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甜玉米作为一种兼具果、蔬、粮3种特性的作物,其籽粒中叶酸含量变化及基因调控研究尚不清晰。以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作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叶酸含量及基因表达,进行Mfuzz基因时间聚类分析、基因集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潜在的叶酸合成基因及分子调控通路。结果显示,甜玉米中叶酸含量随籽粒发育期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授粉后10天至20天叶酸含量在50μg/100 g以上, 20天后呈现迅速下降的特点。基因时间序列表达模式分析获得6个类型基因集,其中Cluster 3基因集表达趋势与叶酸含量变化相似;GO和KEGG富集分析也发现叶酸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被Cluster 3基因集富集。19个参与甜玉米籽粒叶酸生物合成的基因被挖掘,其中7个基因涉及以鸟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 GTP)为底物进行新化合物加工的生化反应通路;此外,发现Zm00001d031995(DHNA)、Zm00001d018733、Zm00001d023817(DHFS)和Zm00001d026549表达模式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Zm00001d039264和Zm00001d016866表达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这表明了这6个基因可能在叶酸分子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未来高叶酸玉米育种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茶树新品系'春绿'代谢物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含量差异最大;而LC-MS鉴定出297个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176个上调,121个下调,主要集中在多酚类、醇酸类、糖类等,其中咖啡碱差异最大。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等。OPLS-DA的可变贡献分析表明,大多数潜在生物标志物与能量代谢和品质相关,亚麻油酸、油酸、叶绿醇、羟基哌扣立酸、核糖醇、木糖与能量代谢相关,绿原酸、色氨酸、咖啡碱、茶碱等与品质密切相关。这些代谢物质和代谢通路分析为‘春绿’品质形成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稻瘟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育种利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与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被成功克隆。本研究首先对分子标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克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接着就分子标记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稻瘟病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菌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制备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的乙醇提取物(SLEE)、粗多糖(SLCP)和总蛋白(SLTP)并分析各主成分含量,MTT法检测SLEE、SLCP和SLTP对HepG2、MGC-803和HT-29 3种不同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SLTP的制备工艺,测定不同剂量(12.5、25、50、100和200μg/mL)的不同饱和度硫酸铵连续沉淀蛋白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LEE的提取率为(22.75±0.27)%,总三萜含量为(11.40±0.20)%;SLCP的提取率为(7.29±0.23)%,总糖含量为(59.66±0.80)%;SLTP提取率为(8.80±0.57)%,总蛋白含量为(44.59±0.43)%。SLTP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HepG2、MGC-803和HT-2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24 h)分别为44.18、34.27和28.93μg/mL。SLTP最佳提取工艺为:NaCl浓度0.15 mol/L,料液比(g/mL) 1:26,浸提时间13 h。在此条件下,SLTP的平均得率为(11.03±0.07)%。30%-5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蛋白(SLSP-50)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24h)为18.84μg/mL。广叶绣球菌蛋白具有显著的体外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抗肿瘤的主要有效组分之一。本研究为广叶绣球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绣球菌 蛋白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栀子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对栀子多糖粗提物进行纯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栀子多糖的工艺,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栀子粗多糖。通过测定栀子多糖的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栀子多糖对热应激鸡肝细胞中氧化损伤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评价栀子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1)栀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1次,此条件下栀子粗多糖得率为11.5%。经初步纯化后的栀子多糖(命名为GP)的多糖含量为45.3%(以葡萄糖计)。2)5 mg/mL的GP最大还原力接近同等浓度下维生素C的一半;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3.5%、96.6%、99.3%,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8、0.1、1.1 mg/mL。3)0.1~0.4 mg/mL的GP对鸡肝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GP组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当或优于空白对照组。综上,该研究优选了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验证了该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栀子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栀子多糖作为多糖类抗氧化剂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提取 纯化 栀子多糖 抗氧化活性 鸡肝细胞 热应激 氧化损伤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兔 兔波氏杆菌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秸秆由于木质化程度高、降解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效率。为探究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中物质降解及转化的影响,以未经处理和高温碱化处理的番茄秸秆为主要原料,以玉米芯、鸭场垫料等为调理剂,设置常规堆肥(CK)和高温碱化预处理堆肥(PT)2个处理,利用自制的强制通风反应箱装置进行为期30 d的模拟堆肥试验,研究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中碳、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PT处理的堆肥最高温度可达到67.20℃,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7.77℃(P<0.05),万度积温时长也比CK处理缩短1 d,堆体温度≥50℃的天数达到7 d,满足堆肥无害化卫生要求;堆肥结束(30 d)时,PT处理的腐殖质聚合度(1.37)和种子发芽指数(176.40%)都显著高于CK处理,但PT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碳素损失率和氮素损失率分别比CK处理高出5.22%(P<0.05)、7.46%(P<0.05)和3.86%(P>0.05)。因此,高温碱化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秸秆堆肥的发酵温度和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高温期碳和氮损失。
