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胡椒果皮高效脱胶菌的筛选、鉴定及初步应用

中国调味品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胡椒生物酶法高效脱皮,从海南胡椒种植园的土样中采集样品,以菌株产果胶酶活力的大小和胡椒脱皮效果为筛选指标,分离、筛选出1株胡椒果皮高效脱胶菌WC 0021;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将菌株WC0021发酵生产的果胶酶用于胡椒鲜果脱皮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7.5,温度为35℃的条件下,所产果胶酶2天内可将胡椒果皮脱除干净,所得白胡椒中挥发油和胡椒碱的含量分别是3.37 mL/100 g和4.25 g/100 g,菌落总数为1.0×103cfu/g,感官评价为优。

关键词: 胡椒脱皮 菌株筛选 鉴定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东部市县早稻空壳现象调查与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4月末至5月初,海南文昌东阁镇和会文镇、万宁万城镇、琼海龙江镇等东部地区有超过600 hm2早稻出现了空壳的异常现象,水稻长势看似正常但不结实。经过田头调查和现场询问,并加以分析研究,认为海南省东部市县早稻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11年海南省超过3个月的低温阴雨寡照气候造成的,另外和当地的耕作制度、农民种植习惯、水稻品种(组合)以及栽培条件也有一定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海南 早稻 空壳 调查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葫芦科蔬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比较形态学、同工酶和mtDNA-PCR对采自海南岛4个市县的葫芦科蔬菜根结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发现5个种群均存在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该种线虫是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和丝瓜[Luffa cylindrica (Linn.) Roem]上的新记录种,文昌和陵水属其首次被报道的分布地区。有2个样本表现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的混合种群。

关键词: 海南岛 葫芦科蔬菜 象耳豆根结线虫 种类鉴定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甜椒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长江蔬菜 2011

摘要:2008-2009年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进行了甜椒新品种品比试验。对所参试12个甜椒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产量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2个品种中,吉星甜椒,国禧205,富贵甜椒产量最高;吉星甜椒,玛丽莲,富贵甜椒抗病性最强;综合性状最优的是吉星甜椒。

关键词: 甜椒 品比试验 海南 吉星甜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杀线剂对香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线虫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35%威百亩水剂和98%棉隆微粒剂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效,不仅能控制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根结的形成,同时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残留毒性低等优点,可作为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具有较好的防效,对土壤中2龄幼虫数量和作物根结的形成具有中等水平的控制能力,速效性好、同时具有一定的持效性;生防制剂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和2.5亿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在香蕉生长前期防效较差,而在生长中期的防效逐渐上升并保持稳定;2.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的表现一般,但可在生长季节多次灌根使用,同时具有毒性低、使用方便的优点,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能在作物生长季节里施用的广谱型杀线虫制剂;50%氰氨化钙颗粒剂的表现最差,仅能一定程度地控制根结线虫数量,未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对2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不超过60 d,生长中后期的2龄幼虫数量和根结指数增长较快。

关键词: 杀线虫剂 根结线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两优2号在海南澄迈县“百亩连片”高产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两优2号是两系籼型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为了展示其在热带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2011年在海南澄迈县桥头镇进行"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Y两优2号表现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抗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能力强,抗旱、耐热及抗倒伏能力强;专家验收,平均产量为11.46 t/hm2。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Y两优2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中VC含量及抗氧化性的比较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VC(Vitamin C)又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在植物抗氧化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VC在植物如拟南芥、小麦抗氧化功能方面已有许多研究,但在水稻中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比较水稻品种中花17、日本晴、扬稻6号和扬稻2号中的VC含量,发现不同品种间VC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MV(methyl viologen)处理,进一步比较了由于VC含量的差异导致氧化胁迫下超氧阴离子、H2O2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VC含量与水稻抗氧化作用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VC在水稻的抗氧化胁迫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提高水稻的抗逆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 VC 抗氧化剂 水稻品种 抗逆性

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进展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小菜蛾的年发生世代从北至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各地小菜蛾发生起始峰时间从南至北逐渐向后推移,每年不同区域有一至两个发生高峰,年度间受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天敌等生物因子以及耕作制度等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性监测及治理研究显示,全国5个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小菜蛾对11种代表性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不同药剂在全国的抗药性水平有很大差异,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华中和华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并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制定区域性抗性治理策略.越冬和迁飞研究证明,武汉至驻马店区域为小菜蛾的越冬北限,小菜蛾存在远距离迁移的特性,并确定小菜蛾有迁入迁出和迁入定殖两种迁飞模式.抗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Bt制剂,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和丁醚脲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各药剂交互抗性普也存在差异.可持续防控技术方面,制定了适合各区域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45个示范基地,依区域不同分别示范推广具区域特色的以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等技术,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6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19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近4万公顷,带动技术示范近20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监测 抗性治理 抗性机理 可持续控制 示范推广

红肉蜜柚在海南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红肉蜜柚在海南通过引种试种,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和对热带气候及生态条件的适应性。果实早熟、丰产,品质优良,比福建省平和县早成熟30~40d。

关键词: 红肉蜜柚 引种 海南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11份黄皮种质的性状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省各地采集的11份黄皮种质资源为试材,以大鸡心(HP1)为对照,比较、评价其生长特性、农艺性状、果实品质与理化性状及抗梢腐病特性等。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多属中熟;HP10属晚熟。HP3、HP5、HP7属大型果,HP2、HP4属小型果。除HP5、HP6、HP10外,大多数的果肉较易分离,便于食用加工。HP5、HP7、HP9属特甜型,HP6、HP11则有涩味或味淡;其余品种多酸甜适中,风味较佳;而HP2、HP4、HP11的可食率较低。参试种质对梢腐病无高抗或免疫性状,对照HP1和HP5为高感病种质,HP2和HP8为中抗种质,其余均为感病种质。

关键词: 黄皮 种质资源 性状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