显著水平。蒲公英叶绿a、b及颜色热稳定性较差,漂烫温度越高,叶绿素降解及颜色变化越快;随漂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除-a~*值外, L~*值和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适当降低漂烫温度及缩短漂烫时间,可减少蒲公英产品叶绿素和绿色损失。

关键词: 动力学 叶绿素 颜色值 温度 时间 野生蒲公英 热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