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药对农田有害生物发生种类的影响
《植保技术与推广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农药对农田有害生物发生种类的影响顾中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210014)农田生物群落主要由农作物以及与农作物共存的各种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及它们的天敌组成。人们为获取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常用比学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比学农药的使用改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化学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药菌霉净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病保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新农药菌霉净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病保产效果王裕中,史建荣,沈素文,陈怀谷(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麦类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类作物上的重要病害,常造成麦子产量损失和影响麦种质量。70年代以来,生产上应用多菌灵防治麦类赤霉病,取得了优良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2001品系茸毛性状的遗传
《中国棉花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的陆地棉品系2001的多毛性状具有一个显著的表达特征,即控制该多毛性状的基因在棉株整个生育期建构的不同器官中都开启表达。研究表明:棉花幼株及叶片、棉铃、苞叶等器官的多毛性状,都表现由一对显性主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方式,该性状的基因符号暂定为T6。文章还对基因的整体与局部表达特征作了讨论。
关键词: 陆地棉,茸毛,遗传,整体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植物保护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陈志谊,殷尚智,陆凡,陈毓苓,史阿宝(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随着高产、矮秆、多蘖良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栽培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虽对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吴永祥,黄祥熙,陈留根,高德友,陆秀华,于圣筛(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东海县作栽站)(泰州市泰东农科站)水稻肥床旱秧,苗期长势平稳,秧龄弹性大;苗株矮壮,发根力强,拔秧时不带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蔺草收割、染土、干燥、贮藏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蔺草收割、染土、干燥、贮藏技术郑克武,唐银凤,周广义,朱立宏,刘金礼(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仪征市扑席乡农科站)收获是蔺草原料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适时收割、均匀染土、抢晴干燥和封闭贮藏几道工序。适时收割决定产量的高低;均匀染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株高、穗粒数、总小穗数、单株有效穗、单株粒重、千粒重与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的研究,明确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就怎样提高每穗粒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稳步提高每穗粒数,适当增加千粒重,挖掘穗部产量潜力,获得高产的观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簇毛麦杂种染色体的DNA原位杂交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DNA作探针与小麦-簇毛麦杂种双二倍体及异附加系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旨在探索一种鉴定小麦中簇毛麦染色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首先试验了标记的簇毛麦DNA与小麦DNA之含量比对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发现探针混合液中不加未标记的小麦DNA时,获得的原位杂交结果较理想。在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2n=56)中,14对簇毛麦染色体出现明显的棕褐色原位杂交信号,而小麦染色体不显标记,使这2个物种的染色体很易相互区分开来。进一步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DNA与小麦-簇毛麦6V染色体附加系体细胞杂交,也可检测出其中1对附加的6V染色体。由于该方法标记的簇毛麦DNA覆盖各簇毛麦染色体的整个染色体臂,由此,用其鉴定小片段小麦-簇毛麦染色体易位是有效的。
关键词: 小麦,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探针,生物素,原位杂交/簇毛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