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鹤望兰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SrZD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 Banks)黄色花萼中克隆到1个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Sr ZDS)。其c DNA全长2 111 bp(Gen Bank收录号:KT428724),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1 710个碱基。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玉米的ZDS同源性最高,达到8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r ZDS与水仙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r ZDS在鹤望兰黄色花萼中高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和盛花期表达量最高。应用UPLC对其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分析,其总量在黄色花萼中最高,且在盛花期最高,表明Sr ZDS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成正相关。
关键词: 鹤望兰 ζ–胡萝卜素脱氢酶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UPLC


菌渣垫料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规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好氧堆肥是一种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堆肥也有它的缺点,堆肥过程中的碳素损失是造成温室气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碳素在堆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对于如何减少堆肥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十分重要。该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秀珍菇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呈逐渐下降趋势;胡敏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堆肥结束时,碳素降解率为5.7%~10.2%,胡敏酸增加了56.0%~131.0%,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54.5%~81.5%,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加了31.7%~73.4%。以垫料为主料的堆肥处理碳素损失高于以菌渣为主料的处理,添加EM菌剂可以加速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提高腐殖质化指数。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丝瓜酚类物质组分及其含量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丝瓜中酚类物质组分及其含量的方法,为丝瓜酶促褐变的后续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液相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A)/0.3%乙酸水溶液(B),柱温32℃,进样量2μL,流速为0.25 m L·min~(-1)。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0~0.5 min,95%B;0.5~17.5 min,95%~67.5%B;17.5~18 min,67.5%~95%B。检测波长选取283 nm。14种酚类化合物标准品在18 min内完全分离,样品中检测出13种酚酸。线性范围在0.05~4mg·L-1,检出限(S/N=3)为0.004~0.049 mg·L~(-1),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在95.70%~106.89%,相对标准偏差在0.32%~4.71%。龙胆酸为丝瓜样品中主要酚酸,其次是绿原酸、多巴胺、L–酪氨酸,再次是焦性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儿茶酚、表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4–甲基儿茶酚、对香豆酸。


醇沉分级粗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变化机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粗茶多糖提取物为原料,设置50%、60%、70%、80%、90%等5个浓度梯度乙醇沉淀分级制得茶多糖样品TPs-50、TPs-60、TPs-70、TPs-80和TPs-90,探明其沉淀分级特性、抗氧化活性表达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TPs-50和TPs-80得率可达到9%以上,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为TPs-60>TPs-50>TPs-70>TPs-90>TPs-80。TPs-80中茶多糖含量为8.06%,占总析出量的14.76%,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占总析出量的43.8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趋势为TPs-50>TPs-60>TPs-70>TPs-80>TPs-90,还原力亦呈降低趋势,与茶多糖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检测分析茶多糖样品中抗氧化组分含量发现,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类、总黄酮、咖啡因等组分皆有析出,析出量以TPs-50中最高。除茶多糖外,其他抗氧化组分析出量TPs-60、TPs-70和TPs-80之间逐渐变大,TPs-90中骤减至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总黄酮和咖啡因与茶多糖样品抗氧化活性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而茶多糖亦有正相关性,却未呈显著性相关,表明其抗氧化活性的表达更多依赖于其他活性组分的协同作用。


作物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过去四十年里,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研究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业已成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技术依据和一个分支体系,其中二次多项式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肥效模型。本文对经验肥效模型的类型及其适用性、试验设计、参数估计、类特征肥效模型、非典型式推荐施肥优化方法以及函数法与土测值的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和主要诊断方法。为此,建议:未来要深入探讨消除或缓解多元肥效模型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危害的补救措施及其有效应用条件;研发非结构肥效模型,克服经验肥效模型专业假设的不合理性;在大量"3414"试验资料基础上开展作物肥效参数识别技术研究,为肥效模型实现微观指导和推荐施肥软件系统研发提供理论模型依据。
关键词: 肥效模型 共线性 异方差 非结构模型 肥效参数 参数识别


禽坦布苏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ATmV非结构蛋白NS1的基因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检测ATm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之前建立的RT-PCR方法同时对临床15份疑似ATmV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计算其符合率。【结果】成功建立了检测ATm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当NS1基因含量为(2.67×102)~(2.67×107)拷贝/μL时有良好的线性扩增,其扩增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99.9%。建立的AT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敏感度高,最低检测限为2.67×102拷贝/μL;特异性强,对水禽常见病毒(如Ⅰ型鸭肝炎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禽流感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39%~1.17%和0.51%~1.82%。对临床送检的15份病料,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73.33%(11/15),RTPCR方法的阳性率为60.0%(9/15),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0%。【结论】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AT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ATmV感染的早期检测。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NS1基因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莲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莲雾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以‘农科一号’莲雾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束缚水(BW)、自由水(FW)、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WSS)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温度的下降及低温时间的延长,莲雾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MDA含量增加;SOD、CAT和POD分别在4℃处理3 h、1℃处理6 h和4℃处理9 h时活性最高,均在-5℃处理12 h时活性最低;束缚水含量在3 h、6 h和9 h处理中随温度降低而升高,而12 h处理的变化与之相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下降呈降-升-降变化。【结论】‘农科一号’莲雾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1.2℃,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细胞膜质过氧化加剧,MDA累积,电解质外渗,束缚水、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在胁迫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主要保护酶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猪肚菇中矿物元素含量与猪垫料用量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灰色关联分析猪肚菇子实体中矿物元素含量与猪垫料用量的关系,为今后添加猪垫料用量栽培矿物元素含量和产量高的猪肚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猪垫料用量下猪肚菇9号子实体中的6种矿物元素,Ca含量与猪垫料用量关联度最大,0.7907,关联度越大,相似程度就越高,说明猪垫料用量与矿物元素Ca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Cu含量,关联度最小的是K。猪垫料用量与矿物元素含量的关联度及排序为:20%>10%>50%>70%>30%>40%>60%>0%。其中20%处理关联度最大,为0.7775,0%处理关联度最小,为0.4530。说明猪垫料用量对猪肚菇9号子实体中各种矿物元素含量有一定效应。


日灼胁迫对枇杷果皮蛋白质组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枇杷果皮响应日灼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以日灼抗性弱的‘金钟’枇杷和日灼抗性较强的‘红猴本’枇杷为研究对象,将处于转色期的枇杷果实在40℃下日灼处理90min,果皮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和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日灼后枇杷果皮中有64个表达丰度在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其中56个蛋白被成功鉴定,且38个在‘金钟’中表达,23个在‘红猴本’中表达。(2)这些蛋白质参与胁迫响应和防御(30.3%)、光合作用(14.3%)、呼吸作用(25.0%)、蛋白质代谢(14.3%)等生理过程。(3)相对于‘红猴本’枇杷,‘金钟’枇杷果皮细胞中多种热激蛋白(HSP)的含量上升,参与呼吸作用的蛋白含量增加以产生更多的能量,但是大部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含量下降,清除活性氧(ROS)酶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降低,同时PPO酶活性下降。研究表明,要提高枇杷果皮抗日灼性可能需要提高清除ROS酶的含量和活性,需要一定量的HSP,以及保持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