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基质诱导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胞外酶活性及毒力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测定明胶、几丁质及榕母管蓟马、菜缢管蚜和烟粉虱的虫尸粉等5种基质诱导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对榕母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基质诱导供试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明胶和几丁质的诱导效果差,3种虫尸粉的诱导效果好,其中蛋白酶活性次序为榕母管蓟马虫尸粉>烟粉虱虫尸粉>菜缢管蚜虫尸粉>明胶和几丁质,几丁质酶活性次序为榕管蓟马虫尸粉>烟粉虱和菜缢管蚜虫尸粉>几丁质和明胶;不同基质诱导供试菌株对榕母管蓟马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均显著提高,其中对若虫的毒力次序为榕母管蓟马虫尸粉>几丁质和烟粉虱虫尸粉>菜缢管蚜虫尸粉>明胶,对成虫的毒力次序为榕管蓟马虫尸粉>菜缢管蚜和烟粉虱虫尸粉>几丁质>明胶。可见,适宜的基质诱导培养能有效提高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对榕母管蓟马的毒力。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蛋白酶 几丁质酶 榕母管蓟马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标记SSR的CID法快速鉴定福建茶树品种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品种真实性鉴定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树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在茶树基因组上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选择45个SSR标记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利用这些标记引物对54个福建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PCR扩增,标记基因型分型后进一步筛选出9个SSR标记核心引物。这批核心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均大于0.5,等位位点数在3~5之间,基因型数在5~10之间,属于高度多态性引物且方便进行基因型数据统计,适宜用来进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利用其中的6个标记核心引物建立了54个福建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品种鉴别图(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CID),该CID能直观地提供对其中任意品种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标记引物以及相应的标记基因型,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容以用来对更多的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利用该方法对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稳定性高、实用性强。本实验所获得的茶树品种鉴定图(CID)对茶树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茶树品种选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茶树 SSR 品种鉴别图(CID) 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eobacillus sp.CHB1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淀粉结合位点N623饱和突变对催化效率与产物特异性的影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来源于Geobacillus sp.CHB1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催化效率和产物特异性,对其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其淀粉结合位点2处第623位氨基酸残基的构象可能影响其催化效率。运用重叠PCR技术,在其淀粉结合位点2处第623位(N623)进行定点饱和突变,构建19种不同氨基酸残基突变体。将突变基因与p ET-28a(+)-omp A载体连接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进行酶催化实验,HPLC分析反应产物中的环糊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CGTase,突变酶N623T的催化效率明显提高,总环化活力提高了58.6%,α-环化活力提高了64%,β-环化活力提高了80.5%,而γ-环化活力降低了35.3%。产物特异性方面,相比野生型CGTase,突变酶N623T的淀粉总转化率从11.3%提高至39.7%,提高了251.3%,其中α-环糊精、γ-环糊精所占比例缩减为32.8%和7.7%,β-环糊精提高至59.5%。分析其可能机制为:与野生型CGTase相比,突变体N623T中苏氨酸残基代替了天冬酰胺,造成淀粉结合位点2处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该构象优化底物作用方向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饱和突变 催化效率 产物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敏感基线建立及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株采自福建省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3 7~0.045 2μg/m L之间,平均值为(0.022 1±0.009 8)μg/m 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0.022 1±0.009 8)μg/m L作为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其田间抗药性监测。从106株菌株中选择15株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测定了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和啶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15株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嘧霉胺,氟啶胺与异菌脲、腐霉利、啶氧菌酯和嘧霉胺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伴侣共表达对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异源可溶性表达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表达条件,提高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性。【方法】构建含cgt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omp A-cgt,筛选最适诱导温度,并构建5种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p KJE8、p KJE7、p Gro7、p Tf16和p G-Tf2,5种分子伴侣质粒分别与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omp A-cgt共表达),筛选最适分子伴侣质粒,优化共表达条件。【结果】通过SDS-PAGE分析和测定胞外酶活,CGT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且具有一定量的重组CGTase分泌至胞外;25°C诱导时CGTase的可溶性表达和在胞外上清中的酶活都最高;分子伴侣质粒p 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48.6%,效果最为显著;当L-阿拉伯糖浓度为0.5 g/L时,分子伴侣质粒p KJE8使酶的胞外活性提高了68.5%。【结论】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及使用分子伴侣共表达系统提高了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和胞外酶活,为该酶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嗜热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可溶性表达 分子伴侣 共表达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鹤望兰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SrLCYB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方法从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 Banks)黄色花萼中克隆到1个LCYB基因(lycopene beta-cyclase,Sr LCYB)。其c DNA全长为1 908 bp(Gen Bank收录号:KT428725),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共1 515个碱基,编码504个氨基酸。鹤望兰Sr LCYB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都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百合的LCYB同源性最高,达到8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 LCYB与芭蕉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r LCYB在黄色花萼中高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和盛花期表达量最高。应用UPLC(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对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分析,类β-胡萝卜素在黄色花萼中含量最高,且在花发育的盛花期含量最高。结果表明,Sr LCYB基因表达与β-胡萝卜素含量成正相关。

