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良西瓜专用砧的选择和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优良砧木的选择是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过去我们常利用葫芦及夜开花瓠子作砧木,嫁接后证明对西瓜品质的影响较小,但低温期表现着果性较差,果实较小,产量不够理想.近年来,我们从日本引进数个抗性强的西瓜专用砧品种,希望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及栽培特点的砧术品种.材料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轻壤质滨海盐土向潮土演化过程中土壤有效养分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滨海盐土的潮土化过程为土壤不断脱盐熟化的过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脱盐而有所增加,土壤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变化不大,速效钾则随脱盐而减少.总体上讲,土壤有效氮、磷含量水平仍较低,需补施氮磷肥;土壤缓效钾、速效钾含量较高,供钾充足,一般不需施用钾肥,但对于经常灌溉、质地紧砂一砂士的潮土,必需注意钾肥的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水平对杂交小麦抽穗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小麦经济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积累.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抽穗后功能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等光合特性密切相关,提高与维持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小麦高产,适当施用氮肥可起到这样的作用.叶片含氮量与光合速率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相关,但含氮量超过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叶片含氮量增加而提高(Evans,1983).过多地施用氮肥,增加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造成叶片相互遮荫,不但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使光合速率降低.研究氮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光合能力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院作物实验场进行,前作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蚜螨繁殖率及棉蚜再猖獗
《植物保护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氰戊菊酯曾对棉蚜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对棉叶螨防治效果极差。棉蚜抗药性的发展使药效发生了变化,近来的试验表明,该药对蚜虫药效很差,对伏蚜根本无效,100和200ppm 对棉蚜已属低浓度,可使其繁殖率增加4—8倍,在田间使用氰戊菊酯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在相同浓度下一般可抑制棉叶螨的繁殖,并有一定的杀卵作用。当蚜螨共存时,使用氰戊菊酯,由于可形成大的棉蚜群体,使药后存活很少的棉叶螨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使群体越来越小。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弥补了氰戊菊酯的不足,可同时控制蚜螨群体的发展,克服再猖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蒸煮品质遗传的初步研究
《种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蒸煮是食用甘薯的主要方法。蒸煮品质则是人们对食用甘薯薯肉色、甜度、风味、纤维含量、水份和适口性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要求育成薯肉为桔黄或桔红色.含糖量3%,纤维含量少.风味和适口性好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甘薯育种是以了解目标性状遗传规律为基础的。可是,有关甘薯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种子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粗提液经PAGE分离及NBT染色,显示出7条SOD同工酶谱带.研究发现棉花种子SOD同工酶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且在变性剂SDS作用下仍保持一定活性,但β-疏基乙醇和脲试剂能使之失活.经用氯仿-乙醇和KCN处理,证实棉花种子SOD均为Cu-Zn-SO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庭院蔬菜新星——佛手瓜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佛手瓜(Sechium edule)起源于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纪传入美国,后传到欧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各国,大约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目前,佛手瓜栽培最多的是云南、四川、福建等西南和华南各省,已成为当地菜农庭院经济中的当家品种之一.华东各省亦已栽培利用,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一、开发利用价值1.可食性强佛手瓜果实实心,果肉质密而厚;瓜肉清脆鲜美、食用方法亦很多,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佐料可加工成甜、酸、辣、成等不同口味的菜肴.佛手瓜的嫩梢(嫩茎叶)亦可入厨,味美如芥蓝,台湾人形象地称之为“龙须菜”.此外,佛手瓜薯块状的根既可食用又可作为饲料或加工提取淀粉的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椒3号辣椒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苏椒3号是中晚熟一代杂种,适春季及秋季栽培。抗TMV,耐CMV,耐高温,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可越夏及延秋生长,霜前采用小拱棚及大棚栽培可延长至元旦上下,是堵伏、秋缺的良种。果实大羊角形,青果淡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长15~17cm,味辣。一 每666.7m2产3 000~4000kg,高者达5 000kg。鲜食及腌渍兼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6月份青椒突发性死秧原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南京市郊区等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的青椒在5~6月份常常出现大面积突发性死秧现象,一般田块死亡率30~60%,严重的整棚、整块田毁灭、绝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死秧原因,我们对该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材料和方法1.材料以赣榆县大棚栽培的青椒病株、南京市郊区露地栽培的青椒病株为材料,这些病株表现典型的死秧症状.同时采集病株周围的病(?)进行分离 透(?)等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碱土地区苹果小叶病诱因与矫正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园土壤PH偏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高,或偏施氮磷化肥等都会诱导幼龄苹果发生小叶病.在江苏省现有苹果主栽品种中,富士、金帅发病率较高.而大国光、小国光等则相对较低.对于已经发生小叶病的果园,秋冬季节土施硫酸锌0.05kg/株或多效锌0.1kg/株,在春季发芽前树体喷5%硫酸锌或10%多效锌,当年可以消除病症;生长季节对病株进行土壤或叶面施肥当年无效.苏北地区现有条件下的果园,每年施用含锌复合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对防止苹果小叶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