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投饵天数的延迟,仔鱼的存活率也随之降低。在仔鱼开口后4 d内,各组死亡率差异不大;开口后第6天(孵化后第8天),仔鱼死亡率呈现明显差异。在孵化后第10天,延迟投饵3 d的仔鱼几乎完全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展望
《中国水产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再一次敲响了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警钟。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发展再度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标志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及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面临着极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同时将节能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于海洋与渔业大国的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疣梭子蟹标志及室内养殖技术探索
《齐鲁渔业 》 2011
摘要: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又称梭子蟹、枪蟹、海螃蟹、海蟹、门蟹等,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蟹类.该蟹具有营养丰富、生长迅速等优点,一直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1981年被列为我国海洋水产养殖对象,因其养殖产量高,利润丰厚,现已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因近几年捕捞强度的增加及环境影响,其自然资源量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梭子蟹成为各沿海省市开展资源增殖工作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养殖技术 中国沿海地区 室内 海洋水产 养殖品种 经济蟹类 营养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淡水钩虾(甲壳纲,端足目)的分布(英文)
《动物分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预测物种的适生区对于物种资源的评估、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非常重要。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过度开发,冷水性无脊椎动物的衰减速度比在陆地和海洋生活的无脊椎动物都要高。目前关于中国淡水钩虾分布方面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基于103个地表淡水钩虾的不同分布位点和广布种湖泊钩虾Gammarus lacustris 23个不同分布位点以及32个环境因子数据,使用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了淡水钩虾和湖泊钩虾在我国的适生分布区域。结果显示淡水钩虾非常适合分布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如长白山、太行山、横断山、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而青藏高原的东部、西部边缘地区和南部分布地区、尼泊尔、不丹和朝鲜半岛也是淡水钩虾的潜在适生区域,但淡水钩虾在我国华南、华中和华北的平原地区分布却很少,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与-10℃和5℃1月平均气温线间的区域相似。淡水钩虾是典型的狭温性物种,在不适宜温度条件下很难存活,这可能也是限制其扩散和存活的关键性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中积分阈的选择与优化Ⅰ:目标离散分布状态下积分阈的确定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积分阈是渔业声学数据后处理中对回声信号进行积分的临界值,是参与积分的最弱回声信号的体积反向散射强度。通过合理设置积分阈,能在保留目标信号的同时有效地消除噪音和非目标回声信号,从而提高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准确性。为研究目标离散分布状态下选择和优化积分阈的方法,推导了单体目标体积反向散射强度与目标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利用鱼类目标强度-体长经验公式和目标强度现场数据确定积分阈的两种方法,并以黄海鳀的调查为例,对上述两种积分阈确定方法进行了应用探讨,为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数据处理中目标离散分布状态下积分阈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 积分阈 目标强度 体积反向散射强度 目标强度阈值 离散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酸化对栉孔扇贝钙化、呼吸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Alkalinity anomaly technique"测定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钙化率和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钙化和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当pH降低到7.9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会下降33%左右;当pH降到7.3左右时,栉孔扇贝的钙化率将趋近于0,栉孔扇贝无法产生贝壳,而此时栉孔扇贝碳呼吸率(RC)与耗氧率(RO)也分别下降了14%和11%。随着酸化的加剧,栉孔扇贝的能量代谢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栉孔扇贝的生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中国水产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我国罗非鱼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挫折。自然灾害频发、病害损失惨重,内销市场开发乏力,出口价格受制于人,养殖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热情,严重地阻碍了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升级是当前行业从业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在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外罗非鱼领域的专家围绕"品牌经营与产业升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胜利原油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用于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时间-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随时间总体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出现高值的时间提前。从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半滑舌鳎幼鱼肝脏SOD和CAT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过程。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存在一定的阈值,在这个阈值内机体未发生中毒反应,污染胁迫解除后也能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本实验中,石油污染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影响的阈值在0.2~0.4 mg/L之间,而对SOD活性影响的阈值在1.6~3.2 mg/L之间。在此阈值以上,表明石油污染导致机体产生活性氧的速度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能力,损伤作用占主导地位,使机体发生毒性效应。半滑舌鳎幼鱼肝脏CAT活性对石油污染的响应相对于SOD更加敏感,所以更能反映出环境中氧化污染的胁迫,有望成为石油类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胜利原油 半滑舌鳎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生物标志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