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取样才能使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能够代表居群总遗传多样性。为了确定普通野生稻居群异位保护最佳取样数量,笔者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海南文昌东路普通野生稻居群为试验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异位保护最佳取样数量。结果表明:以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占居群总遗传多样性的90%为临界值,则最佳取样数量为26株;若采集的样本遗传多样性达到居群总遗传多样性的95%,最佳取样数量应增加至31株。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异位保护
取样策略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当前6种主流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药后7d,防效分别为93.13%和94.11%,可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15%茚虫威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5%氟啶脲乳油的效果次之;24%氰氟虫腙悬浮剂的防效稍差,在生产中应慎用。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杀虫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应用海南农丰宝肥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复合生物菌剂对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城市污泥堆肥通过接种复合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堆肥初期的发酵温度,延长高温持续时间,加快堆肥物料的水分挥发,缩短堆肥发酵周期,促进堆肥快速腐熟。试验产品无异臭味,总有效活菌数达到2×109个/g,符合GB20287-2006标准的要求,可用做城市污泥规模化堆肥发酵的生物菌剂。
关键词:
复合生物菌剂
城市污泥
堆肥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1我国圆椒产业发展趋势及品种推广概况1.1我国圆椒产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圆椒产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新的特点:①区域性生产布局日趋合理;②建立科研、教育、推广协作分工的科技推广体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③市场经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出现很多农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
2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胡椒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综述了胡椒油的4种提取方法,并对胡椒油的抗氧化性活性、清除氧自由基等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胡椒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胡椒油
提取方法
抗氧化性
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油炸木薯片加工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感官评分、含油率和膨化度3项指标探讨了切片厚度、硬化、热烫、浸泡、干燥、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等关键环节对油炸木薯片工艺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油炸木薯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切片厚度1mm,0.3%CaCl2硬化30min,95℃热烫120s,10%糖溶液浸泡1h,85℃干燥60~120min,初始油炸温度170℃,油炸时间90s。[结论]油炸木薯片口感酥脆、色泽金黄、含油率较低。
关键词:
木薯
薯片
油炸膨化
休闲食品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揭示小型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矮小遗传机理,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香猪、梅山猪和大白猪共60个样本的IGF-1基因5′侧翼区部分片段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找到2个SNP,分别为1个碱基颠换G22C和1个碱基转换G89A。针对这2个SNP位点得到5种组合基因型,各SNP位点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统计结果显示:IGF-1基因G22C位点在总群体、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香猪、大白猪、梅山猪内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GG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G89A位点在总群体、五指山猪、大白猪、梅山猪内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而滇南小耳猪、香猪该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均为GG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
关键词:
五指山猪
IGF-1基因
SNP
《中国南方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珍珠番石榴为对照,对收集的17份海南本地优质番石榴种质资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质地、风味、香气及平均单果重等性状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番石榴种质资源品质佳,果肉皆嫩滑可口、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具有芳香味;红肉种质资源芳香味更浓。尤其琼番石榴17号、5号、9号、8号和4号等5个种质资源表现更突出,不仅品质优,且平均单果重较对照高。
关键词:
番石榴
种质资源
果实品质
海南省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海秀占9号施氮量和氮素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秀占9号的分蘖力、有效穗、叶茎干物重、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结实率以及氮肥农学利用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施氮量
热作区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中豆31×B13杂交组合的182个F2单株构成的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55个SSR标记的简单遗传图谱。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大豆的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至完熟日数和全生育期进行QTL定位,以研究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发现在C1连锁群上有1个QTL与出苗至初花日数有关,可解释66.40%的遗传变异;发现7个QTL与初花至完熟日数有关,分别位于A2、B2、C1、L、M 5个不同的连锁群上,可解释6.70%~18.00%的遗传变异;2个QTL与全生育期有关,均在C1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31.90%和36.70%的遗传变异。这些QTL的发现可以为大豆生育期QTL的发掘和利用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