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PCR检测的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侵染棉花的动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立枯病、红腐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新疆棉花上的4种主要土传病害,研究4种病害的病原菌在新疆棉花上的侵染动态,分析各自的侵染始期和最佳防治时期,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对混合接菌后分期采集的棉株进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各病原菌侵染动态分析及混合侵染分析。【结果】4种病原菌从棉花子叶期即能侵染;立枯丝核菌侵染相对较早、较快,拟轮枝镰孢霉次之;2种病原菌均在棉苗前期有较高的侵染株率,3叶期达到高峰,此后侵染株率逐渐降低;而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虽从子叶期开始即可侵染,但侵染株率较低,直到蕾铃期侵染株率呈渐增趋势;病原菌之间的混合侵染普遍存在,以两菌混合侵染居多。【结论】子叶期为4种病原菌的侵染初期;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以苗期侵染为特点;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以子叶期到蕾铃期均可侵染为特点;病原菌之间常有混合侵染发生。
关键词: 棉花 土传病害 立枯丝核菌 拟轮枝镰孢霉 尖孢镰孢霉 大丽轮枝菌 侵染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工具变量法分析科研人员素养对科研创新产出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对其科研创新的投入产出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找出提升科研产出的途径。【方法】利用新疆农业科学院的178名科研人员作为样本,使用工具变量,结合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DEA-tobit模型对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对创新投入产出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并验证。【结果】科研素养,以及其包含科研修养、个人能力和科研基础都显著的影响科研创新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当加入年龄、科研平台、第一学历等控制变量之后,科研修养的影响发生了不合常理的变化;当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科研修养之后,发现个人能力、科研基础直接正向影响科研纯技术效率。【结论】研人员的科研素养中,科研基础、个人能力是直接影响,科研修养是间接影响,即科研素养对科研人员的纯技术效率影响是一个多路径的影响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产铁载体测定及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棉花是新疆农业的支柱产业,棉花黄萎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效的防治途径是目前解决的首要任务。【目的】探究BacillusvelezensisBHZ-29、Bacillusatrophaeus SHZ-24、Bacillus subtilis SHT-15、Bacillus vanillea SMT-24菌株产铁载体能力及其对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MKB-CAS双层平板检测铁载体,Arnow法与高氯酸铁法鉴定铁载体类型,CAS染液定量铁载体,琼脂扩散法测定低铁条件下铁载体对抑菌物质的影响。【结果】MKB-CAS固体平板菌体周围出现橙紫色显色反应,Arnow实验4株拮抗菌反应液颜色为红色,高氯酸铁实验反应液颜色为黄色;BHZ-29、SHZ-24、SHT-15、SMT-24菌株铁载体定量活性单位最大值分别为8.27%±0.61%、31.80%±2.06%、16.06%±3.61%、15.53%±0.51%,吸光度值As/Ar比值最小分别为0.917±0.092、0.682±0.021、0.845±0.005、0.846±0.008。BHZ-29、SHZ-24、SMT-24菌株含铁离子浓度0、10、20μmol/L 3组处理发酵无菌滤液均未出现抑菌圈,SHT-15菌株3组处理出现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大小无差异性。【结论】4株拮抗菌株均产铁载体,铁载体类型为儿茶酚型,4株拮抗菌株整体产铁载体能力较低,最高达31.80%±2.06%,产铁能力As/Ar比值高于0.682时,BHZ-29、SHZ-24、SMT-24菌株含铁离子浓度0、10、20μmol/L 3组处理发酵无菌滤液对抑菌活性无影响,SHT-15菌株3组不同铁离子浓度处理对抑菌物质影响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与新疆春小麦匀播技术配套的适宜灌水量,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4号为材料,进行二因素盆栽试验,设置匀播(U)和条播(D)2种播种方式,以及W_(75)(拔节水)、W_(150)(拔节水+扬花水)、W_(225)(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和W_(300)(起身水+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4个不同灌溉水平(每次灌水量75 mm),研究了播种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匀播促进了小麦出苗20 d后的分蘖,增加了有效分蘖,其中W_(75)、W_(150)、W_(225)和W_(300)条件下,匀播小麦的穗数分别提高25.62%、41.79%、43.39%、46.10%,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20.15%、30.15%、30.68%、33.63%;匀播提高了小麦旗叶、倒二叶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增强了群体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且匀播方式下增大灌水量更有利于延长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匀播促进了小麦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的转运,有利于产量形成;在W_(75)、W_(150)、W_(225)、W_(300)条件下,匀播小麦产量较条播分别提高2.76%、4.41%、3.77%和3.42%,两种播种方式下W_(225)处理产量均最大。