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D2型细胞质与有些普通小麦材料的细胞核互作,可产生特异核质互作不育现象,其中有的表现为长光照敏感型雄性不育。文章研究了具有D2型细胞质的光敏不育系Ae.crassa—Norin26、核质杂种NC2134及克引11、克引12在黑龙江省克山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并以NC2134为细胞质供体,与20个小麦品种(系)杂交,获得一些核质代换系材料,对其育性及主要性状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期对育性有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Ae.crassa—Norin26不育度增加,1 999年4月22日播种达到全不育,Norin26则在所设播种条件下表现正常可育;(2)NC2134表现可育,这与其可能携带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有关,克引11、克引12在正常播种情况下表现高度不育甚至全不育;(3)不育系的不育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蕊心皮化;(4)不同普通小麦材料其核质杂种育性表现不同,有些材料其核质代换低世代分离出一定比例的高不育、半不育及可育株,通过进一步的核置换,可转育成相应的D2型细胞质不育系。

关键词: 克山 D~2型细胞质 核质互作 光敏雄性不育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技术寻找大豆抗SMV_1号株系标记初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以高抗 SMV1号黑农 39和高感 SMV1号合丰 2 5的两个亲本材料为试材 ,进行了大豆抗SMV1号的 RAPD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用的 86个随机引物中 ,引物 OPN11、OPR10 、OPT15、OPT0 6、OPE14 、 OPA0 4、 OPB0 1、 OPB0 2 等 8个随机引物扩增产物中有差异谱带。

关键词: 大豆 大豆SMV1 RAPD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玉米种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并对我国的河南、山东、吉林等主要玉米产区的玉米种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大粒明绿豆新品种绿丰5号

作物杂志 2002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物技术育种成果开发与示范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摘要: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生产的稻米质量较差 ,整体农业效益低 ,通过水稻生物技术育种成果在三江平原的开发与示范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 ,一是选择适期的品种 ,二是扩大优质米品种的种植面积 ,三是做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工作。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适宜三江平原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品种 (系 ) ,同时示范推广了龙粳 8号等质量效益型的水稻品种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稻 生物技术育种成果 开发 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平作窄行密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现代化农业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入WTO后寒地优质稻米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摘要:介绍了进入WTO以后 ,黑龙江省优质稻米开发存在优势和问题 ,重点阐述了开发前景和应对措施 ,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粳米开发 有机稻作 品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黑龙江省一种重要病害 ,近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危害越来越大。针对该病在黑龙江省的危害特点、流行规律以及对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并指出了今后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的设想与展望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流行规律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块茎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马铃薯 2002

摘要:利用马铃薯栽培种亲本组配的 6× 6完全双列杂交 (包括反交 ) ,对该性状 (以相对热损伤率RI %表示 )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 :①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GCA) ,特殊配合力效应 (SCA)和反交效应 (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 3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南、北马铃薯分别为 3 9∶1∶1 6和 2 1∶1∶0 5 ,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 ,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②此性状受质核互作和 (或 )细胞质的明显影响。③一些杂种F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为马铃薯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胞膜热稳定性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状态有机物料对土壤腐殖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 ,可以提高重组有机质的含量 ,改善重组有机质中的腐殖质结合形态 ,还可以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 ,表现为有机质含量、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HA/FA比值均提高 ,并且提高作物的产量

关键词: 有机物料 重组有机质 腐殖质结合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