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新疆拉面品种品质评价的多重PCR体系构建与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拉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特色面食之一,建立优质新疆拉面品质评价体系对其专用品种选育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3套检测新疆拉面优质基因的多重PCR体系,并对46份新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检测。体系Ⅰ可同时直接检测Ax2、Pinb-D1b和ω-secalin(1B·1R易位)3种基因,体系Ⅱ可同时直接检测两个位点Psy-A1(Psy-A1a、Psy-A1b、Psy-A1c)和Ppo-D1(Ppo-D1a、Ppo-D1b)的5种基因,体系Ⅲ可同时直接检测Glu-B3a、Wx-B1a和Wx-B1b3种基因,3套体系检测对照品种(系)的结果均与已知基因型完全一致。对46份新疆冬小麦的检测结果表明,Ax2、Pinb-D1b和不含ω-secalin(非1B·1R易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依次为30.4%、45.7%和78.3%,Psy-A1a、Psy-A1b、Psy-A1c、Ppo-D1a和Ppo-D1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4.5%、4.3%、2.2%、91.3%和8.7%,Glu-B3a、Wx-B1a和Wx-B1b基因的频率依次为21.7%、91.3%和8.7%;其中,与新疆拉面优质性状相关的5个基因Ppo-D1a、不含ω-secalin、Pinb-D1b、Glu-B3a和Ax2的频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检测到19种优质拉面基因的组合类型,其中含1、2、3、4和5个优质基因的组合类型依次占参试品种(系)的13.0%、32.6%、26.1%、23.9%和4.3%,没有发现同时含6或7个优质基因的品种(系),出现频率最高的优质基因组合类型为Ppo-D1a/不含ω-secalin(非1B·1R易位)、Ppo-D1a/Glu-B3a/不含ω-secalin和Ppo-D1a/Ax2/Pinb-D1b/不含ω-secalin。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3套多重PCR体系,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新疆拉面品种品质性状快速评价的方法;利用本研究构建的多重PCR体系和筛选出的含优质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开展小麦品质评价和分子聚合育种,将会提高新疆拉面品种评价和选育的效率。
关键词: 新疆拉面 品质评价 分子标记 多重PCR 新疆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新疆红枣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
《中国酿造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红枣为原料,为优化新疆红枣中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为自变量,总黄酮含量作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6℃、乙醇浓度60%vol、液料比10.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平均提取量为2.32mg/g,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新疆红枣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可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防冻剂在北疆枣树上的应用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北疆地区属高寒区,近年来北疆红枣受冻现象时有发生,新疆农垦科学院选择目前国内较好的3种防冻剂在枣树上应用,旨在为该区鲜枣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3种防冻剂均可使大部分简易大棚枣树安全越冬,并均提高了枣树的新梢生长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棘新品种“新垦沙棘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垦沙棘2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选育出来的优良沙棘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为长椭圆型、早果、丰产、萌蘖力强、性状稳定等特点;果实棕色,果柄长度0.25~0.30cm,果实横径为0.8~1.0cm,果实纵径为1.1~1.2cm,含糖量6.84%,含酸量0.95%,维生素C含量497.4mg/100g;在北疆8月上旬成熟。2010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机械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减排技术
《农机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现代农业必须依靠机械化才能实现大面积作业和规模化生产。农业机械的高油耗、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为此,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机高耗能现状的分析,并与国外农机耗能进行比较,找出农机高耗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解决农机节能减排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杂交种新陆早43号亲本杂交成铃的因素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从影响棉花杂交种新陆早43号亲本杂交成铃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尽量在开花早期进行,杂交时间越早成铃率越高;授粉当日气温在25~30℃之间时,杂交成铃率最高;授粉应从棉花柱头下部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与容器授粉法相比采用单花授粉法制种成铃率高,畸形铃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果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对IFN-α、β、γmRNA转录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干扰素(IFN)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用非致细胞病变(noncytopathic,NCP)和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CP)型BVDV感染临床健康BVDV检测阴性的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后IFN-α、β、γ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P型和NCP型BVDV感染PBMC后,Ⅰ型IFN(IFN-α、β)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转录水平上调,且差异极显著(P<0.01);只有IFN-α在CP型BVDV感染后4,12h(P<0.5)出现转录下调。IFN-γ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转录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2种生物型BVDV感染可引起PBMC中IFN mRNA转录水平升高。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外周血单核细胞 干扰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