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免耕播种机气吸式排种器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影响中耕作物免耕播种机气吸式排种器工作精度的因素很多。为此,采用正交方差分析和综合加权分析法对投种点高度、取种盘转速以及负压室压力3因素分析优化,减少种子的弹跳、提高播种精度。免耕播种机气吸式排种器的投种点高度、取种盘转速、负压室压力3因素分别取值为H=100mm,ω=0.50r/s,P=0.003 5MPa时进行试验研究,粒距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均达最佳状态。最后,确定3因素的最优值,为排种器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高产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及ompH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分离株与疫苗株的血清型和ompH基因差异,本研究利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克隆、测序ompH全长基因,用DNAMAN、DNAStar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疫苗株血清型为B型,标准株血清型为E型。分离株和疫苗株ompH基因编码氨基酸有2个缺失和2个突变,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omp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氨基酸的缺失和突变可能使抗原表位发生变化,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牦牛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 ompH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籽瓜产量和生理参数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单因素组合设计,氮、磷、钾分别为1个因素,设7个处理,研究探讨了氮、磷、钾对籽瓜生长、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籽瓜产量影响显著,钾肥对籽瓜产量影响不显著。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的最佳组合是N 90kg/hm2、P2O5150kg/hm2、K2O120kg/hm2。低氮和中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高氮处理。中等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高于高、低磷处理和高、低钾处理。除磷、钾对10粒宽,钾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外,氮、磷、钾对籽瓜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在全生育期内,低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和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LAI和群体总光合势较高,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光合生产率较低(高)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高。不同生育期,磷、钾对籽瓜光合生产率影响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管带配置对冬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总干物质积累基本呈"S型"变化趋势,离滴管带越近的冬麦,干物质积累越多,且1管4行总干物质积累高于1管5行处理。1管5行边3行花后光合能力最弱,干物质积累最少,总干物质运转主要在花前,其余4个处理则相反,干物质主要靠花后积累。各处理小麦总的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籽粒最高。不同处理对主茎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对分蘖穗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KAP1.3基因与毛品质的关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02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KAP1.3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羊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AP1.3基因编码区存在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240G>A和c.312G>A),均存在3种基因型,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240G>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个体间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污毛量、密度、净毛率和细度离散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c.312G>A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个体间的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污毛量、密度、净毛率等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GG基因型与AA基因型间毛平均细度离散系数显著小于AG基因型(P<0.05)。因此KAP1.3基因可作为绵羊毛细度离散系数的候选基因之一,其生物学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1.3基因 PCR-RFLP 细度离散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春小麦生长发育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于2009—2010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进行,设置了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滴灌又设置了一管四行和一管六行两种滴灌带布置方式,目的在于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毛管布置方式对滴灌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与传统漫灌相比,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后期下降缓慢,滴灌可降低小麦干物质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率,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滴灌比漫灌相比灌水量降低了25%,产量平均增加1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4%。滴灌小麦实行一管四行毛管布置与一管六行相比受水均匀,不同边行间植株生长差异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一管六行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伊犁州昭苏垦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马铃薯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覆膜、密度)随机区组设计,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使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各器官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实核桃LFY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和RACE法从新疆早实核桃新早丰花芽中克隆到控制植物成花的关键基因LEAFY,其cDNA全长为1 472bp(GenBank登录号为JF520778),含有1 15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与其他植物上相关同源基因的结构相似,且与已克隆的LEAFY序列同源性较高。部分序列在早实和晚实核桃上进行扩增发现,该基因在早实核桃及晚实核桃上都能够得到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的亮度早实核桃大于晚实核桃。在早实核桃不同组织器官之间进行扩增发现,该基因在早实核桃营养器官上的表达方式显示出自身的特有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