因此,匀播方式下W_(225)灌水模式最有利于春小麦生长发育和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高温胁迫对海岛棉不同部位果枝成铃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热差异明显的海岛棉品种'新海43号'(XH43)和'新海49号'(XH49)为材料,于盛花期在田间搭设塑料棚进行为期3d(H3)、6d(H6)和9d(H9)的增温处理,增温结束后立即恢复自然温度,以田间不搭棚的自然温度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天数高温处理对海岛棉净光合速率、成铃率及不同部位果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胁迫降低了XH43和XH49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H6、H9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中部果枝的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但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铃数,促进了上部果枝产量的提高.(2)高温胁迫对XH43和XH49的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导致两品种中部果枝棉铃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显著降低.而高温胁迫显著提高了上部果枝棉铃的断裂比强度,其中H6、H9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对照分别增加2.19%~5.12%和4.48%~7.59%.(3)高温胁迫下XH49各部位产量和品质变化幅度均大于XH43,表明高温胁迫对XH49影响更为严重.(4)花铃期短期高温胁迫,导致中部果枝棉铃大量脱落及发育受阻.在生殖生长后期,H6、H9处理后的棉株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增温处理增强了棉株后期光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了上部果枝的铃数、产量和断裂比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腐熟菌剂对粪肥腐熟过程中菌群结构及其肥效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添加一种自制的腐熟菌剂,对牛粪、羊粪、鸡粪三种粪肥发酵腐熟后菌群结构和数量及其肥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RT-PCR技术,对三种腐熟后的粪肥细菌菌群结构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国标化学法分析有机肥主要理化指标;采用番茄育苗试验评价苗期肥效。【结果】在牛、羊、鸡粪中添加菌剂处理的样本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有较高水平的聚类,菌群丰富度低且优势菌群种类单一,其中,在牛粪样品NA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OTUs占样品总OTUs的44%;育苗后穴盘样品优势菌群丰富度明显增加,其中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monas)、变形杆菌(Dyad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Pseudpmonas)均表现较高的丰度,而未加菌剂处理的腐熟样品和穴盘样品N5和N5P菌群变化不明显。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在腐熟粪肥样本NA和JA中均有较高的拷贝数。添加菌剂处理粪肥能明显促进肥料酸化,使其pH在4.78~5.90,有机质含量提升到56%以上,全氮大于5%;番茄育苗试验中,牛粪NA、羊粪YA和鸡粪JA处理平均株高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47.16%、46.28%和47.65%。【结论】该腐熟菌剂能有效增加粪肥中功能菌群数量、优化优势菌群结构、并促进肥料酸化、显著提高肥料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腐熟后的粪肥对番茄苗期生长肥效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测序番茄InDel标记的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InDel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很多的研究基础.为了鉴别渐渗系'IL71'和栽培种'M82'之间的差异,本研究经过前期对栽培种'M82'和野生型潘那利渐渗系'IL71'进行重测序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份番茄材料在12号染色体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从存在较大差异的12号染色体上设计了1 980对In Del标记引物,以便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区别两份材料.本研究从中筛选出400对引物进行InDel标记检测,最终检测出40对特异性引物,检出率为10%.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的杂交种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重测序 InDel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播种量.[方法]本试验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应监测基地进行,设置3个灌溉定额水平,分别为796 mm(W1)、938 mm(W2)、1 059 mm(W3),每穴直播粒数设为每穴8粒(D1)、14粒(D2)、20粒(D3)3个水平,观测比较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对滴灌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与每穴直播粒数交互作用以组合W3D1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83.46 cm、8.46和2 962.67 g/m2,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W3D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 789.00 kg/hm~2,灌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W3D1水分利用效率为最优组合达到0.65 kg/m3.每穴直播粒数为8粒时,与W1、W2处理相比,W3处理产量增幅为54.95%、30.24%;W3处理中,D1处理与D2、D3处理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9.11%、23.9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W3D1组合灌溉水量及每穴直播粒数为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