关键词: 鹤望兰 番茄红素β-环化酶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U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组培快繁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具很好的保健作用。本试验以辣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辣木不定芽诱导、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辣木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适合辣木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辣木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以1/2 MS+0.3 mg/L IBA+0.2 mg/L NAA+1 g/L活性炭为佳,根的生长都优于其他培养基。在生根培养基中,NAA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优于NAA、IBA单独使用。本研究为辣木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参考。

关键词: 辣木 生长调节剂 组培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仔猪感染PRRSV-FJ04A毒株的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在体内分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福建04A株(PRRSV-FJ04A)感染仔猪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病毒在仔猪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情况。采用PRRSV-FJ04A株人工接种30日龄PRRSV抗体阴性仔猪,通过组织学观察与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主要器官及免疫器官等组织进行了病理和病毒抗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RRSV-FJ04A毒株接种猪群10天被屠宰后,肺脏中有大量肺泡细胞变性、坏死,巨噬细胞增生;淋巴结淋巴细胞坏死;脑神经元变性、坏死,脾小体有大量细胞碎片,肝脏有颗粒变性,扁桃体隐窝上皮脱落等;PRRS病毒在猪群体内各组织器官含量分布以肺脏为最高,其次为淋巴结、脑、扁桃体、血液等,而在肾脏中病毒含量最低。

关键词: PRRSV-FJ04A 病理学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炭疽病可视化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葡萄炭疽病LAMP检测方法。【方法】在葡萄炭疽病菌ITS序列片段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葡萄炭疽病LAMP检测体系,并利用荧光显色剂(0.05 mmol·L-1钙黄绿素和0.5 mmol·L-1氯化锰混合液)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同时对该体系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验证,对采集自5个地区的田间样品进行实测。【结果】除染病的待检样品有特异性反应,观察到亮绿色荧光信号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无特异性扩增反应;对葡萄发病组织总DNA的检测灵敏分别是定量PCR和常规PCR的1/10和100倍,检测限达到了5×10-4mg·L-1;对来自福建等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实测,结果表明待检样品中有81.5%感染葡萄炭疽病菌,该检测结果与定量PCR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显色的可视化LAMP检测体系,该体系可用于葡萄炭疽病的田间样品检测。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钙黄绿素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推动香蕉综合利用,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香蕉果肉、果皮、茎、叶、花等部位的主要营养物质,归纳了香蕉各部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儿茶酚胺等,综述了其在抗溃疡、治腹泻、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抑郁、抗氧化等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香蕉保健食品或药品的研发前景广阔,但国内在香蕉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如香蕉多巴胺和凝集素等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本研究可以为香蕉综合高效利用和保健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香蕉 营养 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