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橡胶树HbMCS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化磷酸合成酶(2C-methyl-D-erythritol2,4-cyclodiphosphate synthase,MCS)是异戊烯基焦磷酸合成途径之一,甲基赤藓糖磷酸(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MEP)途径中的第5个酶,催化2-磷酸-4-(胞苷-5'-二磷酸)-2-C-甲基-D-赤藓糖醇生成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化磷酸。根据植物MCS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结合RACE的方法在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获得了与其相应的MCS基因,命名为HbMCS1(GenBank登录号:FJ196164)。序列分析表明HbMCS1长965bp,编码24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sativa)、银杏(Ginkgo biloba)和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的MCS同源性分别达到70.8%、69.4%、64.9%和63.3%和62.2%。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割胶诱导胶乳HbMCS1的表达,乙烯对HbMCS1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HbMCS1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在愈伤组织中大量表达,在叶片和胶乳中微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对策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 2009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研究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基本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丽绿刺蛾的发生及防治
《热带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芥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酶活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木瓜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芥子酶基因CpTGG1和CpTGG2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pTGG1基因在番木瓜的茎、叶、花、种子中表达,在根和果实中不表达,而CpTGG2仅在根中表达,在其它器官中都没有检测到表达产物,表明两个芥子酶基因存在明确的分工。两个基因都不在果肉中表达。酶活性测定表明,除了果肉外的其它器官中都有芥子酶活性,这与RT-PCR的结果是一致的。对叶片芥子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pH8.0,最适温度为45℃,高温下(80℃)酶迅速失活,最适Vc浓度为1.5mM,高盐浓度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对白木香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模板DNA,Taq酶,Mg2+,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白木香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模板DNA50ng、引物0.30μmol/L、Mg2+1.5mmol/L、dNTP0.4mmol/L和Taq DNA聚合酶1.0U。适用于白木香的SRAP-PCR反应体系迄今未见报道,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木香进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关键词: 白木香 SRAP-PCR反应体系 建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栽培稻米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稻米 》 2009
摘要: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需求增加,有机稻米需求也与日俱增。本试验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对应用酵素菌肥的有机和传统栽培条件下稻米在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上的差异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稻米碾磨品质略差于传统稻米,外观品质仅垩白率降低36.05%,直链淀粉含量减少5.80%,蛋白质含量降低1.74%,胶稠度两者相差不大,碱消值提高2.76%,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分别比传统稻米高4.32%、6.53%、1.84%,氨基酸总量高于传统稻米2.96%,Mg/K和Mg/N分别比传统稻米提高66.04%和22.22%。虽然有机稻米部分品质参数低于常规稻米,但是重要的品质参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捷有效的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
《贵州科学 》 2009
摘要:构建cDNA文库是研究基因组功能基因一种有效的手段,传统的建库方法通常需要在双链cDNA两端分别加上带限制性酶切位点的接头序列,通过酶切使之产生与质粒匹配的粘性末端,然后与质粒连接构成文库。本文介绍一种简单而且不需要核酸内切酶的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通过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通过置换底物的方式在cDNA 3’末端合成接头序列。(2)利用cDNA两端的接头引物,通过Taq DNA合成酶PCR扩增合成cDNA第二条链。(3)将PCR产生的双链cDNA直接与T-载体连接。(4)将连接物转化大肠杆菌,得到cDNA文库。利用本方法,我们成功构建红树植物红海榄的cDNA文库。PCR结果显示插入的片段分布在0.5~3.0 kb之间,大部分cDNA的长度在500~1000bp之间,表明c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率、低成本、RNA模板需要量少的特点,而且适用于任何高等生物RNA样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马槟榔花果及种子形态学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对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evl.)花果及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和显微观察。描述了马槟榔花的花萼、花瓣、子房、花药、花粉和果实的大小、外中内果皮以及种子的内外种皮、胚、胚乳等的结构和形态。马槟榔为圆锥花序,花瓣、萼片各4个,上位子房,侧膜胎座,4个心皮,1个心室,雄蕊多个,胚珠多数,多为肾形,沿心皮腹缝线成2~3纵行排列,花粉囊4囊纵裂,底着药,花粉粒球形,三孔沟型萌发,花程式为:K2+2C4A∞G(4:1:∞);果实大小差异较大,最小果纵横径3.1cm×2.8cm,最大果纵横径11.2cm×9.4cm,果实含种粒数平均8~9粒,最多的达40粒;果皮分外、中、内3层,外果皮有8~10条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状突起,中果皮石细胞居多,内果皮晶莹剔透;种子形状多样,不同区域马槟榔种粒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皮有内外2层,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薄而透明,种子胚乳被吸收仅留遗痕,胚由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