关键词: 高温碱化预处理 番茄秸秆 堆肥 碳损失 腐殖质碳 氮损失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40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金定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NT、HS0、HS300、HS60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鸭,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NT组为对照组(环境温度(25±2)℃),饲喂基础日粮;HS0、HS300组和HS600组为热应激组(环境温度(35±2)℃),HS0组饲喂基础日粮,HS300和HS600组分别饲喂添加300和600 mg/kg EGCG的日粮。正试期分别测定各组蛋鸭生产性能(产蛋率、总蛋质量、平均蛋质量、料蛋比)、蛋品质(蛋黄质量、蛋壳质量、蛋黄比率、蛋形指数、蛋黄颜色、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肝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抗氧化基因(SOD、HSP70、CAT、GSH-PX)表达水平。【结果】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产蛋率、总蛋质量和平均蛋质量均极显著降低,料蛋比显著升高;与HS0组相比,HS300和HS600组蛋鸭产蛋率、总蛋质量、平均蛋质量极显著提高,而料蛋比显著降低。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蛋壳质量极显著降低,蛋黄质量、蛋壳厚度均显著降低。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蛋黄质量、蛋壳质量、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均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HS600组蛋壳质量、蛋黄质量、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降低,CAT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和M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血清CAT活性显著提升;HS600组蛋鸭血清SOD活性极显著提高,CAT活性显著提高,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MDA含量极显著降低。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极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肝脏MDA含量极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HS600组蛋鸭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SOD、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肝脏SOD和CAT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GSH-PX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肝脏SOD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CAT和GSH-PX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HS600组蛋鸭肝脏SOD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CAT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GSH-PX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EGCG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其添加水平以600 mg/kg为宜。
关键词: 蛋鸭 热应激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性能


pAPN过表达Vero细胞系构建及其对PEDV复制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氨肽酶N(porcine aminopeptidase N,pAPN)是一种锌金属蛋白酶,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是冠状病毒的细胞受体之一。为探究pAPN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从小肠组织中扩增出pAPN基因全长,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同源位点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获得携带pAP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VX-pAPN-mCMV-ZsGreen1-puro,在293T细胞中包装形成表达pAPN的慢病毒,将慢病毒感染Vero细胞,用嘌呤霉素加压筛选阳性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的Vero-pAPN细胞系,并通过测定N基因mRNA转录水平、N蛋白表达水平和TCID50水平差异情况来验证该细胞系对PED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慢病毒能够感染Vero细胞,亚克隆筛选到的单克隆细胞株Vero-pAPN(2C5)能够稳定过表达pAPN;该细胞系能够促进PEDV复制,在12~48 h内N基因mRNA转录水平差异显著(P<0.05)、N蛋白表达水平均提高,TCID50在24和48 h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构建了Vero-pAPN细胞系,pAPN在Vero细胞中过表达能够促进PEDV复制,该细胞系可作为疫苗高效生产和临床样本分离的候选细胞系。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氨基肽酶 病毒增殖 非洲绿猴肾细胞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温度及pH、耐盐性等,研究其生长特性;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产纤维素酶基因。【结果】根据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d,从菌种库中筛选获得比值最大的菌株为FJAT-25102,其48 h时纤维素酶活性为221.81 U/mL,此外,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JAT-25102鉴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菌株FJAT-25102在培养2 h后进入生长起始期,在培养26 h时,OD600值达到最大。该菌株在20-50℃、pH 5-11及NaCl浓度为0%-5%时均能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和耐盐碱性。菌株FJAT-25102的基因组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约为2 570 649 bp,GC含量为72.98%。基因组包含2 378个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菌株FJAT-25102中所有可能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基因和推定编码的酶包括可能的α-葡萄糖苷酶GH13、内切葡聚糖酶GH74和乙酰木聚糖酯酶CE1、CE7和CE3,其中在FJAT-25102的糖苷水解酶家族中GH13、GH74调控的酶在其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菌株FJAT-25102处理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所筛选的藤黄微球菌FJAT-250102可为青贮饲料的发酵提供微生物菌株资源,其全基因组的测定及纤维素酶基因的探究可为后续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藤黄微球菌 生长特性 全基因组 纤维素降解基因

