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辣椒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归纳了辣椒花药培养过程中影响雄性胚胎发生的诸多因素,包括供试材料、小孢子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添加物质和温度胁迫处理,总结了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再生株的倍性水平和单倍体基因组加倍研究,指出尽管人类已从细胞和分子方面对辣椒花药培养中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形成胚状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尚未完全了解小孢子是如何被激发进入孢子体发育途径。当小孢子胚胎发生之谜完全揭开后,辣椒花药培养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关键词: 辣椒 花药培养 胚胎发生 双单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陆早42号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棉花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早33号为对照研究新疆主栽品种新陆早42号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表明,所用4种激素组合均能有效诱导愈伤组织,但二者仅在经过IBA 1.0 mg.L-1+KT 0.5 mg.L-1和2,4-D 0.1 mg.L-1+KT 0.1 mg.L-1两种激素组合诱导初生愈伤后,才能胚胎发生。新陆早42号在IBA 1.0 mg.L-1+KT 0.5 mg.L-1培养基上46 d就开始胚胎发生;新陆早33号则不能直接胚胎发生,需继代到MSBP培养基上培养48 d才有胚胎发生。经2,4-D 0.1 mg.L-1+KT 0.1 mg.L-1组合培养的愈伤均需要继代到MSBP培养基上培养才能胚胎发生,新陆早42号和新陆早33号胚胎发生的最早时间分别是71 d和81 d。胚性愈伤在铺有滤纸的MSBF培养基上分化成胚并发育成再生植株。新陆早42号在140 d有根系发育良好的能嫁接植株(株高7~8 cm),而新陆早33需180 d。即成功建立了新陆早42号的再生体系,且其胚胎发生能力和再生能力均优于对照。

关键词: 棉花 新陆早42号 体细胞胚胎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ELSD测定酸枣仁汤不同配伍情况下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酸枣仁汤不同配伍情况下各组方中酸枣仁皂苷A和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GraceBrava C18-B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速2.9 L.min-1。结果:酸枣仁皂苷A和B浓度分别在49.50~900.0"g.mL-1和20.40~407.2"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9%(RSD=2.3%)和100.7%(RSD=3.0%)。结论:酸枣仁与其他药味配伍后,酸枣仁汤中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发生一定变化,其他药味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溶出。

关键词: 中药汤剂不同配伍成分含量测定 酸枣仁汤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 酸枣仁皂苷A 酸枣仁皂苷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小麦 死苗率 地下害虫 虫口密度 为害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关键词: 氮形态 镁肥 甘蓝 产量和质量 硝酸盐含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新选不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高粱新选不育系,为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亲本材料,选用3个高粱新选不育系、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1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等6个性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中10349A2在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993、6.381、2.986和4.658,不育系10349A2在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相对效应值为0.932和3.420。10337A2ב辽0145’(父)和10349A2ב0-30红粒变’是2个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穗粒重>株高>产量>千粒重>生育期>穗长。

关键词: 高粱 不育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兼抗白粉、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CH7124抗性遗传及细胞学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7124是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感病小麦杂交、回交育成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偃麦种质系。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H7124的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及细胞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24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CYR29、CYR31、CYR32、CYR33和白粉菌系E09、E20、E21、E26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CH7124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n=0.30 I+20.79 II+0.04 III;与普通小麦中国春、绵阳11的杂种F1中,有80%以上的花粉母细胞可观察到2n=21Ⅱ的染色体构型,其平均配对构型均为2n=21II。说明CH7124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由于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总DNA为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未观察到可见的外源DNA杂交信号,进一步证明CH7124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抗病异源渗入系 白粉病 条锈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工蜂咽下腺结构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咽下腺的结构及形态,为蜜蜂形态学和蜜蜂生理学以及王浆分泌生理提供新知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HE染色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从形态学和细胞学水平对意大利工蜂咽下腺的结构和功能做了详尽探究和分析。意大利工蜂咽下腺由多个卵圆形腺泡组成,每个腺泡的直径约为120×180μm,腺泡之间有微气管相连,腺泡外侧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胞体直径约为12μm。每个腺泡是由多细胞构成,最外层有0.1~0.2μm的结缔组织膜,内部有壁细胞、酶原细胞和王浆分泌细胞,其中王浆分泌细胞分布较多,细胞直径约为16~18μm,细胞核直径约为6μm。由咽下腺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类型推断,意大利工蜂咽下腺主要分泌王浆,也具有分泌消化酶的功能,同时了解到分泌消化酶和王浆的途径。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咽下腺 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降水年型施肥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旱地玉米产量大幅提升以及逐步采用简化栽培措施的生产形势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连续3a不同降水年型施肥量对旱地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底施过多肥料会抑制玉米的生长,特别是在底墒较差或生育期降水偏少的年份,但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步减轻。生产中应采用一次性分层深施缓释或长效肥的施肥方式来减轻这种不利因素。在底墒较好的降水正常年份,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作用,低肥、中肥和高肥的经济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增加31%、36%和6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7.7%、29.8%和53.2%。但在底墒较好的偏旱年或底墒很差的丰水年,施肥的上述作用不明显,有时反而会出现负效应,2008年高肥处理产量反而显著低于中肥,较中肥低6.3%。旱地农业生产中应在已知底墒的基础上,通过预测降水量,"以水定肥、以水定产",合理实行水肥耦合运筹。

关键词: 降水年型 施肥量 旱地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粉体外萌发方法改进及其对花粉介导转基因的作用

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发明,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21152.9)。在该专利的基础上,针对玉米(Zea mays)花粉取样、保存和处理条件等因素对其体外萌发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改进玉米花粉体外萌发实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对开花的玉米进行花粉培养时所需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确定了玉米花粉的保存时间、条件及其对超声波处理后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以提高该转化方法中花粉的活力,并进一步验证了该转基因方法的可靠性;讨论了玉米花粉体外萌发的操作技巧和各因子的参数,对提高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转基因 体外萌发 花粉 玉米 超声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