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 2011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介绍近年来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讨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胶乳增产的可能原因,并对这一领域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橡胶树 乙烯利 排胶 蔗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的基本类型及海南主要设施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工程 2010

摘要:阐述了设施农业的涵义,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基本栽培类型,以海南大棚西瓜生产和甜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为例,详细介绍了这2种主要设施栽培技术。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设施农业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摘要: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短缺,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概述海南主要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探讨今后发展前景,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南 生物质能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自然更新能力调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濒危原因 生境 人为破坏 自然更新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种苗大田繁殖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大田繁殖赛娃草莓种苗时,适量的6-BA与GA3混合使用可取得极显著促进作用,其中6-BA50 mg/L+GA350 mg/L的效果最好,其次为6-BA 100 mg/L+GA320 mg/L。单独使用6-BA50 mg/L、6-BA100 mg/L及三十烷醇1 mg/L基本无效果。

关键词: 草莓 种苗繁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西瓜品种在海南地区棚栽的适应性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8个西瓜品种的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海南省种植、推广的棚栽西瓜品种。[方法]以主栽品种"早佳"为对照,对比参试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质量及综合抗(耐)性等基本属性。[结果]无籽西瓜品种帅童、蜜童表现较好,各方面极显著或显著地优于对照和其他供试品种,适合在海南省大面积推广;小玉红、神武4号则表现一般,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重估;而甜童、小贵、神武1号和神武2号表现最劣,不适于在海南省推广种植。[结论]筛选出了帅童和蜜童2个优良品种。

关键词: 西瓜品种 棚栽试验 品质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桶形芋螺毒管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条件优化

生物技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双向电泳的条件,建立适用于桶形芋螺毒管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方法:对毒管蛋白的提取、上样量及SDS-PAGE凝胶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乙酸提取法适宜于毒管蛋白的提取,对于pH3~10、17cm的IPG胶条,当上样量为0.75mg,聚焦70000Vhr,SDS-PAGE凝胶浓度为15%时,可提高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所得蛋白点清晰、数目达到1003个。结论:采用优化的条件进行双向电泳,能得到分辨率高、重现性好、完整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后续桶形芋螺毒管蛋白质组学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芋螺毒管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热带生物学报 2010

摘要: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关键词: 小菜蛾 阿维菌素 抗性风险评估 交互抗性

海南疣粒野生稻DNA导入栽培稻及其后代的SSR验证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 CSCD

摘要:选取抗性较好且生长旺盛的海南疣粒野生稻,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穗颈注射法将其导入杂交水稻恢复系R225、R128、R15。第1代开始选择在生育期、株高、株叶型和穗粒结构等性状与群体中其他单株有明显不同的变异株,经过3代选择,筛选到15份稳定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4份导入后代材料具有供体而受体无的DNA条带,说明本试验获得了来自疣粒野生稻的变异材料。

关键词: 海南 疣粒野生稻 基因组DNA 导入 SS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